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托尔斯泰独创的“心灵辩证法”审读文章细节。
2.初步掌握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主人公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托尔斯泰独创的“心灵辩证法”审读文章细节。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好,有一位作家被列宁赞誉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鲁迅赞美“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大家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没错,就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这节课就有我来给大家讲解托尔斯泰的晚年代表作品《复活》(节选)。我会分两个课时给大家讲解这节课的有关内容。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非暴力的无政府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出身贵族,但是热心平民教育和社会进步事业,强调道德的完善,被奉为道德的楷模,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领袖。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作品简介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于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写贵族聂赫留朵夫年轻时抛弃了少女玛丝洛娃,多年后在一次庭审上他认出被审判的对象正是玛丝洛娃。他以此作为反省的起点,由帮助玛丝洛娃出发,接触了解到更多无辜的苦役犯和高贵的政治犯,从而对自身所处的寄生者、剥削者阶层产生批判意识。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苦役犯玛丝洛娃,虽然一度沦落,但在公爵赎罪式的关心照料下,被其诚意和善意感化,恢复了天性中的善良纯真。在故事的结尾,流放途中的玛丝洛娃恰恰出于深厚的爱情,没有答应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是选择嫁给了政治犯西蒙松。他们二人最后都获得了精神上的新生。
小说以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奔走上诉、陪她去西伯利亚为主线,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人民的苦难,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广泛深入地再现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生活画面,全面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毁一切面具”的创作思想。
3.“心灵辩证法”
①注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过程,在这种“过程性”的心理描写中,暴露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全部内容和真情实感,并发掘促使人物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喜欢描写自我反省、心灵的彻悟和激情状态等独特的心灵运动形态。
③通过人物表情、动作、音调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让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感受到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博爱思想,体会作者在主人公聂赫留朵夫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从而感受俄罗斯文化独特的审美情怀。同时,能够让学生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提升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学习活动
(一)掌握基础、初识文章
详见知识要点。
(二)概述前文、梳理文章
玛丝洛娃是一个未婚村姑的女儿,被聂赫留朵夫的两个姑母收养,并教育成人。聂赫留朵夫本来是一个热爱知识、富有理想的大好青年,在一次乡下度假时,认识了美丽的玛丝洛娃并对她萌生爱意。但是后来聂赫留朵夫进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军官,沾染上了上层贵族的不良风气,成为了一个“兽性的人”,他主动结识玛丝洛娃,但又抛弃了她。
在聂赫留朵夫离开五个月后,玛丝洛娃断定自己已经怀孕,此时的她还曾有幻想,直到风雨交加的秋夜,聂赫留朵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她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从此,她认识到 “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谈”。 之后,她又经历了很多利诱和欺骗,开始在精神上渐渐堕落。
后来,玛丝洛娃无辜卷入一起谋财害命官司,蒙冤受屈。而在审讯过程中,法官们只忙于自己的私事,或者因为家庭琐事,或者因为外出偷情,或者为了卖弄学问,对案件审理心不在焉。
最后,陪审员们在写定罪意见时,认为玛丝洛娃没有抢劫、偷钱的意图,可是却忘了加上“没有谋害性命的意思”,作为陪审员的聂赫留朵夫也一时疏忽,导致玛丝洛娃必须判罪。本来,庭长不同意这意见,但他怕耽误和红头发姑娘的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玛丝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的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他十分恐惧震惊,害怕被人知道往事会遭受奇耻大辱。但他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与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开始忏悔,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请求宽恕。同时,他还去找检察官,要求去探狱,并准备和玛丝洛娃结婚,以此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我们课本里节选的文章就从这里开始。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他和玛丝洛娃双方的反应和心理活动。节选部分的大致情节是:玛丝洛娃刚开始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而是用惊讶和探问的神情望着他,当他请求她的宽恕向她忏悔时,她仇视冷漠,她只把他当作可利用的有钱的男人,聂赫留朵夫由此产生了内心矛盾挣扎,最后发现,想要赎罪,首先需要把玛丝洛娃从堕落的精神状态中拯救出来。
课本里节选的文章就从这里开始。文章主要描写的就是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时他和玛丝洛娃双方的反应和心理活动。节选部分的大致情节是:玛丝洛娃刚开始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而是用惊讶和探问的神情望着他,当他请求她的宽恕向她忏悔时,她仇视冷漠,她只把他当作可利用的有钱的男人,聂赫留朵夫由此产生了内心矛盾挣扎,最后发现,想要赎罪,首先需要把玛丝洛娃从堕落的精神状态中拯救出来。
(三)借助手法、探析文本
1.了解手法、辨析身份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托尔斯泰对创作“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 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具体来讲,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注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过程,暴露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全部内容和真情实感,并发掘促使人物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
②喜欢描写自我反省、心灵的彻悟和激情状态等独特的心灵运动形态。
③通过人物表情、动作、音调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托尔斯泰笔下人物心灵活动的变化并非分段式的变化 , 一步一个台阶的变化,而是稍纵即逝的动态的变化, 其变化的区间是细小的, 变化速度是极其迅速的。然而无论多么细小、多么迅速,情感的转换、变化的脉络是清晰可感的。人物心灵思想的大小变化过程,都是可视的。接下来,我们就正式进入文本,对文章进行细读。
在细读时,要注意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双重身份在人物表现上的冲突矛盾所带来的的复杂性:聂赫留朵夫兼具始乱终弃的贵族老爷和忏悔的罪人两个身份,玛丝洛娃兼具被抛弃的情人和堕落的风尘女两个身份。两个人的双重身份在文中表现出哪一种身份,也要通过文本分析来确定。
2.抓准要点、分析开头
①文章开头的段落体现了玛丝洛娃什么样的形象特征?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刻画的?
在文本开头,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两人在监狱里第一次重逢时玛丝洛娃的表现。玛丝洛娃第一眼见到聂赫留朵夫,神情是惊讶的,但是看到聂赫留朵夫有钱的装扮,马上变成了嫣然一笑,脸是笑盈盈的。这种转变是非常快的,三句话变了三个神情,由“不明就里”变成了“兴奋”再变成了“讨好”。
除此之外,《复活》的开头部分玛丝洛娃也大量地出现了类似选文中的表现:“矫健”的步伐 ,又黑又亮又“有生气”的眼睛等等。
其中,作家在对玛丝洛娃饱含着复杂情绪的面部表情的刻画中,曾6 次着重提到其眼睛“略微斜睨”。在原著后文漫长、荒唐、毫无正义和法则可言的“审判”中,玛丝洛娃“斜睨的眼睛”被作者进行了多达11次的重复。
②为什么作者会反复强调玛丝洛娃的斜睨的眼睛?
洛特曼曾经提出文本细读法的核心之一就是重复原则,他强调“重复就是以相同的元素揭示文本的结构差异,以重复凸显差异、反衬差异、渲染差异,使差异更明晰。这种重复使得玛丝洛娃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更加鲜明。
3.深入文本、鉴赏形象
①面对玛丝洛娃的表现,聂赫留朵夫一开始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心理世界?
从聂赫留朵夫欲言又止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他现在心情复杂、矛盾、迟疑、无所适从。聂赫留朵夫本身是始乱终弃的贵族老爷,他来到监狱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想向玛丝洛娃道歉,这个时候他第一时间运用了“您”,是出于以上动机,但是这个称呼也在实际上拉远了二者的距离。距离的疏远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聂赫留朵夫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勇气接近并进一步亲近玛丝洛娃,见面前他觉得自己准备好痛快的忏悔了,但是见面后才发现“想”与“做”是两码事,玛丝洛娃的风尘状态让他一时语塞,他不能迎合玛丝洛娃的风尘状态,但是以罪人的身份去回应他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他的声音并不高昂。
②提出自己想要被宽恕的要求时,聂赫留朵夫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聂赫留朵夫从吞吞吐吐到心里浮出认罪的想法到说出请求宽恕的话语到承认自己的有罪的现实,在这其中伴随着自己羞愧、挣扎、无奈、愧疚、胆怯的心态,完好地展现出了聂赫留朵夫在玛丝洛娃面前承认自己罪行的尴尬、难堪和痛苦。
他的哽咽、痛哭不仅仅是自己的耻被人发现觉得羞愧而哭,也是因为自己终于因为勇敢向玛丝洛娃说出自己有罪,从而自己的负罪心没有那么压抑的激动的哭。他被自己洗净身上污垢的勇气感动得不能自抑,似乎看到了“精神的人”在觉醒。
当他怀着复杂的心态终于勇敢地认罪后,他忏悔的第一步就勇敢地迈了出来,这表明了聂赫留朵夫身份和态度的转变,在这时,他的身份从始乱终弃的贵族老爷彻底变成了一个赎罪的人。
(四)结合环境、评价反馈
在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对话的过程中,作者插入了两段周围人的对话。 这两段对话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①舒缓和延宕情节发展。
②符合人物对话的环境真实和心理真实。
③丰富人物形象,强化人物表现细节。
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堂小结
文章开头的文字分析起来隐含信息特别丰富,但是事件实际发生时间也就是一两分钟的时间,托尔斯泰能够抓住男女主人公见面时神情、动作、音调的核心部分,能精细描绘出瞬间情感变化的清晰脉络,同时兼顾人物的心理内省的具体过程展示男女主人公的矛盾挣扎,同时还达到了跟社会环境的巧妙融合,达成了社会真实和文学真实,鲜明地展示了“心灵辩证法”的内核,表现了大文豪托尔斯泰深厚的文学功底。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复活》(节选)剩余部分,细读文本,继续分析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领略主人公隐藏在其后的细微的心理活动。
2.聂赫留朵夫在文中多次强调“我要赎我的罪”,在这里,如果把“赎罪”改为“认错”可不可以呢?请同学们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
矛盾、复杂、迟疑、无所适从
羞愧、挣扎、无奈、胆怯 忏悔的罪人
尴尬、难堪、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