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9复活(节选)(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9复活(节选)(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20: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复活(节选)
(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 语文
1.学习运用托尔斯泰独创的“心灵辩证法”审读文章细节。
2.深入了解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
3.掌握托尔斯泰的晚年思想——以“博爱”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
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在监狱中第一次见面时,聂赫留朵夫第一次鼓起勇气向玛丝洛娃忏悔的情形。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这是聂赫留朵夫第一次请求宽恕,所以他表现出了迟疑、胆怯、纠结、羞愧、尴尬、挣扎、痛苦等矛盾心态。但是无论如何,聂赫留朵夫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唤醒了心中的良知,想变成一个“精神的人”,身份从始乱终弃的贵族老爷变成了请求对方宽恕的赎罪的人。
复习旧知
她步履轻盈地走到聂赫留朵夫跟前站住,皱着眉头看了他一眼。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她那双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在浮肿的眼皮下显得特别有神。
“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
“过去的事既已无法挽回,那么现在我愿尽最大的努力去做。您说说……”
“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您没有认出我来吧?”
“姑妈她们怎么会放您走的?”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她气愤的简单回答,转过眼睛不去看他。
她……没有抬起眼睛来。
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
可怜:乞要实际好处。
嫌恶:回忆屈辱过往。
妖媚:获得物质利益。
“如今我被判决,要去服苦役了。”她说出这句悲痛的话,嘴唇都哆嗦了。
“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
“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肉体堕落
精神堕落
玛丝洛娃
聂赫留朵夫内心冲突
“要知道,你已经尝试过道德上的自我修养,打算变得好一点,可是什么结果都没有。”
“那么何必再试一次呢?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嘛!”
聂赫留朵夫在这之前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他称之为“灵魂的扫除”这类的事情了。他所谓的“灵魂的扫除”,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每每过了一段时间,蓦地意识到内心生活运转疲沓了,甚至停滞了,于是动手扫除心灵上的积垢。
大扫除以后,聂赫留朵夫往往给自己立下一些章法,以便以后永远遵守:写日记,过新的生活且矢志不易其宗。他把这些叫作“打开新的一页”。然而,花花世界每次又来诱惑他,而他情不自禁地又开始堕落,甚至比上一回堕落得更深。
从心灵大扫除中得到振奋,这样的事他已有好几次了……从最后一次到现在,心灵长期未有打扫,因而杂草丛生,良心的要求与他所过的生活悬殊之大,使得他大吃一惊。悬殊如此之大,积尘如此之厚,以致使他感到失望,觉得再没法儿清扫了。
无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我也要冲出缠绕着我的虚伪罗网,我要承认一切所犯的过错,对所有的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我要对她,对卡秋莎说,我是坏蛋,在她面前我有罪,要竭尽全力来减轻她的苦难。是的,我要去看她,请求她的宽恕,是的,像孩子那样请求宽恕……如果有必要,我就和她结婚。
聂赫留朵夫对自己说这话的时候眼中噙满泪水。那是有为之泪,也是无为之泪。说是有为之泪,因为这是精神的人经多年沉睡现已醒来,是欢乐的泪水;说是无为之泪,因为这是他自怜自爱、陶醉于自己的美德的泪水。
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是来请求你的饶恕,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成“你”了。
“卡秋莎,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你要明白,我是了解你的,我记得当时你在巴诺伏的样子……”
“我记起这些事是为了要改正错误,赎我的罪,卡秋莎。”
“再见,我还有很多话要对您说,可是,您看,现在没有时间了。”
“我要设法找个可以说话的地方再同您见面,我还有些非常重要的话要对您说。”
“您对我来说比妹妹还亲哪!”
您:公共场所、心有怯意、深觉羞愧
你、卡秋莎:私人场合、坚定赎罪之心
聂赫留朵夫
的内心冲突
玛丝洛娃
短暂的痛苦
困惑、奇怪、不明所以
讨好、媚笑、习惯于堕落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玛丝洛娃成为“精神的人”
精神“复活”
赎 罪
自己成为“精神的人”
拯 救
如果说玛丝洛娃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都已经堕落,与聂赫留朵夫已经有了心灵的隔膜,那么聂赫留朵夫还能够拯救她吗?同学们能不能从本文玛丝洛娃的表现的一些细微之处发现她依旧有精神疗治的可能性呢?
聂赫留朵夫认为,他首先要疗治玛丝洛娃,通过“拯救”玛丝洛娃来表现出自己的赎罪的意愿,那么拯救玛丝洛娃是否成为了聂赫留朵夫进行忏悔进行精神复活的工具?抱着这样的目的结婚还是不是一种真正的爱?
反馈与评价
“你走开,别挨我!我是苦役犯,你是公爵,这儿没你的事。”她嚷着挣开手,气得脸色整个儿变了,“你想用我来拯救你自己,”她急于把心中积郁一吐为快,“你今生拿我来作乐不算,还打算来世用我赎你的罪愆!我讨厌你,讨厌你这眼镜,你这丑嘴脸。你走开!快走开!”她高声嚷着猛站起身。
《复活》是作家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在经历了漫长而紧张痛苦的探索之后 , 托尔斯泰已完成了世界观和立场的转变。他背弃了自己所属的贵族阶级, 站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 形成了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的核心是 “博爱”,其内容是爱自己,爱别人,爱仇敌,爱一切人 。这种爱是一种真诚、无私、崇高、博大的爱,在这种爱的力量的感召下,仇恨、狡诈、自私、丑恶都化为乌有。他曾说,只要所有的人相亲相爱,一个道德完善、没有暴力的大同世界就会出现。
托尔斯泰认为,忏悔是从严厉的自责开始的。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应该去帮助他人也认识到自己的堕落,去达到灵魂的觉醒。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爱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规律。聂赫留朵夫就是如此,他首先并不认为自己具有指责玛丝洛娃的权利,相反他很自责,认为是自己造成了玛丝洛娃的堕落,当他发现玛丝洛娃依旧在堕落之中,就希望帮助她重新恢复对善和爱的信念,达到灵魂的觉醒、人性的复活。
聂赫留朵夫在为他人的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灵魂的净化,从而达到自我的“复活”,聂赫留道夫通过忏悔和赎罪,卡秋莎通过宽恕对方,从罪恶中挣扎出来,这种爱是出于一种博爱,而不仅仅是男女之爱。所以聂赫留朵夫并不是利用玛丝洛娃,而是想帮助玛丝洛娃,让玛丝洛娃重新走上“精神的人”的道路,达到精神的“复活”,学会宽恕他人,从而从另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寻求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凡是人,都有一切人性的胚芽。
——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种极为常见及普遍的迷信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他一成不变的本性,或是善良的,或是凶恶的,或是聪明的,或是愚蠢的,或是精力充沛的,或是冷漠疲沓的,等等。其实并非如此。我们谈论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于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于愚蠢的时候,精力充沛之时多于冷漠疲沓之时或者相反,但若触及具体的人,说他生来善良或者聪明,说另一个生来凶恶或者愚蠢,那就不对了。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把人分类,实在失之公平。”
“人好比是一条河,河里的水全都一样,没有分别,但有的地方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有的地方河面宽广,水流平缓,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冰冷,有的地方温暖。人也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切人性的胚芽,有时流露出这一种本性,有时流露出那一种本性,他常常显得面目难辨,其实他还是他……有些人身上这类变化尤其突出,聂赫留朵夫便属此类。他变化的原因有生理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全文总结
聂赫留朵夫从一个纯洁无瑕的青年到堕落乃环境使然,后来他得以精神复活,则是不断审视自己、改造自己的结果。
聂赫留朵夫悟到社会和秩序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善和爱。 它得以使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人性升华,也使玛丝洛娃成为新人。《复活》的第二部和第三部都是聂赫留朵夫爱和恨的展示:爱普通人民,同情受难者,恨统治阶级及其制度。 这不仅是聂赫留朵夫的爱与恨,也折射着托尔斯泰的爱与恨。
1.明朝冯梦龙编纂的《三言二拍》之《玉堂春遇难逢夫》中的玉堂春与玛丝洛娃一样,同样是风尘女,同样被栽赃陷害毒杀他人,这二人身份相同,故事内核相同,但是两篇文章的人物塑造手法和文本风格有什么差异呢?
2.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吾日三省吾身”,这与本文中的忏悔赎罪的异同点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个话题进行思考,并写成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课后作业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独特精神文化现象,有着多方面的价值意义和自己的一套多元综合的价值评估系统。即使作家有美好的创作动机, 作品有着深刻的思想, 也并不意味着作品就必然是成功的, 完美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