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课文相关精选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课文相关精选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5 09:2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课文相关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的作品和作者,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匆匆》——朱自清
B.《那个星期天》——史铁生
C.《十六年前的回忆》——鲁迅
D.《北京的春节》——老舍
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霍去病。
B.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
C.《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又被称为《诗三百》。
D.《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林黛玉。
3.下列句子中,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位卑未敢忘忧国”是陆游说自己尽管地位低下,但不敢忘记处于危难中的国家。
B.刷子李的手艺远近闻名,真可谓“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C.坏事再小也不能做,好事再小也要做,正如刘备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诫我们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做起,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追悔莫及。
4.下列诗句中不是出自唐代诗人的是( )
A.一水护田将绿绕 B.同到牵牛织女家 C.西出阳关无故人 D.天街小雨润如酥
5.下列作品、朝代、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B.《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C.《寒食》——唐——韩愈
D.《春夜喜雨》——唐——杜甫
6.《我和橘皮的往事》中(  )维护了梁晓声的尊严。
A.老师 B.同学 C.父亲 D.母亲
7.下列内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元)陆游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说的。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C.《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从鲁迅的小说《故乡》中节选出来的。
9.鲁迅生活的年代离我们较远,为更好地把握作品《少年闰土》里的人物形象,可借助( )的写作背景及节选资料来理解。
A.《故乡》 B.《野草》 C.《彷徨》 D.《呐喊》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零七八碎儿”“杂拌儿”“闲在”“通通”等词语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京味儿”特色。
B.文中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热闹而喜庆。
C.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等。
D.阅读链接中,斯妤笔下的春节,无聊无趣,好不容易才熬过去。
二、填空题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去了,有再来的时候;_______枯了,有再青的时候;__________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呢? ———是有人______________: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2)在______________里算着, ______________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_______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______。 我不禁______________而泪潸潸了。
(3)《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的一篇_____(散文 小说)。作者采用_______ (直接 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的感慨,提醒人们应该 ______________。
12.默写。
(1)_____,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
(2)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于谦《石灰吟》)
(3)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4)盈盈一水间,_____。(《古诗十九首》)
(5)“风”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诗人经常借“风”传情,比如韩翃在《寒食》中写到 _____,郑燮在《竹石》中则说 _____,你还能想到哪些含有“风”字的诗句,请再写出一句(本试卷中出现的除外) _____
13.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典,常用典。他用《礼记》中的“_________”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用《游子吟》中的“________”来倡导孝道。
(2)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__________”的回望;语文是画,画中有“________,燕山月似钩。”的壮阔;语文是酒,酒里有“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的不舍;语文是情,情里有“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的乡愁。
(3)“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郑燮曾用“_____,_____”两句来赞美竹不怕磨难、坚韧刚劲的品性。
(4)中秋节这一天有吃月饼的习俗。与该节日有关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14.中华经典文化积累。
(1)古诗词是有生命力的,韩愈“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中的早春是清新、湿润的;而叶绍翁“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春是热烈的;古诗词是有情谊的,王维笔下“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中的情感是真挚的,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中的思念是深沉的。
(2)习近平主席在出席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会,讲到变革创新时,引用了《淮南子》中的一句话“_________”来说明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3)常言道:“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判一个人的好坏要经过长久的接触才能下定论。“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话启示我们 _________。
15.填空
(1)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渔歌子》张志和
(2)________,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无名氏
(3)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乌衣巷》刘禹锡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_______。——《浣溪沙》晏殊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定风波》苏轼
16.课文回顾,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每每读到这句诗,总能让我们想起很多信念坚定、视死如归的人物,如:_________的李大钊; _________的狼牙山五壮士、_________的老支书。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人物:_________的 ________、_________的 _______。
(2)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即将告别母校,告别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我自然而然地想到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每当看到春雨滋润万物,我便会想起杜甫写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我便会想到郑燮写的《竹石》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当我贪玩不努力学习之时,爸爸便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我。
(3)《伯牙鼓琴》一文中,_______和 _______之间真挚的情谊令人动容;《杨氏之子》一文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足见杨氏子的 _________;《学弈》一文告诉了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当你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中,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你一定会惊喜地停下脚步。六年的时间,同学们一定读了很多的名著,其中,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_______写的《___________》。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 ________,因为,他(或她) ______________。
17.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用我们积累的古诗作答。你独自一人旅居外地,过节时无法与家人团聚,你会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你的心情;当你夜晚仰望明月,你会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此刻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一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们分别被后世称为“_______”和“_______”。
(3)《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忆”为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18.基础知识填空
(1)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苏轼《题西林壁》)
(2)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4)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5)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王昌龄《出塞》)
(6)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_。
(7)《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____(填人名)“草船借箭”大败曹军。
(8)《七步诗》中抒发曹植内心悲愤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与这些成语相关的人物。
四面楚歌——( ) 望梅止渴——( )
指鹿为马——( ) 入木三分——( )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学作品和作者。
C.《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识。
A.“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朝名将李广。
B.被苏轼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唐代诗人王维。
D.《红楼梦》中“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描写的王熙凤。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歇后语。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A.“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解释: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此项说法正确。
B.“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歇后语的意思是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此项说法正确。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此项说法错误。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出自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原诗为: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B.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原诗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C.出自唐代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全诗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诗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故选A。
5.C
【详解】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C.有误。《寒食》——唐——韩翃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我和橘皮的往事》主要写了小学四年级的“我”为了给母亲治病,在义务劳动时偷拿了校办工厂的几块橘皮,成了一个小偷,被大家孤立。在我倍感绝望之际,班主任老师帮我摆脱了困境,使我重拾信心,健康成长。故选A。
7.A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及其作品。
A.“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这句话出自这句话出自《宋史 李纲列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祖宗传下来的国土,应当用生命来捍卫,一尺一寸也不能让敌人占领。这句话表达了誓死保卫领土的坚定决心。
故选A。
8.A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A.错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是司马迁说的,他主要的著作是《史记》,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B.正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此句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比喻在困境中又重见生机的欢喜,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C.正确。《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机敏、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闰土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
9.A
【详解】考查了课文积累。
学习课文《少年闰土》前,可查阅作者鲁迅的简介;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故乡》的写作背景;《故乡》中有关主人公的片段等资料。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却已是满脸皱纹,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人物形象。这是《故乡》的写作背景。
选A。
10.D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A.《北京的春节》文中“零七八碎儿”“杂拌儿”“闲在”“通通”等词语让读者感受到浓郁的“京味儿”特色。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B.《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祖籍辽宁辽阳。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
D.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露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没有表现出春节无聊无趣,好不容易才熬过去。
11. 燕子 杨柳
桃花
一去不复返 偷了他们吧 默默 八千多日子 一滴水 时间的流里
声音 影子 头涔涔 朱自清 散文
直接 时光易逝 珍惜时间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默写。
书写时注意“柳、复、返、偷”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课文默写。
书写时注意“默、滴、涔”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课文理解。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直接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12. 何当金络脑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中庭地白树栖鸦 脉脉不得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1)书写时注意“络”“脑”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留”“清”的正确写法。
(3)书写时注意“庭”“栖”的正确写法。
(4)书写时注意“脉”“得”的正确写法。
(5)书写时注意“春”“御”“柳”“磨”的正确写法。
含有“风”字的诗句还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等。
13.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杨柳依依 大漠沙如雪 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松 竹 梅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详解】考查课内默写与填空。
(1)书写时注意“新”“谁”“谁”的正确写法。
(2)书写时注意“柳”“漠”“雪”的正确写法。
关于乡愁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三种植物。松、竹、梅耐寒性强,不会因为冬季温度低而凋零,梅花还可于凌寒中独自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书写时注意“磨”“劲”“南”的正确写法。
(4)中秋节有关的诗句: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 天街小雨润如酥 春色满园关不住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明月何时照我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要勤奋读书,努力实践
【详解】(1)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默写。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自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全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积累。
注意“苟、周、事、循”容易写错。
(3)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积累与理解。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摘自《增广贤文·上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告诉了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知识,凡事只有亲身实践才知道困难。
15. 桃花流水鳜鱼肥 花开堪折直须折 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词歌赋的识记能力。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原文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中唐杜秋娘的《金缕衣》,原文是: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卷》,原文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原文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宋代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6. 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志坚定 视死如归 大公无私 忠于革命
刘胡兰
沉着冷静 船长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伯牙 子期 聪明机智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 坚强勇敢、积极乐观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1)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十六年前的回忆》中的李大钊是个忠于革命、镇定从容、坚贞不屈、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人。
马宝玉等5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桥》中老支书是一个心系群众、临危不乱、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人。
再写出两个这样的人物如:英勇献身的黄继光、舍身捐躯的董存瑞。
(2)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诗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原诗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长歌行》原诗为: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伯牙鼓琴》记叙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当伯牙把感情融汇进音乐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像大海一样的高尚情操,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杨氏之子》一文中,“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足见杨氏子的聪明机智,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4)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写出你最喜欢的一本书即可,如: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嫉恶如仇。
17.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仙 诗圣 父亲被捕前 被捕时 被审后 被害后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诗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原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李白和杜甫分别被后世成为“诗仙”“诗圣”。
(3)《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忆”为统领,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以下几件事: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对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镇静、处乱不惊;接着写了父亲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悲痛心情。
18. 只缘身在此山中 劝君更尽一杯酒 千磨万击还坚劲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万里长征人未还 可以攻玉 诸葛亮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为有源头活水来 项羽 曹操 赵高 王羲之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及文学常识的识记。
(1)出自【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出自【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出自【清】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出自【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出自【唐】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先秦佚名的《鹤鸣》。
(7)《三国演义》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故“草船借箭”大败曹军的是诸葛亮。
(8)《七步诗》【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出自【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0)四面楚歌:讲述了项羽之死的经过。文中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带领军队去攻打张绣。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军队长时间行军在荒山野岭,找不到充足的水源,士兵经不住日晒,纷纷倒下。曹操看到此景,知道如果找不到水源,使不得身体和心里都会失去战斗力,他思前想后,突然对士兵大喊:前面有梅园,结了很多又大又酸甜的梅子,大家坚持到那就有梅子吃了。士兵在他的话刺激下,都开始分泌口水,短时间内缓解了口渴,最终找到了有水源的地方。
指鹿为马:相传赵高试图要谋朝篡位,为了试验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顺从他的意愿,特地呈上一只鹿给秦二世,并说这是马。秦二世不信,赵高便借故问各位大臣。不敢逆赵高意的大臣都说是马,而敢于反对赵高的人则说是鹿。后来说是鹿的大臣都被赵高用各种手段害死了。指鹿为马的故事流传至今,人们便用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
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王羲之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