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15: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近年来,上海市的外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迁入人口多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皖江城市带(见图)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①毗邻长三角地区②产业基础良好③核心城市等级高④交通条件优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有关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市环境质量下降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B.上海市创新能力减弱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
C.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会导致上海市的城市等级降低
D.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会减轻上海市交通和环境压力
3.近年来迁入上海市人口多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结构升级 B.环境质量改善 C.教育水平提高 D.就业机会增多
合通达性是指一点到区域内所有点的空间阻隔,阻隔程度越低,通达性越好。城市潜能即城市的发展潜力,一般面积越大、人口越多、距离区域中心越近,城市潜能越大。图示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人口、交通网络及空间阻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武汉城市圈中( )
A.孝感比天门提供的服务种类要少 B.咸宁比黄石的服务等级要高
C.城市体系中黄冈的服务范围最大 D.鄂州比仙桃的服务功能要多
5.下列城市间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A.孝感—鄂州 B.武汉—天门 C.鄂州—咸宁 D.黄冈—孝感
6.未来潜能最大的城市是( )
A.孝感 B.鄂州 C.黄冈 D.黄石
7.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题。
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武汉都市圈,又称武汉"1+8"城市圈,是指以中部地区最大城市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读武汉都市圈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读图,关于武汉都市圈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冈市的城市等级高于鄂州市
B.图中的城市等级超过了4级
C.武穴市经常举办国际博览会
D.武汉市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临近的河南省
9.在武汉都市圈内,下列出现的现象可信的是( )
①武汉市的居民大幅迁移到咸宁市②从鄂州到武汉上班将会更加便捷
③孝感市和武汉市的经济水平将拉大④武汉市的城市化速度将会加快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关于武汉都市圈带来的影响错误的是( )
①促进了区域内不同产业独立与分工②提高了武汉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③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共享④利于区域内城市化的整体推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下图为某中心城市与其副中心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新建高速公路,会使中心城市的( )
A.门槛人口增加 B.城市功能增多 C.城市级别提高 D.消费人口增多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副中心城市辐射的范围与人口数都相同 B.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以行政区为界
C.小城镇M不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 D.副中心城市甲、乙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
19世纪中叶,随着运河的修通,铁路的兴建,芝加哥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成为全美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2010年,芝加哥成为美国最大的空运中心和铁路枢纽,制造、印刷、出版、会展占据较大比重。芝加哥以特殊的区位,发展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下图示意芝加哥的位置与交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A.原料充足 B.科技发达 C.水源充足 D.气候优越
14.从19世纪中叶到2010年,不断推动芝加哥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丰富的煤炭和铁矿 B.良好的工业基础 C.充足的劳动力 D.便捷的交通运输
15.目前,芝加哥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
A.第一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第三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密切相关,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甪直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8千米,东距上海58千米。利用上海、苏州等大城市高新技术的优势,近年建立了生物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产业园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下列关于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腹地商品农业发达,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 B.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发展服务业
C.腹地中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卧城” D.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工业中心
17.苏州甪直镇建立纳米城等产业园最主要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距大城市近 B.科技水平高 C.自然环境优美 D.基础设施完善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纽约位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港口条件得天独厚。1825年伊利运河开通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船只通过五大湖进入伊利运河和哈得孙河,直抵大西洋,促进了纽约港口的繁荣。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20世纪末至今,伴随着产业的升级发展,纽约成为跨国金融机构的集中地,确立了纽约在世界级湾区中的核心地位。
材料二 下图为纽约地理位置图。
材料三 “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产业分工。
主要城市 纽约 波士顿 费城 巴尔的摩 华盛顿
主导产业 金融业、商贸服务业、文化产业 高科技产业、金融业、教育和医疗服务业、建筑业、运输服务业 健康服务业、制药业、设备制造业、教育服务业、交通服务业 国防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服务业 金融业、商业服务业、健康和教育服务业、休闲娱乐业
(1)结合材料,简述纽约地理位置的特点
(2)有学者认为“伊利运河改变了纽约城市的命运,……给了纽约与其他城市竞争的绝对优势”。简述伊利运河的修建对纽约城市发展的影响。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说明纽约如何带动“波士华城市带”的发展。
19.读材料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海市的城市规模由早期不如宁波市、南京市、广州市,到后来成为我国的超大城市,这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的优越性。
上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大庆市由原来的“北大荒”发展成为人口百万的大城市。合肥市原先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后来成为安徽省的行政中心,才迅速发展为大城市。
(1)结合上海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分析上海市的发展变化与上海市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分析影响城市等级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三角”城市圈指以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该区域前期产业相似度超过了70%,同类相争,残酷激烈。
(1)试分析图示区域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2)根据中心地理论,说明“中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
(3)分析“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D 3.A
【解析】1.皖江城市带距离长三角地区近,受其辐射带动作用大,产业基础好,①②正确。两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省会城市,等级相同,③错误。皖江城市带地处长江沿线地区,交通条件更优越,④正确。①②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就业机会减少,A、B错误。上海市城市等级不会因为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而降低,C错误。上海市人口密度大,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会减轻上海的交通和环境压力,D正确。故选D。
3.长三角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增多,A正确。环境质量改善、就业机会增多不是高素质劳动力迁入的主要原因,B、D错误。上海市教育水平不是近年来才提高的,C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4.D 5.A 6.C
【解析】4.孝感比天门的城市等级高,提供的服务种类多;咸宁和黄石都是省辖市,城市级别一样,服务等级一样;武汉是省会,城市体系中武汉的服务范围最大;鄂州是省辖市,仙桃是县级市,鄂州比仙桃的城市等级高,服务功能要多。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据材料可知,综合通达性是指一点到区域内所有点的空间阻隔,阻隔程度越低,通达性越好。据图可知,孝感和鄂州之间有武汉市,孝感和鄂州之间空间阻隔是3+4=7,通达性好;武汉和天门之间的空间阻隔是6+2.5=8.5,鄂州和咸宁之间的空间阻隔是3+5=8,黄冈和孝感之间的空间阻隔是5.5+4=9.5。故选A。
6.据材料可知,城市潜能即城市的发展潜力,一般面积越大、人口越多、距离区域中心越近,城市潜能越大。选项中所给的四个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黄冈,面积最大的也是黄冈,距离区域的中心也比较近,因此未来潜能最大的城市是黄冈。故选C。
【点睛】城市的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服务范围就越大;城市的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多,服务范围就越小。
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浦东新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缓解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二是以浦东开发为切入点,促进上海的发展,从而带动长江流域的发展,D正确。扩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就业问题、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均不是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排除ABC,故选D。
【点睛】
8.D 9.B 10.D
【分析】8.读图分析,黄冈市和鄂州市都属于省辖市,城市等级相同,A错误;图中城市等级分为省会、省辖市、县级市、县4个等级,B错误;武穴市属于县级市,城市等级低,职能少,不适合举办国际博览会,C错误;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整个湖北省,也能够辐射到临近的省份,如河南省,D正确。故选D。
9.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迁往经济发达的地区,武汉比咸宁城市等级高,经济更发达,不可能出现人口大量向咸宁迁移的情况,①错误;武汉都市圈的建设加强了武汉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因此从鄂州到武汉上班将会更加便捷,②正确;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孝感市和武汉市的经济水平差距,③错误;为武汉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武汉市的城市化速度将会加快,④正确。故选B。
10.武汉都市圈的建设促进了区域内不同产业的分工与协作,①错误;提高了武汉市辐射带动作用,②正确;有利于区域基础设施的协同规划共享,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进程,③正确;有利于区域内城市化分类推进,④错误。故选D。
【点睛】武汉城市圈是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即“两型社会”),以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为城市圈中心城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黄石市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湖北9市(武汉、黄石、咸宁、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天门、潜江)政府部门主动拆除市场壁垒,搭建合作平台。工商、人事、教育等部门承诺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子女入学、居民就业等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框架,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11.D 12.D
【分析】11.新建高速公路,使得较远距离的城市和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会使更多的消费人口进入中心城市,D正确;门槛人口是某种中心地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其与中心地对外交通条件无关,A错误;新建高速公路,不会使城市功能增多,B错误;新建高速公路不一定使城市级别提高,C错误;故选D。
12.小城镇M位于副中心城市甲、乙之间的中点位置,且副中心城市甲、乙规模相当,因此二者对小城镇M的服务存在竞争性,D正确;城市辐射范围受距离、交通、城市等级、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四个副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完全一样,因此它们的辐射范围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A错误;四个副中心城市服务的范围可以越过行政区边界,B错误;小城镇M位于中心城市的服务范围内,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C错误;故选D。
【点睛】城市等级体系特征: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的;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在非均质地区,同一级别的城镇的服务范围并不相等,一般人口稀疏的城镇服务范围大。
13.A 14.D 15.C
【分析】13.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据图可知,芝加哥距玉米带较近,因此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原料充足,A正确。当时的农产品加工所需技术水平较低,B错误。水源和气候不是农产品加工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
14.据材料和图可知,水运、铁路和航空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推动芝加哥的发展,使芝加哥成为美国第三大城市,D正确。芝加哥距离铁矿、煤矿均有一定距离,A错误。芝加哥原本没有工业基础,B错误。19世纪中叶到2010年的芝加哥没有较多的劳动力资源,C错误。故选D。
15.结合材料信息“制造、印刷、出版、会展占据较大比重”可知,芝加哥重点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A错误,C正确。目前芝加哥经济技术水平高,应大力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及其发展变化,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和河流,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因素,判断一个城市的区位既要看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个城市形成,也要看什么因素是这个城市发展。
16.B 17.A
【解析】16.考查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腹地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城市发展重工业,B不正确。腹地商品农业发达,有利于城市发展轻工业;腹地中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卧城”;腹地中具有工业发展优势的城镇,可能发展为工业中心。AC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本题选B项。
17.考查产业园的区位条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甪直镇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8千米,东距上海58千米。利用上海、苏州等大城市高新技术的优势,近年建立了生物产业园、苏州纳米城等产业园区。甪直镇建产业园的关键是距离上海、苏州等大城市近,A正确。故本题选A项。
【点睛】本题考查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第1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综合思维素养。
18.(1)(41°N,74°W);中纬度温带地区;大西洋沿海城市;哈德孙河与东部沿海的交汇处;美国东部“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
(2)伊利运河沟通了五大湖和纽约港;扩大了纽约城市的腹地范围(服务范围);运河的修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注:写“扩大(增加)了纽约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亦可。
(3)发挥纽约的辐射作用;通过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流向周边城市;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分析】本题以纽约及“波士华”城市带为例,考查城市地理位置的描述、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联系及城市辐射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进行描述。从图中可以读出纽约的经纬度为(74°W,41°N),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大西洋西海岸,哈德孙河河口,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在纽约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下形成了‘波士华城市带’。”可知,纽约是“波士华城市带”的核心城市等。
(2)考查运河修建对城市发展的意义。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伊利运河的修建,联通了纽约港与五大湖地区,使纽约的服务范围扩大到美国中西部地区;大大增加了纽约港货物的吞吐量,促进了纽约经济的腾飞,加速了纽约的城市化进程。
(3)从区域关联的角度来看,纽约带动“波士华城市带”可以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交通、通信、资金等方面进行解析。纽约作为该城市带的核心城市,通过便利的交通、通信,加强了纽约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纽约与周边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加密切,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不同等级的各个城市分工协作,根据各自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纽约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较高,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
19.(1)①上海市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大大扩大了服务范围。②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市、广州市等城市,同时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区,使上海市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阔的市场。③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广阔、平坦的土地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2)资源和行政(政治)因素。
【分析】本题以上海、大庆、南昌等城市的发展变化,考查城市规模、等级变化影响的因素,考查知识的调用能力和读图能力为主。
(1)
由图可知,上海位于我国大陆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对内、对外联系便利,大大扩大了经济腹地和服务范围;由图可看出,上海与广州、北京等大城市之间有铁路网线连接,与长江流域有水路运输和铁路网相连,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加上地处人口稠密的长江三角洲,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供应和广阔的市场;地处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城市规模扩大,促进经济的发展。
(2)
由材料可知,大庆因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的开发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等级得以提升;合肥成为省会主要与政策有关。故城市等级的提升影响的因素往往包括资源的开发、行政手段(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方式的变化等。
【点睛】
20.(1)铜矿、钨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三峡等水利工程提供水能,能源充足;长江水系提供充足水源;长江水系、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劳动力充足;国家政策支持。
(2)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
(3)促进区域间紧密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分析】本大题以“中三角”城市圈为背景材料,涉及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条件、“中三角”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有色金属冶金工业,需求电能和资源数量多,再加上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主要依靠交通,因此要依据图文资料从原料、能源、水源、交通、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读图可知,铜矿、钨矿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附近的三峡等水利工程提供水能,能源充足;长江水系可以提供充足水源;而且长江水系、铁路等水路交通便利;该地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该地有国家政策支持。
(2)城市体系的分布特点主要从核心城市、城市等级、城市数量、城市的功能等角度进行分析。从图中可知,以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功能越多;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功能越少。
(3)“中三角”城市圈形成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首先考虑国家政策对区域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等多方面。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主要是有利于促进区域间紧密的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和管理;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