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离子反应 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酸性溶液中:、、
B.强碱性溶液中:、、
C.含有的溶液中:OH-、、
D.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
2.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在的是
A.SO、H+、Na+、K B.H+、Na+、Al3+、Cl-
C.OH-、NH、NO、K+ D.OH-、SO、Ba2+、Na+
3.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为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2OH-=SO+H2O
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HCO+OH-=CO+H2O
C.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Al3++3OH-=Al(OH)3↓
D.FeO与稀硝酸反应:FeO+2H+=Fe2++H2O
4.如图所示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A.图1,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过量
B.图2,向溶液中加入固体
C.图3,向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
D.图4,向蒸馏水中通入气体
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
B.向溶液中加入小块钠:
C.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碳酸氢钠溶液:
D.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胶体)
6.离子反应能够反映出溶液中反应的实质,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H2↑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CO2+OH-=HCO
C.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Cu2++2OH-=Cu(OH)2↓
D.向漂白液中滴加醋酸提高其漂白效果:ClO-+H+=HClO
7.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
B.四氧化三铁溶于足量硝酸中:
C.向溶液中滴入过量溶液:
D.溶液滴入溶液中:
8.分类与归类是识别化学物质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化学语言的基本途径。下列各项中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碱性氧化物 非电解质 酸式盐 电解质
A 过氧化钠 CH4 NaH2PO4 氨水
B 氧化铝 H3PO4 NaHSO4 Cu
C 铁红 CO2 小苏打 熔融的氯化钠
D 生石灰 乙醇 纯碱 H2S
A.A B.B C.C D.D
9.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常会接触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做核酸用的红色溶液 B.碘酒
C.做焰色试验用的铁丝 D.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少量金属钠投入冷水中:
B.铜与稀硝酸反应:
C.向溶液中加过量的溶液并加热:
D.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1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 C.(乙醇) D.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B.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镁固体:
C.溶液中滴入少量NaHS溶液:
D.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将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2H+=Cu2++H2↑
B.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HCO+OH-=CO2↑+2H2O
C.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MgO+2H+=Mg2++H2O
D.食醋滴在石灰石上:CaCO3+2H+=Ca2++CO2↑+H2O
14.用稀盐酸除铁器表面的铁锈所得废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OH- B.NH C.MnO D.Ag+
15.下列离子一定能大量存在于含的酸性溶液中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16.现有以下物质:①碳酸钠 ②KOH溶液 ③Fe(OH)3固体 ④甲烷 ⑤铁或石墨 ⑥盐酸⑦CO2 ⑧熔融CuSO4。
(1)①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
③能导电的有_______。
④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Na2CO3:_______。
②KOH:_______。
③CuSO4:_______。
④HCl:_______。
1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Ba(OH)2:_____。
(2)Na2CO3:_____。
(3)NaHCO3:_____。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某溶液的溶质离子可能含有K+、Mg2+、Ba2+、CO、Cl-、SO、NO中的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②过滤,向实验I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
(2)写出I和II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除H++OH-=H2O外)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K+、Cl-的实验方法: 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9.我省自贡盛产食盐,人类与食盐关系密切,食盐在老百姓生活和现代社会的工农业生产中均有重要作用,没有食盐的生活是不可以想象的。粗盐中的Ca2+、Mg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除去可溶性杂质,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提纯:①加适量盐酸;②加过量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1)以上操作顺序不正确的为________。
A.⑤④②③① B.⑤②④③① C.④⑤②③① D.④②③⑤①
(2)其中,在步骤①中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
(3)进行操作③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
(4)除杂操作完成后,得到NaCl固体操作方法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A.强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强碱性溶液中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存在,故B不选;
C.含有的溶液中,OH-会和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选;
D.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之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选;
故选D。
2.B
解析:A.氢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B符合题意;
C.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不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A.氢氧化钠中通入少量SO2,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A正确;
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为++2OH-=NH3·H2O++H2O,B错误;
C.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产生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C错误;
D.FeO与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FeO+10H++=3Fe3++NO↑+5H2O,D错误;
故答案选A。
4.B
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至过量,发生反应,恰好反应时导电性几乎为0,随着氢氧化钡的加入,溶液的导电性又逐渐增强,故A正确;
B.向溶液中加入固体,随着固体的加入,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开始不变,但生成水,溶液的导电性减弱,恰好反应时导电性最弱,而后随着氢氧化钠固体的加入,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又逐渐增强,即导电性先减弱后增强,故B错误;
C.向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加水,随着水的加入,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性减弱,图象符合实际,故C正确;
D.向蒸馏水中通入气体,随着的加入,氯化氢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但达到饱和状态时,溶液中氢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达到最大、不变,则溶液的导电性达到最大、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B。
5.C
解析: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A错误;
B.向溶液中加入小块钠,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少量碳酸氢钠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C正确;
D.向沸水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D错误;
选C。
6.B
解析:A. 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H2O+2Al+2OH-=2AlO+3H2↑,故A错误;
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O2+OH-=HCO,故B正确;
C. 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Cu(OH)2和BaSO4两种沉淀:Ba2++Cu2++2OH-+SO=Cu(OH)2↓+BaSO4↓,故C错误;
D. 醋酸是弱酸,向漂白液中滴加醋酸提高其漂白效果:ClO-+CH3COOH=HClO+CH3COO-,故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A.氯气溶于水为可逆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四氧化三铁被氧化生成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错误;
C.向溶液中滴入过量溶液:,C错误;
D.完全电离成,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8.C
【分析】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为是碱性氧化物,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酸中的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是酸式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据此解答。
解析:A.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氨水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氧化铝不是碱性氧化物,H3PO4是电解质,铜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铁红是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碳不电离,是非电解质,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属于酸式盐,熔融的氯化钠导电,是电解质,C正确;
D.纯碱是正盐,D错误。
答案选C。
9.D
【分析】电解质是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解析:A.做核酸用的红色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A不选;
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不属于电解质,故B不选;
C.铁丝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C不选;
D.FeCl2 4H2O是化合物,在水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D选;
故选D。
10.B
解析:A.少量金属钠投入冷水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气体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离子方程式为:HCO+NH+OH-NH3↑+2H2O+ CO,C错误;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二者反应产生NaCl、H2SiO3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H++=H2SiO3↓,D错误;
故选B。
11.B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解析:A.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在水溶液和熔融态均可导电,属于电解质,故B正确;
C.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Zn为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12.A
解析:A.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离子方程式,故A正确;
B.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镁固体生成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HS溶液,HS-离子不能拆开,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g++HS-=Ag2S↓+H+,故C错误;
D.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故D错误;
故选A。
13.C
解析:A.铜不和稀硫酸反应,故A错误;
B.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OH-=CO+H2O,故B错误;
C.将氧化镁与稀盐酸混合生成氯化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gO+2H+=Mg2++H2O,故C正确;
D.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故D错误;
故选C。
14.B
【分析】用稀盐酸除铁器表面的铁锈所得废液中,含有Cl-,Fe3+,H+;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OH-与Fe3+无法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NH与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MnO具有氧化锌,Cl-具有还原性,无法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Ag+与Cl-生成AgCl,无法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5.A
解析:A.在含的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A符合题意;
B.与酸性溶液中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共存,故B不符合题意;
C.与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与酸性溶液中氢离子反应生成水而不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6.(1) ①③⑧ ④⑦ ②⑤⑥⑧ ②⑤⑥
(2) Na2CO3=2Na++ KOH=K++OH- CuSO4=Cu2++ HCl=H++Cl-
解析:(1)①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则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③⑧;
②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④⑦;
③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和电子的物质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有②⑤⑥⑧;
④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即选②⑤⑥;
(2)①Na2CO3能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
②KOH能电离出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OH=K++OH-;
③CuSO4能电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CuSO4=Cu2++;
④HCl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
17.(1)Ba(OH)2=Ba2++2OH-
(2)Na2CO3=2Na++CO
(3)NaHCO3=Na++HCO
解析:(1)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Ba(OH)2=Ba2++2OH-;
(2)碳酸钠为盐,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
(3)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 CO、SO Mg2++2OH-=Mg(OH)2↓、Ba2++SO=BaSO4↓ 取洁净干燥的铂丝蘸取溶液,放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火焰,则含有K+,再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Cl-
【分析】根据实验,①取适量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Mg2+,②过滤,向实验I所得滤液中加入足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说明溶液中含有Ba2+,由于Ba2+与CO、SO会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SO,可能含有K+、Cl-、NO且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含有Cl-、NO中的一种。
解析:(1)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SO;
(2)Ⅰ中发生的反应为镁离子和氢氧根生成氢氧化镁的沉淀,即Mg2++2OH-=Mg(OH)2↓,Ⅱ中为钡离子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的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
(3)为溶液中是否存在K+、Cl-,可取洁净干燥的铂丝蘸取溶液,放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火焰,则含有K+,再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Cl-;
四、实验题
19. D H++OH-=H2O 2H++=CO2↑+H2O 玻璃棒 蒸发结晶
解析:(1)在粗盐提纯时,要在最后一步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碳酸钠加在氯化钡的后面,除去钙离子和加入的过量的钡离子,NaOH溶液除镁离子,顺序在过滤前即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②④③①(或⑤④②③①或④⑤②③①),不正确的顺序是D,故选D;
(2)步骤①加适量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和碳酸根,则发生的离子反应为H++OH-=H2O、2H++=CO2↑+H2O,故答案为:H++OH-=H2O;2H++=CO2↑+H2O;
(3)进行操作③过滤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玻璃棒;
(4)除杂操作完成后,由NaCl溶液得到NaCl固体操作方法为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