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20:2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是一部    、开拓创新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    ”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历史巨变。(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多少轰轰烈烈,多少慷慨悲歌,多少    ,依然未能改变江山飘摇、神州陆沉的悲惨命运。诸路皆走不通了,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探索,    找到了一条新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出实现民族复兴的人间正道。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内容,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推陈出新 气吞万里如虎  前赴后继 最终
B.革故鼎新 气吞万里如虎  前仆后继 最终
C.推陈出新 敢教日月换新天 前仆后继 终于
D.革故鼎新 敢教日月换新天 前赴后继 终于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历史逻辑更深层地闪耀着
B.更深层的历史逻辑,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闪耀着
C.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闪耀着更深层的历史逻辑
D.更深层的历史逻辑,闪耀在这幅最新最美的画卷背后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
B.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历史再写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
C.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历史再写新篇章,也将不变的深情与信仰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
D.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庄严时刻,再写历史新篇章,也将不变的信仰与深情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爱你,中国!
4.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通知:兹定于10月1日上午8时在学校礼堂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师生准时参加。
C.招领启事:本人早上在食堂拾到黑色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353元,请丢失者与校团委联系。
D.请柬:我于明天搬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您的光临。
5. 2019年夏天,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创造了票房奇迹,引发了大众热议。下面是某影评人观影后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的文字记录,请用一句话概括该影评人对《哪吒》的评价,不超过35个字。
  编剧的改编完全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比如哪吒,一改正义凛然的形象,变得“丑萌”十足,三太子敖丙、太乙真人、龙王等形象也都有很大变化。而在主题表达方面,《哪吒》也是下足了功夫,通过电影,有人领悟了“自我的寻找”,有人感受到“成长的孤独”,有人看到了“成见的破除”……更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商业动画电影,《哪吒》未追求速成,其制作历时五年,其中剧本打磨就花了两年时间,影片高潮部分的一个镜头只有短短6秒,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团队用了6个月才完成。
6.电影海报的文案不仅仅要直观、简洁、准确地传达出电影的主要信息,更要激发观众的兴趣。请阅读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相关信息,然后为之拟写一条30字以内的海报文案。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联合执导,黄渤、张译、吴京、杜江、葛优、刘昊然、陈飞宇、宋佳等领衔主演的电影。该片演绎了普通人与祖国息息相关的故事,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该片于2019年9月30日在全国公映。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节选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结合下面的句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有删改)
2.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B.不管你的生存环境如何,学会种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C.不管是种地还是干别的事,“我”不喜欢让别人帮忙。
D.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只能自己努力,没有精力帮助别人。
3.下列对文段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联想 B.象征 C.衬托 D.对比
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B.作者把自己藏匿在一个虚拟的农夫形象的背后,用农民式的劳作叙写人生的春天。
C.作者认为人生的“春季”会面临许多困难。
D.作者认为人应在春天规划未来,播种下谦卑的希望。
三、微写作。
5.某中学文学社拟于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举办一次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的演讲活动。请你围绕活动主题写一段即兴演讲词。要求:100字左右;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语言得体;有激情,有文采。
模拟试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3题。(15分)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韩美林①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文化,我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所以今天来讲文化,我直出汗。让我来讲文化,讲这么一个重要的事,我觉得自己还挺勇敢的,有什么就讲什么吧。
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什么形象 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
中华民族可不是一般的民族,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失了,唯独中华民族灭不了,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魅力。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
中华民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
我们的一位体操队员李月久,在团体比赛的第一个项目单杠中,一上场抓杠的时候,就磕掉了四颗牙齿,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整套动作,落地时纹丝不动,9.9分,满嘴鲜血啊。我们的教练都跑过来安慰这个孩子,美国的医生过来急救。伤口刚清理了一下,第二轮双杠又开始了,一位运动员受伤,五个人少了一个,团体冠军肯定是没了,领队急得不得了。受伤的李月久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示意让自己上场。谁也没想到这孩子又上了双杠,动作干净、漂亮,落地时又是纹丝不动。底下的观众拼命鼓掌,鼓着鼓着掌声没了,大家都哭了,原来,看到这个孩子的脸都让血给糊住了。这是什么 这就是中华民族,这就是具体的中华民族!
这样一个1.50米的孩子,就这么带着一股冲劲上场。这时候,你看着他不再是1.50米的孩子,他就是个1.80米的铁骨铮铮的汉子,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可是,让我们看看,现在我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我们大家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查字典,就是这些字典,教孩子的是什么 我来给大家念两段:
“老虎,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把人和兽类并列起来了啊。
还有一个字典里这么写:“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药。”就知道吃!
同志们想想,这就是我们的字典,这怎么教育孩子 它能有文化吗
我们现在常常提到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把孩子们整得都不认识中国漫画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了。
这次我们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有人给我提意见了,说韩美林不时尚。不时尚就是不“日本动漫”,不“美国动漫”,因为我们天天在看他们的动漫。
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 中国的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还得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 今天说了很多,大家都在笑,可我觉得很沉重,我说的这些就是没有文化的现象呀!
美术界也这样。有的学生上了美术学院一年级,就留着长头发,留着小胡子,那个丑就甭提了!难怪有人说我们搞美术的,“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
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魅力是相当大的。大家都知道卡拉扬②,他双手一举起来,一头银白头发抖动,美啊,都能让人鼻子冒汗。为什么 那真是一位大家所具有的逼人的气质。
大学毕业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文章。
我们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思想,就应该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负点责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有删改)
[注] ①韩美林:国家一级美术师。本文是2006年1月10日韩美林在第三届“文化讲坛”上的演讲。②卡拉扬:20世纪奥地利著名指挥家。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演讲者并没有引经据典地阐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凭借自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结合当今的文化现象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B.本篇演讲运用例证法来证明观点,阐发道理,如李月久在开赛即受伤的情况下坚持比完团体赛,以及著名指挥家卡拉扬逼人的气质,等等。
C.演讲者针对当今的文化现象,发出的“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振臂呐喊,可谓振聋发聩。
D.演讲者举国家体操队李月久的例子,目的是用生动的事实来激发听众的爱国之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演讲要有清晰严谨的思路,请概括本篇演讲的基本思路。(6分)
3.一个只上了三个月初中的美术大师,他的演讲却妙趣横生、魅力十足,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他演讲成功的秘诀。(6分)
高考真题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就是在阅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和整理的阅读思维过程。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每一个段落都相对集中地表达了一个中心意思,我们把这个中心意思叫作段落的中心。一个段落的中心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内容要点。一般来说,文章有几个主体段落就有几个内容要点,多个内容要点按或并列或对比或递进的关系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全文的中心。
(2017浙江,7—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社会传播过程要求至少有两个人。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如果接受,他就按照他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我们将这种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作反馈。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 ”“哪里着火啦 ”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外来符号到达时,如果接受者决定利用其中的讯息,他首先要加工这一讯息,加工的根据是他储存的形象;一般地说,产生的结果可能有几种:证实既存的构想,稍许修正原有的界定,或澄清原来不清楚的地方。就像改变信仰一样,彻底改变原有观念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然而,改变信仰的现象的确时有发生;同样,感觉突变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听说自己的房子着火时,脑海里对情况的感觉就会突变,迅速的反应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1.下列对文中A类传播行为和B类传播行为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B.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技能接受符号。
C.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和资源编制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并加工对方发出的符号。
D.A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并发送符号,B类传播行为指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认知、调动各种资源接受符号。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传播过程中的双方结成信息分享关系,第一个参与者是讯息的传播者,第二个参与者是讯息的接受者;两者角色可以转换。
B.劝说参与者和娱乐参与者,由于传播行为目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接受劝说者会加强防范,追求娱乐者会“悬置怀疑”。
C.如果需要,传播过程可以循环往复,B类传播行为者可以转为A类传播行为者,A类传播行为者可以成为B类传播行为者。
D.接受者接受一些讯息,如汽车喇叭声、“失火了”的呼喊声,感觉会发生突变,不需要加工讯息,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4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 (1)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根据前文“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历史”和后文“开拓创新的历史”可知,应选用“革故鼎新”。(2)“气吞万里如虎”语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描写的是刘裕北伐时威猛的气势。“敢教日月换新天”语出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表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语境可知,应选用后者。(3)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前者多用来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后者多用来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文段强调的是革命者为改变国家命运不断探索,应选用“前赴后继”。(4)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最终:最后,末了。前者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后者表示一般的结果。根据文意可知,“找到了一条新路”是希望达到的结果,应选用“终于”。故选D。
2.C “画卷”承接前文“‘无边光景一时新’的历史巨变”,“历史逻辑”引出后文“诸路皆走不通了……找到了一条新路”,据此排除B、D两项。“更深层”应修饰“历史逻辑”,据此排除A项。故选C。
3.B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用词不当,“纪念”指对过去的人和事物表示怀念,用来修饰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恰当,应将“纪念”改为“庆祝”;二是缺少主语,“再写历史”应调整成“历史再写”。故选B。
4.B A.“学生垂念恩师”错误。垂念: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C.“内有人民币353元”错误。招领启事中不应写出具体的金钱数额,可改为“内有人民币若干元”。D.“特于府上备下薄酒”错误。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故选B。
5.答案 《哪吒》是一部改编力度大、主题丰富、制作精良的商业动画电影。
解析 划分语段层次,抓住“改变了传统的人物形象设定”“主题表达方面”“剧本打磨就花了……”等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6.答案 明星齐聚倾力打造史诗大片,全民同频共振重温历史瞬间。
解析 海报文案要求简洁、富有创意和吸引力,且能突出电影的主要特征。材料中,七位导演联合执导、众多明星联袂出演、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是关键信息,据此进行概括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①大量运用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使文章言简意赅;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如文言字词“之”“以”“盖”“也”等,判断句式“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②夹杂口语,使文章较文言文明快易懂。如“做官发财”等。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可从语句特点、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给的句子分析,本文从语句特点来看,用了大量的文言字词及句式,使文章言简意赅;从语言风格来看,有浓重的文言特点,可又不同于常见的文言文,作者把一些口语夹杂其中,使文章明快易懂。依据上述分析,分点概括即可。
2.A 首先回归文本找到画线句,“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然后分析这个句子,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复句,原因在后,“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即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责任,“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即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故选A。
3.B “春天”象征人生的少年时期;在春天播种象征着人在少年时期播下希望;播种的时候困难重重,象征着少年时期生活的艰辛。
4.D 从文段来看,由“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中的“决不比……谦卑”可知D项中的“谦卑的希望”错误。
5.写作指导 演讲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因而演讲的观点应为阅读对人生有积极意义,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观点,中间以事例进行论证,最后加以总结;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段有文采,有气势。
模拟试题练
1.D “目的是用生动的事实来激发听众的爱国之情”错,举李月久的例子,目的是用生动的事实来告诉人们中华民族的具体形象是怎样的。
2.答案 ①开篇就提出“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观点;②接着以“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作为过渡,从正面说明“文化”的传承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并且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消失的有自己独特性的民族;③最后,结合当今的文化现象,从反面阐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既是需要,更是责任,重申“没有文化是不行的”的观点。
解析 答题时需要仔细阅读文章,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是1—2段,提出“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的观点;第二层是3—6段,以正面事例论证中华民族是有文化、有美德的具体的形象;第三层是7—18段,用三个反映当今文化现象的例子,从反面阐明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必要性。
3.答案 ①形象的阐述。没有引经据典地阐释“中华文化”如何博大精深,而是把生活中的一些文化现象,以形象的表述呈现出来,让听众在事实面前口服心服。②典型的事例。用丰富生动的事例,使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举例略)③鲜明的对比。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对比,不仅丰富了演讲的内容,而且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④诙谐幽默的语言。(举例略)(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谈谈他演讲成功的秘诀”,即赏析一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一般可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进行赏析。内容方面,文章事例丰富,正反对比鲜明;结构方面,文章条理清晰,思路流畅;语言方面,“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等语言的运用,让文章幽默诙谐,贴近听众。
高考真题练
1.A 仔细阅读第一段,可发现A类传播行为的要素是“参与者”“编制信息代码”“发送给对方”。这里,“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是“编制信息代码”所遵从的原则和使用的手段。这个主次要分清。根据第二段可知,B类传播行为的要素是“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决定是否接受”“如果接受……进行加工”,要注意“是否”二字,说明接受者不是完全被动的,一是有决定“是否”接受的主动权,二是有“加工”权。据此分析各选项,A项关注了全部主要因素;B项忽略了“发送”的要素,且没有“是否”这一信息;C项漏掉了“发送”这个重要信息;D项漏掉了“是否”这一重要信息。
2.D “不需要加工讯息”错误。文章第三段说“一听见汽车喇叭声……很快就做出反应。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并非“不需要加工”。
3.答案 ①社会传播行为类型(A类传播行为与B类传播行为)。
②社会传播过程特点(传播至少两人,角色可以转换,循环往复)。
解析 对于社科类说明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明确其所说明的对象和所说明的原理。从选文的三段内容来看,第一段先总写社会传播行为,分出双方,侧重解释A类传播行为;第二段侧重解释B类传播行为,并说明两类传播行为可以转化,循环往复;第三段讲社会传播行为的过程特点。对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便可以得出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法
  1.研究标题、首尾句。有时透过文章标题和首尾句可以看到文章的中心。
2.抓住关键性语句。(1)紧抓主旨句、中心句。文章有主旨句,段落有中心句。主旨句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中心句往往是段落的核心,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2)紧扣“文眼”。“文眼”遍及全文的各个组成部分,体现文章的中心。(3)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语句。有些文章常用“反复”来深化中心意思,阅读时抓住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加以推敲,往往能得出文章的中心意思。
3.综合段落大意。又叫逐层归纳法,即依次归纳各层次要点,然后把各要点整合在一起。
4.分析主要内容。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意思时,应侧重抓人物形象;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意思时,应侧重分析事件的意义;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的文章,概括中心意思时,应侧重抓新概念、新发明的实质、现状等,明确其影响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