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流域的水通过东、中、西三条线路调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蒸发 D.下渗
2.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大大得到缓解,说明水循环使得( )
A.地球上水体的构成不断变化 B.全球水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
C.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和补充 D.海洋水不断再生和淡化
读我国重点缺水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重点缺水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地区缺水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地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 B.②地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C.③地降水量小,近海养殖用水量大 D.④地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
4.⑤地区是我国降水最为稀少的地区之一,却不是重点缺水地区,推测其原因可能有( )
①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
②有大河流过,带来大量的水资源
③地下水丰富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解决③地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增加人工降雨 B.修建梯田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贵州省水能资源丰富,在乌江(注入长江)、南盘江和北盘江(均注入珠江)等河道上进行了梯级开发。贵州省水电是我国“西电东送”南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部地区在近海开发海洋风电,将海洋风电“东电西送”到贵州省。下图示意贵州水系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贵州省“西电东送”的目的地主要是(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冀地区 D.四川盆地
7.“东电西送”的主要季节是( )
A.冬春季节 B.春夏季节 C.夏秋季节 D.冬夏季节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是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一条国际河流。额尔齐斯河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很低。下图为额尔齐斯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阿尔泰山南坡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为提高额尔齐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北水南调 B.南水北调 C.东水西调 D.西水东调
10.与塔里木盆地相比,额尔齐斯河流域所在的准噶尔盆地荒漠化程度相对较轻,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降水量 C.蒸发量 D.人类活动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12.“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缓解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13.“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
“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很多城市,最终到达上海等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为城市供能 B.城市基础设施好
C.补充气源 D.改善生态环境
15.西气东输源地不利于天然气开采的自然条件是( )
A.风沙较大 B.经济落后 C.技术落后 D.晴天较多
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以能源调配为主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17.图中四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有明显促进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京津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任务。
材料二: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产生大量移民,部分移民后靠安置(安置到附近海拔更高区域)。
(1)该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
(2)春季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简析其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中南部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气候干旱,地表储水条件差,水资源极度贫乏。为了缓解区域缺水问题,国家在黄河支流一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跨区域调水。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等方式,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该工程于2021年9月全线通水,极大缓解了当地5市13县(区)用水短缺,600多万群众受益。图示意该调水工程。
(1)分析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
(2)指出该工程输水管道多采用隧洞、暗渠和渡槽的优点。
(3)评价输水线路网状布局的积极意义。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方电网由广东等五省区电网构成,并与港澳电网相连,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是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广东电网的调峰任务主要由西部送电承担,省内的火电、燃机采取昼启夜停的方式参与调峰,其承担的调峰量在电力负荷高峰季节较为明显。从调峰、调频、电网安全稳定性及经济运行要求来看,广东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是必要的。
材料二下图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分布略图。下表为广东电网主要机组各类特性指标表。
电源类别 占本网装机比例(%) 调节容量比例(%) 调节负荷升降速度
火电 59 40~100 慢
水电 10 0~100 较快
抽水蓄能 5 -100~100 较快
液化天然气燃机 15 60~100 较慢
(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是将长江的水引至华北、西北地区,故改变的是地表径流的流向,A对,下渗会形成地下径流,D错;水汽输送和蒸发是气态水的流动,而南水北调是液态水,B、C错。本题选A。
2.南水北调的目的是将水资源引到北方地区,使北方地区的陆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从而减轻北方地区的用水压力,故C对;南水北调工程影响部分地区,不会导致地球上水体的构成不断变化、全球水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海洋水不断再生和淡化;A、B、D错。本题选C。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3.C 4.B 5.D
【解析】3.①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短缺,A正确;②地为山西,矿产资源开发、生产用水量大,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B正确;近海养殖业为海洋养殖业,与华北地区的缺水关系不大,C错误;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生产用水量大,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所以选C。
4.⑤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沙漠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是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小;该地海拔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丰富;①③④正确。该地河流欠发育,②错误。所以选B。
5.③地位于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处北方,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故最有效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增加水量,D正确;增加人工降雨有很强的局限性,A错误;该地以平原地形为主,不适宜修建梯田,B错误;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水资源短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资源型缺水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性导致的局部区域水源分布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则是由于区域内水资源的物理形态或水质恶化导致水资源无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质性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
6.A 7.A
【解析】6.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好,电力资源需求大,电力供不应求,再加上距离比较近,所以贵州省“西电东送”的目的地主要是珠江三角洲,A正确;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虽然也需要大量电力,但是距离远,BC错误;四川盆地经济欠发达,对电力需求小一些,且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充沛,本身电力资源够用,D错误。所以选A。
7.贵州省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春季节少雨,且春季农业灌溉需要冬季大量囤水,保水发电会使农业用水不足,冬季用电需求也较大,所以需要东部地区支援,进行“东电西送”,A正确;夏秋季该地降水量较大,发电量较大,不需要“东电西送”,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开春农业灌溉需要冬季大量囤水,发电下泄用水就显更缺乏。西南地区严重缺乏火电支撑的电网在寒冷的冬季保供发电量更显重要。海上风电季节特性显著,春、冬季节风速高,夏、秋季节低,与“西电东送”曲线具有较好的互补特性,可实现跨区域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8.A 9.A 10.B
【解析】8.阿尔泰山位于我国新疆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南坡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A正确;北坡水汽来源于北冰洋,D错误;因为受南部、东部山脉的阻挡,水汽不来自于印度洋、太平洋BC错误。故选A。
9.读图可知,额尔齐斯河北侧支流多,南侧支流少,故流域北部水资源丰富,南部水资源短缺,提高额尔齐斯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最合理的措施是北水南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北部,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的影响,天山北部降水多,准噶尔盆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比塔里木盆地丰富,荒漠化程度相对较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额尔齐斯河为鄂毕河最大的支流,是一条国际河流,流域内众多的支流均从额尔齐斯河右岸汇入,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
11.A 12.C 13.C
【解析】11.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调配工程。据各运输线路的起止点可以判断,图示①表示西电东送的北通道,主要是把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的火电调到京津唐地区;②是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把新疆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③表示西电东送的南通道,主要是把珠江上中游的水电调往珠三角。故选A。
12.本题考查西电东送的目的。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能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不足,所以能源输送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缓解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故选C;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不是其主要目的,故排除AB;西电东送不能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且西部河流少,不能通航,故D错误。故选C。
1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所以解决不了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也解决不了木材短缺的问题,A、D错误;解决资源浪费应提高资源利用率,B错误;我国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发达,但自然资源缺乏,而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所以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C正确。故选C。
【点睛】"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西电东送"就是把煤炭、水能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的能源转化成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
14.A 15.A
【解析】14.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可以为城市供能,这些城市就是西气东输工程的目标市场,A符合题意;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与城市基础设施好关系不大,排除B;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的城市一般都不能补充气源,排除C;沿线城市使用天然气,优化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但不是西气东输管道沿线经过很多城市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A。
15.西气东输源地在塔里木盆地,这里气候干旱,风力较大,风沙频繁,从而影响天然气开采作业的环境,A符合题意;经济落后和 技术落后不属于自然条件,排除BC;晴天较多,是天然气开采的优势条件,不是不利于开采的自然条件,排除D。故选A。
【点睛】西气东输工程意义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优化沿线和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治理大气污染;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促进沿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使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线路建设时可能破坏植被和动物生活环境、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
16.B 17.C
【解析】16.从图中信息可知,①为我国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②为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向我国东部输送电能;③为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向东部输送天然气资源;④为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目前主要进行的是东线和中线工程的建设。以能源调配为主的是②和③,故选B。
1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③为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向东部输送天然气资源,该工程的建设也为我国进口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C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
【点睛】我国四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指: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项工程。
18.(1) 植被覆盖率高 开发强度较低 环境保护要求高
(2)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春季降水量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跨流域调水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水源地水质优、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水源区水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根据材料“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说明水源区植被覆盖率高,涵养能力强;“水源区”特别作为饮用水的源头,环境保护要求高,受人类干扰小,开发强度较低。
(2)春季甲地区锋面未到达,降水少,上游集水面积小,水源供给相对较少。同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作物正在返青,需水量大,出现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
19.(1)植被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差;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沙质土壤,下渗强。
(2)当地气候干旱,隧洞、暗渠和渡槽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降低线路坡度,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线路长度;减少水体污染。
(3)增加输水线路覆盖面积,满足更多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完善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恢复。
【分析】本大题以国家在黄河支流一洮河上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输水线路的特点、网状输水线路布局的积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地表储水条件差意味着地表水易流失,流失的途径包括蒸发、下渗等,所以该区域地表储水条件差的原因可从下渗量大和蒸发量大两个角度分析,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由材料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地表水蒸发旺盛;该地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质土壤,下渗强。
(2)本题考查输水线路的特点。隧洞、暗渠和渡槽均能减少水分蒸发,减轻水体污染;由材料可知,线路坡度小,且多呈直线布局,可以缩短单条线路长度。
(3)本题考查网状输水线路布局的积极意义。该区域水资源短缺,输水线路网状布局可以增加区域内水资源供给范围,满足沿线地区的用水需求;有利于完善沿线地区与供水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给有利于沿线地区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利于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
20.(1)西部常规能源丰富,东部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电力负荷季节差异明显。
(2)抽水蓄能调峰能力强、速度较快,谷电转为峰电,提升价值;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调节速率慢。
(3)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增加西电东送电量,提高综合效益;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性。
【分析】本题以南方电网调峰、调频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电力资源的空间分布、电站建设的必要性、西电东送的有利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电网中的西部地区分布着煤炭、珠江上游、澜沧江上游有很多水电站,能源资源分布广;而东部城市多,工业发达,耗能高,能源需求量大;夏季为雨季水力发电量大,西部电力负荷小,而东部夏季制冷耗电量大,电力负荷大。
(2)由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可知,抽水蓄能调节负荷升降速度较快、调峰能力强,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提升了谷电时电能的价值,由图中可看出水电仅占10%,水电占比低,调节作用有限;火电、燃机占比虽大,但调节速率慢。
(3)抽水蓄能利用谷电廉价的电能转化为水能,在用电高峰时,又可以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改善电源的运行环境,提高火电运行效率和水能利用率;抽水蓄能可以增加西电东送的总电量,经过电能与水能的相互转化,提高能源综合效益;由图可知,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建在东部用电需求多的地区,可以减少输电量,提高输电线路的利用率,降低输电成本;抽水蓄能可以补充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减少火电的使用,促进节能环保,提高电网运行安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