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做功了吗》说课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10.3《做功了吗》说课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20:1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0.3做功了吗?
说课
目录
说教材
01
说学情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重难点
04
说教法与学法
05
说教学过程
06
07
说板书设计
从2022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程理念。
1、新课程标准解读
说教材
2、 地位与作用
04
说教材
第十章为力到能量的衔接章节。
本节处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机械与人》第十章的第三节。 力学的重点,功是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又与能量密切联系的物理量。
本节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认知分析
说学情
知识基础:有受力分析能力。
技能基础:具备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从现象到规律的能力薄弱。
情感基础:对于“完美”机械有一定的求知欲。
认知障碍:抽象思维不够。
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对于力与距离垂直时不做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障碍:不能从简单现象中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
2、问题预测
说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用来进行简单计算。
2、科学思维目标
说教学目标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可以利用此章节功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无法造出省力又省距离的“完美”机械。
3、实验探究目标
可以利用实验得出不同机械完成同一任务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 的物理量,帮助建立功的概念。
4、 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利用实验现象及结论检验猜想的正确性,学会使用理论结合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说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功的概念。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利用公式做功的计算。
2、难点
(1)判断何种情况下不做功。
(2)对于“垂直无功”的理解。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01
启发法
02
讲授法
03
训练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探究法
3、归纳法
2、学法
说教法学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W=FS做简单计算题。
3 .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篆文=(工,器械)+(力,使劲),造字本义:运用巧妙器具生产劳动。
导入新课
提问:陷入泥潭的汽车能够驶出困境,图中什么力做出了“贡献”。
设计意图:
让学生真切地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感受到什么是做功。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知二者的区别,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活动一:分组讨论推石头的小女孩与推车的小狗谁做了功。
讲授新课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二者的区别,并展示最终的讨论成果。
活动二:分组讨论投篮和灌篮过程中手是否对篮球做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对小车受力分析,分析一下什么力对小车的运动做出了“贡献”,什么力对小车的运动没有做出贡献。
讲授新课
活动三:分组分别对静止的小车和运动的小车进行受力分析。
讲授新课
活动四:经过小组讨论的三个活动,结合与老师的交流,展示小组最终的研究成果。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经过学生主动探究,老师作为辅助作用,得到的成果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例.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时对桶的拉力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匀速移动
讲授新课
牛刀小试
实验探究:A、B两组分别探究定、动滑轮提升物体时的区别与共同点。
F1
F1
G物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不同机械完成同一任务时的异同之处,根据表格数据,准确的建立了功的概念,实现了从实验现象到规律的大跨步。
讲授新课
大组 A组 B组 小组 1 2 3 4 5 1 2 3 4 5
拉力F/N
距离s/m
乘积/N m
物重G/N
高度h/m
乘积/N m
讲授新课
活动五:各小组讨论刚才的实验探究,互相合作并根据老师的知道和建议展示最终关于功的具体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实验中所做的功。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来看待这个实验,从而加强了学生科学思维上的培养。
讲授新课
例、若使用该滑轮组将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A提升至高为10m的平台,
求:(1)绳子自由端拉力做的功。
(2)动滑轮对物体拉力做的功。
牛刀小试
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