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玻利瓦尔
孙中山
提拉克
马赫迪
圣马丁
民族民主革命:
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民族革命:推翻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主权(针对帝国主义)
民主革命: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针对本国封建势力)
概念解析
民族独立运动:
又称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
目录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
亚洲的觉醒
2
非洲的抗争
3
课标要求: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关系;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PART 01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独立运动背景
材料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殖民经济已经有所发展。殖民者在掠夺殖民地的同时,也从欧洲带来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品种、家畜和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农业和手工业、采矿业发展起来,还兴起了许多商业中心。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孕育并成长起来。
但是,殖民地宗主国不断从殖民地手中掠夺财富,严格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不允许同外国贸易,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同时,拉丁美洲殖民地,特别是西属拉丁美洲的政治权力长期被西班牙派来的官员掌控,唯西班牙的利益是从,引起了殖民地土著各阶层人民的日益不满。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用书》
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为独立运动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因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民族矛盾激化;
杜桑·卢维杜尔原是海地种植园主的奴隶,后提升为马车夫。他曾研读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向往自由平等,痛恨奴隶制度和殖民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卢梭
伏尔泰
孟德斯鸠
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长
法国独立运动背景
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人民提出了人人自由平等的口号,海地人民趁机向法国提出了获得全部公民权的要求,19世纪初,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先后入侵葡萄牙和西班牙,并控制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多地方。这样,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势力急剧衰落。
外部因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及美国的诞生,是北美大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辉煌成果,它对欧洲和拉丁美洲有着极大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外因: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⑴政治(主要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民族矛盾激化;
⑵经济(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为独立运动奠定物质基础;
⑶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⑷外部因素:
①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也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②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
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进程
序幕: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随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
1789年,在法国大革命爆发之际,法国制宪议会颁布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人自由平等的口号,海地人民趁机向法国提出了获得全部公民权的要求,但遭到拒绝,1790年10月,海地进行武装起义,但很快被镇压。1791年8月,海地人民再次举行起义,先后打败了法国和西班牙,统一了海地岛,建立了政权,并颁布了宪法。1804年1月1日海地正式宣布独立。海地共和国成立,是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
⑴法属海地的独立(1791--1804)
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
领导人:玻利瓦尔(北)和圣马丁(南)等人
成果:
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⑵西属拉美的独立(1810--1826):
玻利瓦尔
南美解放者
委内瑞拉国父
圣马丁
阿根廷、智利和秘鲁共尊他为“自由的缔造者”
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开始
(3)葡属巴西的独立
1822 年,巴西获得了独立(葡萄牙),建立君主制。
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国家的格局
相对于西属拉美的独立进程,葡萄牙殖民地巴西通过较为和平的方式获得了独立。1822年,葡萄牙摄政王彼德罗王子主动跟宗主国分离,宣布巴西独立,加冕为彼德罗一世,建立巴西帝国,国旗就是彼得罗自己设计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的皇冠。巴西帝国成为拉美当时唯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宗主国仍保留着密切的联系。
巴西的独立不是通过武装斗争,而是由最高统治者发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带有与宗主国分离的性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与宗主国仍保留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阶段的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
材料一 独立以后仍然盛行大地产制。殖民地时期绝大多数克列奥地主的大地产不仅原封未动,而且他们又利用独立后掌权的条件,霸占从殖民者那里没收来的大量地产。这些大地产克列奥地主的大庄园,基本上仍保持中世纪的剥削方式。
分析拉美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问题?
1.大地产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大地产制:1720年取消大授地制后开始实施。土地所有权属于大地产者,可以买卖、转让。大地产主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庄园。印第安人耕种小块土地,被迫在地主庄园中服劳役或缴纳实物,有些则沦为庄园的雇农。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大大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 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但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实际上广大人民实际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黑人和印第安人更是遭到种族压迫和歧视;各国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者(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的统治。……他们依靠军队和教会(大地产所有者),任意修改宪法,实行军事管制,随意搜刮民财,抢劫国库。……考迪罗靠实力统治,夺权的方式就是发动军事政变,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动了250次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内更换了21个总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拉丁美洲逐渐成为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附庸……总之,考迪罗制只能使国家和人民经常陷于苦难和不安之中。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分析拉美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问题?
2.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3.(内部因素)独立后的拉美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政治发展停滞不前。
1826—1850年,英国对拉丁美洲各国贷款和投资总额达1亿美元。…… 1850年以后,英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例如建筑港口、铁路、开辟轮船航线、低价收购土地和利用廉价劳动力开发矿产等。英国资本先后控制了巴西的棉花、阿根廷的谷物和肉类贸易,墨西哥的银矿生产以及大多数国家的交通、铁路和港口等企业。1870年英国在拉丁美洲各国的投资金额达到8500万英镑,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投资国和债权国。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4.(外部因素)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分析拉美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问题?
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干涉欧洲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但是欧洲列强也不得再在美洲开拓殖民地,欧洲列强控制美洲国家的任何企图都将视为对美国的敌对行为。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美国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的这一对外政策后来被称为“门罗主义”。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
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他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这项外交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
大棒政策(大棒加胡萝卜)
美国总统塔夫脱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只是枪弹的补充。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资本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金元外交
民族民主革命的延续
革命延续
巴西: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赶走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的特点:
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性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列强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纪晚期)
拓展:19世纪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与影响
1、特点
①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②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③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④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以战争形式实现独立。
⑤独立后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影响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它在拉丁美洲的辽阔土地上摧毁了殖民制度,使绝大多数拉美国家获得了独立。……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进一步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观念。……拉丁美洲各国独立后,……很快废除了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取消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商业专卖制度,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条件。但是,长时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这就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民面前。
积极:
(1)结束了西、葡等的殖民统治,建立多个民族独立国家,基本上形成了今天拉美的政治布局
(2)奠定了拉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消极:
(3)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为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
(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思考:拉美独立运动结束后,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的原因。
①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缺乏共同经济基础。
②西方长期侵略压迫,拉美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薄弱,民众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有所疑惧。
③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各地大封建主据地自雄,阻碍统一。
④各地语言、习俗、心理差异大。
⑤英美等国的政治和经济渗透,使得拉美的动乱不断,不利于统一。
PART 02
亚洲的觉醒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另一方面,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称为“亚洲的觉醒”。
(一)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19世纪末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
印度反英斗争
1905——1908
觉醒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含义: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二,亚洲的觉醒
伊朗立宪革命
1905——1911
中国辛亥革命
1911
材料二:亚洲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是亚洲觉醒的内因。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统治,特别是廉价商品的倾销,破坏了亚洲各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
材料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既遭到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又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矛盾激化和促进人们新的觉醒。
1、亚洲觉醒的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与阶级准备。
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亚洲各国的民族民主意识加强)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同亚洲各国压迫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了,这时亚洲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均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觉醒正是在帝国主义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以及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都已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发生的。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二)概况
1885
1905
1908
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提拉克
(1856—1920)
印度国大党党旗
出现反英斗争高潮,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民众力量,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孟买工人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
——《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
“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 ——提拉克
反帝任务更加突出
2、伊朗立宪革命
(二)概况
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
革命进程
结果
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对王权作了极大限制,并规定了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权利。……
伊朗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是当时亚洲各国坚持最久的革命。革命沉重打击了伊朗封建势力,迫使它在扼杀了革命之后仍然保留了宪法。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失败,打击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反帝反封建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3、中国辛亥革命
(二)概况
①1911年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②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③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反帝反封建
地点 概 况 结局
印度
伊朗
中国
亚洲的觉醒过程
地点 概 况 结局
印度 ①1885民族资产阶级建立国大党;②提拉克带领民众进行斗争;③1908年孟买工人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表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失败
伊朗 1905-1911年,立宪革命,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随着革命失败,宪法撤销。 失败
中国 1911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失败
(三)特点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运动
中国辛亥革命
1、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3、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4、新的力量:无产阶级
5、斗争形式:政治罢工、武装斗争
6、斗争结果:都取得一定成果,多以失败告终;形成了被压迫民族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共同对敌的局面
(四)意义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亚洲人民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登上国际斗争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
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列宁《亚洲的觉醒》
思考:如何理解列宁这段话?
列宁所指的20世纪的“新阶段”,一是表现为随着亚洲的觉醒,亚洲落后国家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新阶段;二是先进国家工人运动蓬勃开展,世界进入无产阶级革命的新阶段。
PART 03
非洲的抗争
非洲的抗争
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开始瓜分非洲,非洲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非洲抗争的高涨主要发生在北非和东非的一些非洲传统大国。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抗争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
19世纪以来,武装斗争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其中,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一)抗争方式的变化
设立陷阱 使用投枪弓箭袭击贩奴商人
早期抗争
逃跑或自杀
零散
武装斗争
规模化
(二)概况
1.埃及抗英斗争(1882年)
出现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
阿拉比起义
1879年
1882年
9月
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
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一批爱国军官和地主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创立“祖国党”,主张维护埃及主权和国家独立,实行宪政。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民族主义组织。阿拉比出任祖国党的主席,1879-1882年埃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改革和反帝运动,埃及是非洲最早进行近代化改革的国家
特点: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领导武装反抗斗争。
(二)概况
2.苏丹马赫迪起义(1881——1898年)
苏
丹
起义失败后,英军控制了苏丹。
(1)概况
①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②起义持续近20年,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2)结果:
“马赫迪”原意为传说中伊斯兰教的救世主,起义的领导者穆罕默德·阿赫迈·伊本·赛义德·阿布达拉,自称是马赫迪,有利于发动群众,驱逐异教徒,即英国殖民者。
苏丹地理位置示意图
特点:利用伊斯兰教传说号召、组织民众进行斗争,宗教领袖领导武装反抗。
(二)概况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1894-1896年)
(1)概况
(2)结果:
埃塞俄比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埃塞
俄比亚
①1894 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②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
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
特点:封建统治者发表诏书动员民众,亲自领导武装斗争,全民团结一心,赢得国家独立。
国家 殖民国 动员手段 斗争形式 结果
埃及1882 英国 政党组织 武装斗争 抵抗失败,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1881 英国 马赫迪宗教组织 虽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失败后英国控制了苏丹
埃塞俄比亚1894 意大利 皇帝号召 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
宗教形式下发动的反抗运动。
(阿拉比)政党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
传统政权(皇帝)领导的抵抗运动。
非洲抗争的特点
反殖民侵略斗争不再具有局部性质,而是遍及整个非洲大陆;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对殖民主义的主要形式;
有组织、规模大、持久地进行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
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城市反帝运动兴起。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
*阿散蒂人民的抗英斗争:
19世纪初,英国为了侵略西非内陆,向位于今天加纳境内的阿散蒂发动了进攻,阿散蒂居民奋起反击,打退了英国侵略者。此后,英国多次找种种借口侵略阿散蒂,但都没有成功。一直到20世纪初,英国才完全占领了阿散蒂。
*起落型:拉美民族解放运动
独立运动后,多数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的规模和深度都很有限。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结构,半封建的大地产制也还在发展,因而资本主义发展十分缓慢,并无法摆脱对外国的依赖。
*螺旋型: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就整个亚非拉区而言,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颇具代表性。不仅成为 19 世纪中叶以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而且亚洲出现的三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循序渐进,一浪高过一浪。*徘徊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绝大多数地区的反殖帝斗争长期 停滞在较低的水平上,部落酋长、封建王公领导的抵抗运动和下层人民的自发起义是近代非洲民解放运动 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即使到了 1 9世纪末,非洲的个别国家 ( 如埃及等 ) 出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但也还没有突破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局限。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拓展——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
*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革命范围涉及整个中美洲和南美洲,范围广,时间长。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革命任务,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亚洲: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印度国大党和同盟会
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
③无产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表现了革命的彻底性,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领导力量多样,有政党、宗教领袖、皇帝等。
四、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3、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4、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
1822年巴西独立;1898年巴西建立共和国
1822年埃及抗英斗争
1881年苏丹马赫迪起义
1894年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
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列强的海外扩张,而它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播,又为各殖民帝国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以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为发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席卷亚洲大陆。
问题探究:
1906年,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
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了,而且是被外国的统治摧毁的;你们的财富正流向国外,你们已经沦落到任何人类都不可能沦落到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任何其他补救办法可以自救吗 要自救,不能靠请愿,唯有抵制。我们宣布,准备好你们的武器,组织起你们的力量,然后就开始干吧,这样,他们就无法拒绝你们的要求了。
--编者摘译自《提拉克,他的著作与讲演》英文版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兴起的原因。
从横向来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强了对印度的侵略扩张,在掠夺的同时,也在输出资本,客观上促进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从纵向上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兴起后,民族意识觉醒,“印度是印度人的印度”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求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更加强烈,进一步促进了反抗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斗争的发展。
拉丁美洲
民族独立
民族独立运动背景
民族独立运动进程
独立后的国家建设
民族民主革命的延续
亚洲的觉醒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非洲的抗争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本课小结
欧洲殖民者在亚非拉地区的殖民统治,激起了亚非拉人民的反抗,拉丁美洲人民虽然经过艰苦斗争使拉美国家基本获得独立,但仍面临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亚洲也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即“亚洲的觉醒”。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尽管多数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