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15:4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一节流域内协调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曲流大多发育在平原,但太行山的深邃峡谷中也密集分布了宛转的曲流。太行山西南部的沁河水系向南汇入黄河。太行山绿化工程恢复了绿水青山的面貌。如左侧图所示。右侧图示意沿甲乙的河流横向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甲乙两岸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甲岸为凹岸 B.甲岸比乙岸水流速度更快
C.乙岸水深 D.乙岸河底堆积体颗粒小
2.根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
A.沁河流域经过治理,曲流处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加快,生物多样性增加
B.该处曲流经历了早期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后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该处曲流经历了早期地形崎岖,流水下切,后地壳陷落,流水堆积,形成曲流
D.沁河流域经过治理,输入黄河水量减少,流域洪涝灾害减轻,航运能力增强
莱茵河源自阿尔卑斯山,流经瑞士、法国、德国、荷兰等18个国家,沿岸工业发达。1950年流域内9个国家自发成立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之后采取截弯取直等一系列措施,防洪效果显著,但近年来对部分河流裁直变弯,以促进流域生态修复与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成立委员会的最初目的是( )
A.防洪发电 B.改善水质 C.改善航运 D.保证供水
4.对莱茵河裁弯取直可能使河流( )
A.下游含沙量增加 B.河道摆动空间增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下游防洪压力减少
5.近年来,委员会对人工改造河流实施裁直变弯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河道长度 B.减少河流的侵蚀
C.提高土壤肥力 D.维持生态需水量
下图为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其中金川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大型硫化铜矿床之一。图中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甲区域河段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 )
A.防水土流失 B.保护水质 C.防河流凌汛 D.防泥沙淤积
7.下列不属于B地区水稻种植优势条件的是( )
A.夏季光热资源丰富 B.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A山脉能阻挡冬季风,气温较高 D.靠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8.B地区如果大规模种植水稻,可能会对河段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①增加河流含沙量 ②减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③水资源短缺 ④河流水质变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②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③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④地势低洼,曲流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读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目标是( )
A.防洪和发电 B.发展旅游与土地利用
C.航运与提高水质 D.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种效益的统一
12.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做好土地利用规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
B.积极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
C.注意调整农、林、牧结构,积极扩大耕地面积
D.缩小林、草地比重,积极建设自然保护区
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关系密切,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被冲刷;河流的含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淤积。宜昌站和螺山站分别是荆江河段的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示意两站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三峡大坝蓄水前后,两水文站含沙量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蓄水前,夏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 B.蓄水前,冬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
C.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 D.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
14.三峡大坝蓄水后可能对荆江河段产生的影响( )
①增大水位季节差异②减弱泄洪能力③改善航道条件④威胁堤岸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美国科罗拉多河全长2334千米,但径流量仅为密西西比河的2.3%,且时空分布不均,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70%的径流量集中于夏季。科罗拉多河是美国最早进行水能资源开发的河流,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科罗拉多河开发水能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能源需求量大 B.地势起伏大且水能集中
C.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全流域水能分布均匀
16.科罗拉多河水能开发的主要影响是( )
A.改善生态环境 B.解决缺水问题 C.减少生物多样性 D.导致地震频发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我国正在长江中上游大力构建绿色生态廊道,即长江两岸一定范围内由山水林田草、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元素构成的线状或带状区域。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长江中游湿地变迁图(阴影部分表示湿地)。
(1)说明长江上游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2)分析长江中下游航运价值高的自然原因。
(3)请说明构建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对长江中下游产生的有利影响。
(4)描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18.读中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当地人们用石头垒起石堰,堰内下层垫石块,表层填土,建造梯田。解析该地修建石堰梯田的原因。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坝顶海拔为500m,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2016年3月15日,应越南政府请求,我国云南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当日下泄水流量达到2190m3/s。澜沧江—湄公河是流经六国的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的多瑙河”。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
(1)分析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的原因。
(2)分析这次旱情对湄公河下游河段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3)对于国际性河流的开发利用,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20.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是欧洲的一条重要河流,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先由东向西流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索恩河是其北部的一条支流。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罗讷河谷建有20座水坝,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除了上游有一座80米的高坝外,其余均为低坝。左图为罗讷河流域示意图,右图为罗讷河流域高、低坝示意图。
材料二:罗讷河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下表为不同时期罗讷河整治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改善航运条件、防洪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治河谷滩地等。 发电、改善航运条件、土地开发(防洪)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叉 恢复河流生态
(1)简析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处“泾渭分明”奇特景观的形成原因。
(2)指出与高坝模式相比,罗讷河低坝模式有哪些优点?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甲岸堆积乙岸侵蚀,甲岸为凸岸,乙岸为凹岸,A错误;甲岸为沉积岸,流速较侵蚀岸小,B错误;乙岸受侵蚀作用明显,水较深,C正确;乙岸流速较快,搬运能力强,沉积物质颗粒较大,D错误。故选C。
2.根据材料可知,沁河流域进行了流域绿化恢复工程,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增强,下渗增多,曲流处的河流水量平稳,流速平稳,A错误;在早期的古平原面上,这些河流在侧蚀作用下就已形成了曲流,后来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和继承了原来的曲流形态,形成了峡谷曲流,B正确,C错误;沁河流域经过治理,输入黄河水量减少,流域洪涝灾害减轻,沁河流域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弱,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航运价值可以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方面思考,从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流速、河道特点(深、宽)、通航里程、有无结冰期、人口和城市分布、经济腹地价值等考虑航运价值。
3.B 4.A 5.D
【解析】3.材料信息“1950年流域内九个国家自发成立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之后采取截弯、取直等一系列措施,防洪效果显著,但近年来对部分河流裁直变弯,以促进流域生态修复与改善。”抓住“之后”二字,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莱茵河流经瑞士等18个国家,沿岸工业发达”,容易出现水污染,所以最初目的是改善水质。B正确;莱茵河本身航运条件较高,因此并不是为了改善航运,C错误;欧洲西部降水较多,水资源充足,因此并不是为了供水,D错误。故选B。
4.由材料分析可知,裁弯取直会导致河流侵蚀能力增强,携带泥沙含量增加,使下游含沙量增大,A正确;裁弯取直之后会导致河流摆动空间缩小,B错误;截弯取直后,河流流域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裁弯取直之后会导致水流汇集速度快,下游防洪压力增大,D错误。故选A。
5.由材料可知,人工改造河流实施裁直变弯,河道变长变弯,维持生态需水量,以促进流域生态修复与改善,D正确;人工改造河流实施裁直变弯增加了河流侵蚀能力,B错误;增加河流长度和提高土壤肥力并不是主要目的,AC错误。故选D。
【点睛】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发电、养殖、旅游、航运、防洪等。
6.B 7.C 8.D
【解析】6.由图可以看出,甲河段区域建成有有色金属冶炼中心,可能水污染严重。且甲处位于黄河上游河段,开发过程中应重点注意保护河流水质,避免对下游地区用水产生影响。水土流失主要在中游地区,凌汛主要在图中甲处的下游河段,泥沙淤积主要在下游严重。故选B项。
7.结合多学知识可知,B为宁夏平原,靠近黄河水源充足,该地水稻种植主要是在夏季,光热条件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塞上江南的美称。冬季并不是水稻的种植生长季节,所以山脉阻挡冬季风对水稻的生长没有影响。故选C。
8.宁夏平原如果大规模种植水稻,会大量取水灌溉,可能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可能导致河流水质变差。另外,地表植被破坏,可能增加河流含沙量。①③④正确。黄土高原位于该地区的下游,不可能减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②错误。故选D项。
【点睛】宁夏平原处于温带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黄河年均过境水量达300余亿立方米,加上年3000小时的日照时数,光、热、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配合良好,为发展农林牧渔业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9.C 10.B
【解析】9.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集中,因此洪涝灾害多发,③正确;图示地区位于长江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下游河段,由于地势低洼,曲流多,排水不畅,易引发洪涝,④正确;根据图中荆江两侧有堤防分布,说明该河段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支流少,①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最终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②错误。即③④正确,C正确,BAD错误。故选C。
10.荆江段由于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泥沙沉积严重,出现了地上河现象,因此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主要措施修筑防洪大堤,B正确;深挖河道会破坏河床,侵蚀大堤,不利于长久防洪,A错误;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湖可以有效防洪,但不属于工程措施,CD排除。故选B。
【点睛】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地形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11.D 12.A
【解析】11.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内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正确;防洪和发电、发展旅游与土地利用、航运与提高水质是分别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达到的单一目的,不是综合目标,ABC错误。故选D。
12.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收,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A正确;积极开垦草原来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草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B错误;积极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C错误;建设自然保护区不应当缩小林、草比重,D错误。故选A。
【点睛】田纳西河流域开发中的重要举措: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生态环境的恢复;采取措施稳固河、湖岸线,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有利于恢复生态;调整农业、林业和牧业结构,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收,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对原有的采矿区土地实行复垦。
13.C 14.B
【解析】13.读图可知,蓄水前,丰水期夏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大,A错误。枯水期冬季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B错误。蓄水后,全年宜昌站比螺山站含沙量小,C正确,D错误。故选C。
14.三峡大坝可以调节荆江河段的水位,使其水位季节差异减少,①错误,排除AC。河床冲刷作用增强,使河道加深加宽,降低洪水位,泄洪能力增强,②错误,排除D。冲刷作用增强,河道变深使航道条件改善,③正确;河床的冲刷可能会威胁到堤岸安全,④正确,B正确。故选B。
【点睛】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汇入多 ,集水区域大,河流流量大。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 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
15.B 16.C
【解析】15.根据材料“86%的径流量集中于河流上游的高山地区;70%的径流量集中于夏季”可知,上游地势起伏大且水能集中,B正确,C、D错误;能源需求量大属于社会经济条件,A错误。故选B。
16.科罗拉多河大量修建水库水坝,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影响生态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A错误,C正确;根据所学区域知识可知,科罗拉多河附近人口较少,缺水问题不突出,且修建水库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水问题,B错误;地震主要是地壳运动导致的,D错误。故选C。
【点睛】水能开发对区域的影响可从社会、经济、生态等角度进行分析。
17.(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
(2)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缓。
(3)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质;减少泥沙淤积(降低含沙量);减轻旱涝灾害;利于通航等。
(4)变化特征:湖泊数量减少;湿地面积大幅下降(面积缩小)
人为原因:围湖造田;上游地区破坏森林,(使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快了河湖的淤积。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湿地及其功能、长江中游地区的开发与整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说明上游水能丰富的理由,水能主要是受流量和流速影响,长江上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河流水量大;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快,因此水能丰富。
(2)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自然因素主要从河流的流量、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考虑。长江中下游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缓,落差小,水流平缓,利于航运;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最冷月均温高于0°C,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3)由材料可知,绿色生态廊道包括山水林田草、湖泊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元素。山水林草、湿地、自然保护区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绿色生态廊道的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从而减少河流含沙量,减少湖泊和河流的泥沙淤积,提高水质;绿色生态廊道的植被和湿地能调蓄洪水,减轻旱涝灾害,减小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利于航运。
(4)据图可以看出湿地的变化:湿地面积减少,湖泊数量减少,湿地数量减少,湿地萎缩。湿地变化主要的原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淤积,入湖径流为湖泊带去大量泥沙,泥沙淤积导致湖床抬升,加重湖泊淤积。
18.(1)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大(高度变化大或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2)(山高坡陡)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建造梯田增加坡面利用率;(石厚土薄)石料多、土壤少,就地取材,节约土壤;石堰固坡,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3)A方案:不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有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
B方案的有利因素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不利因素是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
【分析】本题以中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地形,梯田的区位因素,水库坝址的选择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口以看出,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200米,四周等高线密集,海拔高,中间等高线稀疏,海拔低,由此判断该区域为盆地地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高度变化较大。
(2)
修建石堰梯田的原因:由第一题可知该地地形坡度大,耕地面积小,建造梯田增加坡面利用率;土层薄,石料多、土壤少,土壤贫瘠,就地取材,节约土壤;石堰固坡,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农业发展。
(3)
读图可知,图中A、B两处都位于盆地地形的狭窄出口位置,适宜建设水库大坝,这两个工程方案差异较大,各有利弊。若采用A方案,弊端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利处是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成本较低,人口迁移量小。B方案的利处是库区面积和蓄水量较大;弊端是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量大,成本较高。
19.(1)越南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较大,是旱季;春季农作物需水量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水量大;我国云南省在湄公河的上游地区,建设水电站蓄积了一定的水量;受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加剧了越南南部春季的干旱程度。
(2)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流速变缓和水位下降;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引起海水入侵,水质变差,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差等。
(3)①以合作、互相谅解和互相尊重各国利益为前提,建立各种国际管理机构,负责流域内的综合开发和全面治理等;②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③加大流域的开放深度和开发力度,快速提高流域经济总体实力;④因地制宜,选择合理开发战略;⑤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⑥建立资源分配机制,包括水资源、水能资源、航道资源等。
【分析】本题以越南湄公河流域遭受旱灾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旱灾成因分析、旱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国际性河流开发利用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1)
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来最严重旱情,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越南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春季雨季尚未到来,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导致水源消耗快;春季农作物播种和灌溉用水量大;湄公河三角洲人口稠密,生活和工业用水量都大;从材料可知,当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加剧了越南南部春季的干旱程度;我国在云南省境内修建了水电站,蓄积了一定的流量。
(2)
旱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从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土壤与生物等方面加以分析。该区域这次发生旱情期间,降水少,河流流量减少;水位下降流速变慢;含沙量减少;河口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对岸线的侵蚀加强;入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水质变差;流量减少影响水生生物活动,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得恶劣。
(3)
国际河流的开发,对外涉及与邻国的关系问题,对内牵涉到边疆地区的发展问题,情况复杂,因此,应以合作、互相谅解和互相尊重各国利益为前提,开展河流的开发和利用;要建立国际管理机构,统一协调和负责流域内的综合开发和全面治理等;从国家战略出发,抓紧制定国际河流的规划;从国家需求出发,加快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国家需求的情况下保持和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合理开发战略;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等等。
20.(1)原因:罗讷河上游河流搬运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中沉积,河流出湖日大减少,河水清澈;阿尔沃河源自阿尔卑斯山区,夏季冰雪融化量大,由于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冲刷强烈,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
(2)节约土地资源(淹没土地面积小);移民数量少;建坝工程技术;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小。
(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分析】本题主要以欧洲罗讷河为区域背景,考查河流水文特征形成原因、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方式、以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等问题,可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回答问题。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
根据材料可知,罗讷河流经日内瓦湖后与阿尔沃河交汇,河流流经日内瓦湖时,流速明显减缓,从上游带来的泥沙在日内瓦湖大量沉积,因此河流流出湖泊后较为清澈;读图可知阿尔沃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上,主要的补给方式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径流量大,再加上地势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导致该河的含沙量大,河水浑浊。所以在夏季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
(2)
通过右图可知,低坝模式蓄水面积小于高坝,淹没的土地面积小,可以减少移民数量,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土地;大坝高程低,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建坝工程技术难度相对较小,成本低;对流域的各种不利影响也较小。
(3)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可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河流带来的影响来分析,河流生态主要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质等方面。从水文角度,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可以减缓河流流速,进而延迟洪峰到来;恢复弯道还可增加河道中的水量,从而增加湿地面积,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水的自净能力,提高水质;通过湿地蓄水可降低洪峰峰值。从水系方面,恢复弯道及分汊可延长、拓宽河道,进而影响河流的水量、水质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