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裁判规则》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篮球规则为教学内容,从而增加学生对篮球比赛判罚的认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篮球比赛的认知;注重学生的学懂篮球的基本比赛知识运动体验,以解决篮球运动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让学生享受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裁判兴趣。
二、教材分析
篮球裁判规则教学是检验参与篮球比赛技术中掌握运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巩固技术动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篮球裁判规则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参与活动的正确认识,从而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三、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兴趣较易激发,对学习新知识很独中,但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会逐渐降低。
四、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认识篮球裁判规则技术动作,在比赛中能合理正确的运用裁判手势。
2.健康行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
3.体育品德:增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思考以及遵守规则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篮球比赛规则
难点:能做出相应违例和犯规的裁判手势
六、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 讲解法、示范法、情境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七、场地器材
课件、多媒体
八、体育家庭作业
复习裁判知识,观看篮球比赛视频,学习裁判的判罚。
九、创新之处
情境创设个比赛场景,提问学生该如何判罚。
课时计划16
教学 内容 篮球: 篮球裁判规则 单元课次 18-16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运动能力:认识篮球裁判规则技术动作,在比赛中能合理正确的运用裁判手势。 2.健康行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去。 3.体育品德:增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思考以及遵守规则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的篮球比赛规则 教学 难点 能做出相应违例和犯规的裁判手势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开 始 准 备 部 分 提问导入 师:许多同学都喜欢篮球,在篮球比赛中裁判员是必不可少的,裁判员吹最多哨子是什么性质的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裁判员的手势呢? 举例:走步、打手、阻挡等(老师示范动作) 学生回答:········· 师:本次我们学习篮球裁判规则及基本手势。 3 场地:教室 学生坐在座位上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基 本 部 分 一、篮球比赛的定义: 场地:长28m,宽15m.,篮圈离地3.05m,r=1.8m,线宽0.05m。 ·站位:A队“△”,B队“X”代表。 ·前后场:本队进攻为本队前场,本队防守为本队后场。 二、争球违例 1.开场争球,球未到达顶点之前击球或直接将球控制。 2.比赛中的争球。 3.双方同时将球拍出界。 34 教法: 1.播放篮球裁判规则ppt 2.教师讲解内容 3.教师手势,学生跟做 4.情境创设,提问,强化练习。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基 本 部 分 4.球回后场违例 三、运球违例 1.二次运球 ·走步(中枢脚变动) ·运球过肩 2.翻腕 3.脚踢球 四、犯规:防守犯规和进攻犯规(包括无球队员) 1.拉人、推人; 2.侵人犯规:阻挡、从背后防守;主要是侵入对方圆柱体区域内; 3.打手——进攻在完整动作投篮过程中,得分有效且加罚一份; 4.非法掩护:指进攻方为主动掩护队友从而阻止对方。 5.带球撞人:指进攻方恶意强势进攻从而对防守队员的侵入犯规。 6.技术犯规:在整个比赛中,球队或个人出现恶意行为或不文明行为,轻者可以给予口头警告。 7.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队员故意地或以一种违反体育道德的方式造成技术犯规,或带来不正当的利益,或具有伤害性的意向的动作。 8.取消比赛资格:个人犯规累计达到5次;在比赛中恶意行为的。 五、罚犯规球的条件 1.进攻方投篮过程中的犯规,投中则加罚1次; 2.进攻方投篮过程中的犯规,未投中则加罚2次; 3.防守队犯规累计数:a.上、下半场制,各累计达到7次以上发犯规球2次;b.每节各累计达到4次以上后发犯规球2次 教法: 1.播放篮球裁判规则ppt 2.教师讲解各项内容 3.教师手势,学生跟做 4.情境创设,提问:带球撞人的手势,带球走、球回后场等。 5.学生判罚。 要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结 束 部 分 1.总结 2.布置家庭作业 3.师生再见 3 学生坐在座位上,认真听讲。
场地器材 教室、课件、多媒体 心 率
密 度
课 后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