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镇化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城镇化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17: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节 城镇化
1.了解城镇化的概念、衡量指标及其意义
2.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及其差异。
3.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4.运用城镇化过程规律,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并分析利弊,探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举措。
学习目标
思考:图中ABC三地最有可能先形成城市的是?为什么?
城市区位的选择
思考:该城市早期选址因素,后期城区发展的延伸方向?
城市区位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
经济
地形
气候
水文
土壤
资源
交通
政治
经济
军事
历史
宗教
科技
旅游
耶路撒冷
巴西利亚
大庆
拉萨
宗教
气候
矿产资源
地形
【思考】
读图2-3-1,说出2007年与2017年合肥市城镇用地规模的变化。举例说明城镇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城镇化
1.概念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地区城镇、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人口城镇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地域城镇化→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
产业城镇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思考:该城市化过程中的表现是什么?
②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
①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⑤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2.城镇化的表现形式
城镇化的表现
★城镇人口数量多的国家或地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一定大。例如,与日本相比,中国城镇人口数量多,而日本城镇人口比重大。
交通不便,土地压力大,
经济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就业机会多,福利保障完善
交通便捷,生活质量高
请同学们说说城乡之间的差别
城镇化意义
由第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利于居民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促进城乡
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利于推动科技进步
①劳动力:
②产业结构:
③科技:
④文化:
有时候城市可能会变成这样
请同学们说说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严重;就业困难;
房价过高;资源短缺;社会治安状况变差等
1.世界城镇化发展历程
工业革命前——缓慢
工业革命后——加快
二战后,速度空前加快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世界城镇化的水平和速度取决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项目 起步 目前速度 水平 城市化表现
特点 原因 特点 原因 特点 原因
发达国家 早 工业化早 趋慢 后期成熟阶段 高 科技发展,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城市→郊区、城镇和乡村
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晚 独立晚,工业化晚 加快 中期加速阶段 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 乡村→城市
城市发展不合理,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不相适应
过度城镇化
(虚假城市化)
滞后城镇化
发展
不合理
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巴西的虚假城市化
印度的滞后城市化
3.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城镇化水平较低(低于30%),发展较慢,以第一产业为主,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30%
70%
发展中国家
3.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30%-70%),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大幅度拓展,第二产业成区域经济的主导。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人口由市区和农村迁往郊区
为什么会出现
郊区城镇化?
30%
70%
发展中国家
郊区城市化
郊区化的原因:
●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超过人口合理容量,导致建设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人们期盼移居到环境优美、空气洁净、生活舒适的郊区。
●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等现代化快速交通网络的建立和私人小汽车的普及,为人们居住在郊区提供了方便;而移动电话、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方式,又为弹性工作时间和居家办公等提供了保障。
●新商业区的发展和服务设施的逐步完善,为郊区生活提供了便利,城乡差别缩小。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输入某一地点,可以搜寻该地附近的餐馆、商场、酒店、医院等。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这一阶段。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工业革命前,世界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很低,增长缓慢。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出行时通过手机软件可以选择合适的路线出行。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镇化速度空前加快。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
3.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70%以上)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其至停滞。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迁移,使大城市人口减少。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为什么会出现
逆城镇化?
30%
70%
发达国家
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工业高度密集,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地价上涨,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就业困难。
小城镇新商业区发展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缩小了城乡差别;环境优良。
现代交通和通信条件改善,阻力减少
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的原因:
逆城市化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思考: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逆城镇化出现使得大城市空心化。(城市空心化指在一些大都市由于都市核心地带经济承载量过大而造成的人均基础设施费用过高、人均生活费用过高、商务费用过高、闲暇时间损失过高等弊端,使一部分都是都市核心居民、机构和企业逃离中心的过程。)
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市区环境,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区内实现人口增长。
这种现象叫再城镇化
4.概念比较
迁移方向 成因 城市人口 乡村人口 出现时期 图示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农村向城镇
中心城区、农村向郊区
城市向乡村、小城镇
迁回城镇
城镇的拉力
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
地价上涨交
通拥挤
寻求优质
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减少
减少
整个时期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后期阶段
1.环境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噪音污染
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革命后,世界城镇化速度加快。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是城镇化的动力、推动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迁移,使大城市人口减少(逆城镇化)。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城镇化速度空前加快。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其至停滞。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2.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
城市贫穷
解决措施
①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②城市化进程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③提高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
④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交通设施的建设;兴建经济适用房;抑制楼价等);
⑥治理城市环境: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全面开展污染物治理;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城镇人口比例/100%
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 [1978-2015]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curve [1978-2015]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不到50%。
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城市化水平持续上升,1996年以后加速发展。原因:改革开放后工业进程加快,吸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1996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0%,进入城镇化加速阶段。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
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
新型
城镇化
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
我国的城镇化
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
拉动了生产与消费;
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了区域对外开放程度;
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有利于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意义
我国城镇化的意义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
1.表中数据显示的现象中不能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标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项目 1999年 2009年 2018年
甲 城市数目/个 3 7 9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36 200 1 765 000 4 213 000
丙 城镇人口/万人 56 340 620
丁 城镇人口比例/% 30.4 48.6 61.3
练一练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
项目 1999年 2009年 2018年
甲 城市数目/个 3 7 9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36 200 1 765 000 4 213 000
丙 城镇人口/万人 56 340 620
丁 城镇人口比例/% 30.4 48.6 61.3
练一练
2.近年来,该地区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②乡村居民收入减少 
③加快乡村人口迁移 ④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