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高频考点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惆怅(zhōu) 依偎(wēi) 丑恶(è) 狗吠(fè)
B.混乱(hùn) 迢迢(tiáo) 纤细(qiān) 间断(jiàn)
C.演绎(yì) 简陋(lòu) 薄雾(bó) 暂时(zàn)
D.教诲(huǐ) 衣襟(jīn) 单调(diào) 砖头(zhu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熬夜 肿张 B.轻赢 寂寞 C.信贷 绽放 D.彻底 脉洛
3.下列作品、作家、国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鲁滨逊漂流记》——马克 吐温——美国
B.《汤姆 索亚历险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C.《骑鹅旅行记》——塞尔玛 拉格洛芙——瑞典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妹妹总爱在家里翻箱倒柜,不知道在找什么。
B.火把节到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齐聚凉山,欢度佳节。
C.王小明特别喜欢做手工,你看,他又在那里自作自受地制作纸船。
D.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B.凉山州各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C.这本书的内容和插图都很美丽。
D.开会了,同学们基本上全部都到齐了。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B.语文老师经常告诉我们一些怎么写作文的方法?
C.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D.她仿佛看到了她从来没有见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五夜望月》表达了作者在除夕之夜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C.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玄秘塔碑》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D.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少年闰土》《好的故事》的作者都是鲁迅。
二、填空题
8.结合语境,读拼音,写出相应的字词,注意把字写规范。
(1)他一边用汤chí( )jiǎo bàn ( )着浓 chóu( )的米糊,一边检查刚拟好的biāo( )书。
(2)春天了,花pǔ( )里的花竞相zhàn ( )放了,蜜蜂蝴蝶们飞来了,轻yíng( )地落在嫩黄的花蕊上。我不禁陷入对小学六年生活的美好回忆中。
9.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滴太白酒,十里草木香。( )
(2)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 )
(3)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 ( )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10.课文内容,我知道。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一个真理。”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提出观点 B.重申观点
②舍身炸暗堡的英雄是——( )。
③名名生长在农村,对花鸟树木十分了解,可谓是“近水知鱼性,_______”。
④在学习《两小儿辩日》时,我知道了“汤”有热水的意思,那么“赴汤蹈火”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了欢快的秧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男孩对猫咪说:“你可得帮我的忙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被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小策划师。
六年级要组织毕业晚会,筹备中的问题你怎么解决?
①征集晚会主题语,要求是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一个短语。
你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节目单,合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后是舞蹈《友谊天长地久》,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3.上面的片段中介绍了腊八粥这种美食,这种美食是_______(哪个节日)的传统习俗,这个节日的习俗还有__________。我还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______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是_______、______,和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搜集整理资料,能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课文。在学习民风民俗这个单元时,你会在课前查阅有关哪些资料?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面的片段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腊八粥这种美食。
(2)请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写一种中你喜欢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明天,我们毕业
——小学毕业演讲词
陈 露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①你们好!我是六年一班的陈露。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②我还清楚地记得,六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绿草如茵的操场,窗明几净的教室,天真烂漫的同学,和蔼可亲的老师,散发着油墨香气的课本,一切都是那样的诱人。
③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听,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④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⑤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⑥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教诲。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然而,无论什么都改变不了您那颗永远年轻而富于创造的心。老师啊老师,您以自己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我们的心目中,您是天空,您是大树,您是海洋!
⑦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
⑧七月的风儿把我们召唤,新的生活让我们向往。中学的大门向我们招手,新的集体把我们盼望。我们像小鸟张开翅膀,满怀美好的理想,向着蓝天自由地飞翔。
⑨漫步美丽的校园,当年我们亲手栽下的一株株树苗,如今已经长成了一棵棵小树。亲爱的同学们,在这离别的时刻,让我们再给小树施一次肥,浇一次水吧!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5.这个演讲稿的主题是:回忆_____,表达对______、______的感激之情,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对初中生活的憧憬。
16.看开头就能知道,本文的演讲稿是在______发表的演讲;听众有_____、_____、_____。
17.选择题。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回忆六年来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 )(多选题)
A.每学期的运动会 B.上课的情景 C.中午的写字
D.六一儿童节 E.每天的早操 F.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18.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听,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这句话将“我们”比喻为“幼苗”,将“知识”比喻为“甘泉”,形象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教导。( )
(2)学校每天都要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种类非常多,非常受同学欢迎。( )
(3)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表达了对母校、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并展望中学的学习和生活,表达了对未来成为有用之才的信心。( )
19.在第六自然段中用“﹋﹋”画出体现老师操劳,身体上出现的变化的语句。
20.仿写下面的句子的句式,再补写一句话。
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1.解释加点的词。
(1)思援弓缴而射之( ) (2)通国之善弈者也( )
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读了这篇寓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4.习作。
题目:他笑了
开心快乐,会笑;转悲为喜,会笑。生活中,有很多“笑了”的故事,选一个“他笑了”的故事写下来。注意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惆怅(zhōu)——chóu;狗吠(fè)——fèi
B. 纤细(qiān)——xiān
D.教诲(huǐ)——huì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A.肿张——肿胀:肌肉或皮肤等组织因发炎、充血或瘀血而使体积变大的现象。
B.轻赢——轻盈:(体态、舞姿等)轻柔秀丽。
D.脉洛——脉络:中医统称动脉和静脉。
因此选择C。
3.C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A.有误。《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 笛福——英国。
B.有误。《汤姆 索亚历险记》——马克 吐温——美国。
C.正确。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翻箱倒柜,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搜寻查看。句子中用来形容妹妹经常在家里找东西,使用恰当。
B.五湖四海,意思是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句子中指各地的游客都聚在凉山,使用恰当。
C.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了蠢事或坏事后带来的不良后果,自己承担。句子中用来指王小明喜欢做手工,在制作纸船,使用不恰当。
D.见微知著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该成语的意思是指见到细微的苗头,就能预知事物发展的方向。结合句子语境,使用恰当。
因此选择C。
5.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没有语病。
B.词序颠倒;“完善”和“建立”位置互换。
C.搭配不当; 这本书的内容很精彩,插图很美丽。
D.重复啰嗦;去掉“基本上”或者“全部”。
故答案选A。
6.D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读题可知,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不能用冒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B.读题可知句子意思是语文老师教给我们写作文的方法,陈述句,句子末尾用句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C.读题可知,初学记是一本书名,应该用书名号,不能用引号,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读题D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因此选择D。
7.A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A.有误。《十五夜望月》表达了作者在中秋之夜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不除夕。故叙述有误。
8. 匙 搅拌 稠 标 圃 绽 盈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搅”“稠”“圃”“盈”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夸张 拟人 比喻 设问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1)从“十里草木香”可知,夸大白酒的香味,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从“舔着”可知,句子把水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句子把战士们比作潮水,形象地写出战士们速度很快,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诗句有问有答,可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10. A
董存瑞 近山识鸟音 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详解】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一个真理。”出自叶永烈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故选A。
②出自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由题目可知舍身炸暗堡的英雄是董存瑞。
③“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上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④“赴汤蹈火”本意:奔上煮沸的水,踏上火海。比喻意: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行为。
11. 难道这不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吗? 同志扭起了秧歌。 那个男孩对猫咪说,猫咪可得帮他的忙。 红四团的战士非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不可。 我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被老班长的精神感动了。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1)本题主要考查了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上难道;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上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本句将“是”改为“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即可。如:(几个戴着脚镣的)同志,(在往常放风的地坝中间)扭起了秧歌。即:同志扭起了秧歌。
(3)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你”变成“我”。即:本句“你”改为“猫咪”,“我”改为“他”,句尾的“啊”和叹号去掉,改为句号。
(4)本题主要考查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先在句中适当的位置加上双重否定词,例如“不得不”、“不能不”、“不可能不”、“不会不”等,注意意思跟原句一样。本句“必须”改为“非不可”,即:红四团的战士非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不可。
(5)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
改病句病因:这句话缺少主语,应加个“我”。修改后的句子:改法一:我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被老班长的精神感动。改法二:读了《金色的鱼钩》一文,我被老班长的精神感动。
12. 略 略
【详解】略
13. 腊八节 泡腊八蒜 端午节 划龙舟 包粽子 五月五日午 赠我一支艾 14. 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节日有关的食物及食材、做法、味道 食材 做法 味道 我最喜欢吃小芒果,小芒果扁扁的,身上的皮是金黄色的,你用鼻子闻,就可以闻到一阵芒果的香甜味,剥开皮就可以看见那奶黄色的果肉,真恨不得一口把它吃了,我终于忍不住咬了一口,啊!芒果肉真是太甜了。
【解析】13.本题考查传统节日相关知识。
吃腊八粥是腊八节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泡腊八蒜也是腊八节节日食俗。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放爆竹、贴春联、除夕守岁、拜年、祭祖、饮岁酒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和春节有关的诗句。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学习民风民俗时,可以查阅和民风民俗有关的资料,节日的来源,节日的习俗,人们是怎么过节日。
(1)“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介绍了腊八粥的食材;“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介绍了腊八粥的做法;“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介绍了腊八粥的味道。
(2)仿写时仿照文章表达方式写句子即可,如:提到茶饼,不管是调皮的小孩子,还是出门上班的大人,还是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人,顿时就想起了茶的清香呢!把白糖、糖精、面粉、芝麻、小苏打、糖桂花、花油搅和起来。做好之后,单看那饼就足够咽唾沫了。茶饼的颜色是金黄色,吃起来口感很脆,而且还很甜。我一边喝茶,一边吃饼,真是太幸福了 !
15. 小学生活 母校 老师 16. 毕业时 校长 老师 同学 17.BCEF 18. √ × √ 19.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 20. 我们要给您一个最灿烂的微笑 让您随时都能感受到我们对您的爱
【解析】15.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概括。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小学生活,表达了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对初中生活的憧憬。
通过阅读可知,这个演讲稿的主题是:回忆了自己的小学生活,表达了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同学们的美好祝愿,对初中生活的憧憬。
16.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从“尊敬的校长,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我是六年一班的陈露。一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我的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可知,本文的演讲稿是在毕业时发表的演讲;听众有校长、老师、同学。
17.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③段写了每天的早操和我们上课的情景,第④段写了中午15分钟的“必修课”写字和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作者是从上课的情景、中午的写字、每天的早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这几个方面来回忆六年来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选BCEF。
1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正确。“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听,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这句话将“我们”比喻为“幼苗”,将“知识”比喻为“甘泉”,形象地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教导。
(2)错误。从第④段的句子“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我们欢迎。”可知本句叙述错误。
(3)正确。从第⑨段的内容可知本句叙述正确。
19.本题考查了提取选文信息。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体现老师操劳,身体上出现的变化的语句“日夜操劳,您的额头上已爬满了皱纹;粉笔的灰尘,已把您的青丝染成了白发”。
20.本题考查了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结合所给例句,要求仿写句子的句式为:我们要……让您……
示例:我们要送您一杯茶,让您疲倦的时候品味我们的感动。
21. 拉,引 全国 22.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回答说:“当然不是这样的。” 23.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解析】2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思援弓缴而射之,意思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援:引,拉。缴:带有丝绳的箭。
(2)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全国的下棋高手。通国:全国。
2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平时的积累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即可。关键词: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弗若:不如,比不上。与:文言助词。曰:说。非:不是。然:代词,这样。
为是其智弗若曰:非 然 也,整句话的翻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 答道:不是这样的。
23.本题考查文章寓意。
《弈秋》说明了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否则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再联系实际明白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点睛】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24.例文:
他笑了
闷热的空中掺杂着蝉不停的叫声,扰得人心烦意乱。汗水滑过额头,滴落在练习本上。冥思苦想了大半天,还是没能解出那道题。于是,就放下手中的笔,不写了。
这时,妈妈端着一杯冷饮进来了,就问我:“怎样不写了?写完了吗?”当时心里烦躁得很,便发起了牢骚:“这题难死了,一点思绪都没,我不会写,不想写了。这破天气,热死了。”只听妈妈心平气和地说:“来,先喝口饮料解解暑。要多动动脑子,静下心来去想。”我听了妈妈的话,又思考了好半天,还是没想出来。就去客厅看电视了。
“哈哈哈”电视中的节目逗得我哈哈大笑。这时,爸爸突然回来了。我赶紧关了电视,往我屋里跑,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站住,作业写完了吗?”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心虚的说:“写……写完了。”“拿过来我看看。”心想:完了,这次惨了。便磨磨蹭蹭的把本拿给爸爸,“嗯?这道题怎样没写呀?”“那个,我……我不会。”说完这句话,我闭上眼,准备迎接暴风雨的洗礼。果然,“不会?不会是理由吗,你不会多动动脑子吗?”幸好老妈及时过来打断爸爸,我便趁机逃回屋里。
看着那道题,便想起爸爸生气的模样。就下定决心,必须要解出这道题。果然,老天不负有心人,我慢慢的有了思路。拿起笔,顺着思路往下写,立刻就写完了。我敢保证:那道题我永远都忘不了。
回到学校后,教师突然说要考试。发下试卷,我惊奇地发现那道题是整个试卷上分值最高的一道题。时间才过了小半节课,我便把整张卷写完了。这次测试,我得了满分。教师说:“最终那道题超纲了,没想到你用那么短的时间便写出来了。”听了教师的话,我得意地笑了。心想:这全拜老爸所赐。
回到家,我把奖状和试卷拿给爸爸看。爸爸仔细地审视着每一道题,看到最终一道题时,突然抬头看了看我,又点了点头,满意地笑了。我读懂了那个笑,里面充满了赞许、骄傲、自豪。
爸爸平时很严厉,很少笑。但这次,他最终笑了。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题目要求写命题作文,围绕“他笑了”这一中心意思来写。
选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写一个“他笑了”的故事。爸爸笑的原因,可以是由于看到孩子改正了缺点,学习上有了进步。爷爷笑了,可以是因为孩子们都有一颗爱老、尊老的善良之心。老师笑了,可以是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为学生的成长而高兴。
构思指导:
开头:可以开篇点题,自己最难忘的一瞬间是谁的笑容。
正文: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叙述清楚,重点介绍经过,写清楚他为什么笑,是怎样笑的。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能使场面更加真实可感。还可以加入心理描写,真实地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结尾:可以谈谈自己对他的笑容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