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1岳阳楼记
新
课
导
入
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更是成
为了写景状物抒情的名篇。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难点)
3.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重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作
者
简
介
背
景
链
接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上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谪守( ) 朝晖夕阴( ) 迁客骚人( )
淫雨( ) 霏霏( ) 薄暮冥冥( )
潜形( ) 岸芷( ) 汀兰( )
皓月( ) 宠辱偕忘( ) 心旷神怡( )
浩浩汤汤( ) 樯倾楫摧( )( )
zhé
huī
sāo
yín
fēi
mínɡ
qián
zhǐ
tīnɡ
hào
xié
yí
shānɡ
qiánɡ
jí
课
前
测
评
百废具兴( )
浩浩汤汤( )
通“荡”,水浪翻滚。
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
通“嘱”,嘱咐。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做州郡的长官。
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同“俱”,全,皆。
于是,就。
增加,扩充。
同“嘱”,嘱托。
释
词
解
意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胜景,好景色。
指洞庭湖包围着远处的群山。
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雄伟景象。
完全,详尽。
虽然如此,那么。
极,尽,这里有远通的意思。
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表示推测的语气,意思是“可能……吧”。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连绵的雨。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续一个月不放晴,极言雨多。开,天气放晴。
冲向天空。
光辉。
没于水,引申为隐藏,隐没。
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迫近。
这,这个。
指国都,京城。
担心,担忧。
说坏话。
萧条冷落的样子。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于, 又如。
日光。
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极言其广。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美丽的鱼。鳞,代鱼。
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
形容草木茂盛。
有时。
全。
浮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哪有穷尽。
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端、执。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探求。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因为。
指朝廷。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这样。
语气词,表示猜测语气。
在……之前。
在……之后。
没有。
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微斯人( )
越明年( )
至若春和景明( )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沙鸥翔集( )
古义:没有 今义:微小
古义:及,到 今义:跨过,跳过
古义:日光 今义:景致,风景
古义:指示代词,那 今义:丈夫
古义:鸟停息在树上 今义:泛指聚集
古
今
异
义
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副词,有时、偶尔
副词,或许,也许
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连词,来
介词,因为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动词,看
名词,景象
一
词
多
义
极
此乐何极( )
南极潇湘( )
动词,穷尽
则
然则何时而乐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动词,尽
连词,那么
判断动词,是
连词,就
百废具兴(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或异二者之为( )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名词作状语,
在……之前,在……之后
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动词作名词,指心理活动
词
类
活
用
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
倒装句: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文
言
句
式
倒装句: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省略句:
属予作文以记之(省略了主语“滕子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写作缘由。
写迁客骚人览物而生的两种感情。
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抱负。
课
文
精
讲
1.第1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背景
【第一部分(1)】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字有何妙处?
“谪”字不仅交代了滕子京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张本。
2.第1段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态度?
范仲淹一方面对好友的政绩表示赞赏,一方面对“重修岳阳楼”的盛举表示支持。这反映了作者一种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要奋发有为而不是消沉下去。
1.体会“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的妙处。
【第二部分(2-4)】
用拟人手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感,写出了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气势非凡:
宽阔无边:
湖光山色:
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其中的“异”又指的是什么内容?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异”指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的两种不同心境。这里由单纯写景转到了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览物之情”。
4.第3段画面描写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第4段呢?有何作用?
第3段
第4段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物而悲。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作者所反对的以个人荣辱为转移的悲喜观。
对比
5.品读2-4段,说说“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心境?
(1)览物之情有两种:一是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指责的悲伤;二是胸怀开阔,精神愉悦,荣辱偕忘的喜悦。本来就已经饱经人生忧患的“迁客骚人”触目伤怀,引发“感极而悲”之情。
(2)产生不同的心境的原因:他们是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
(3)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之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抒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作者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认为“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第三部分(5)】
第5段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发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既然“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个人进退、外物好坏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唯一能够影响他们悲喜感情的是民生疾苦、国家兴亡。
3.“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首先作者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意,希望他也能像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政治抱负。
1.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范仲淹两岁丧父,生活贫苦,却少有大志,刻苦读书。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说:“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深
入
探
究
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范仲淹在其从政生涯中,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
2.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年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悲伤惆怅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作者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登楼后产生的不同情感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
负,借以劝勉滕子京。
主
题
概
括
结
构
梳
理
岳阳楼记
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
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暗 明
悲 喜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自幼多病,后又患了肺病,不久,妻子李氏也病死在饶州。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并告诉他说,他在朝中屡次直言,都被当作乌鸦不祥的叫声,昔日愿他拴紧舌头,锁住嘴巴,除了吃喝之外,只管翱翔高飞。范仲淹立即回答了一首《灵乌赋》,禀复说,不管人们怎样厌恶乌鸦的哑哑之声,他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拓
展
延
伸
1.背诵课文,说说你的感悟。
2.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在当今时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思想观点有着怎样的借鉴和教育意义?
课
后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