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张PPT)
*大战中的插曲
1.梳理文章脉络,了解纪实性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2.理解文章插入材料的用意。
3.感受中国军民在战争中体现出的伟大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一、辨词义: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拘束·拘谨
(1)在众多前来采访的记者面前,与谈笑风生的女儿相比,张老汉就显得 拘谨 了
许多。
(2)那些陶艺大师经过多年的摸索,捏陶技艺已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不再受形象
的 拘束 了。
辨析 相同点:二者都有“约束,不自然”的意思。
不同点:“拘谨”强调过分谨慎,“拘束”强调过分约束。此外,“拘束”还有动词
的用法,“拘谨”则没有。
2.激烈·剧烈
(1)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20世纪遗产直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变
迁中这一最 剧烈 、最迅速的历史发展进程。
(2)中华民族历经诸多磨难,已经浴火重生,在当今日益 激烈 的国际竞争中,巍然
屹立于东方。
辨析 相同点:二者都有“猛烈”的意思。
不同点:“激烈”侧重于“激”,强调“急剧、尖锐”;“剧烈”侧重于“剧”,强
调“厉害”。“激烈”可以指动作紧张、言论尖锐,也可以指性情、情怀激奋刚
烈;剧烈一般形容运动、疼痛、变化等猛烈。
3.安顿·安置
(1)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再就业之路,使下岗工人得
到合理的 安置 。
(2)《纽约难民和移民宣言》承诺维护难民的权益,帮助他们重新 安顿 下来,并
保障他们有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辨析 相同点:二者都有“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的意思。
不同点:“安置”侧重于“置”,强调使人或事物得到合适的位置或得到合理的安
排。“安顿”侧重于“顿”,强调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稳定下来。
4.忽视·忽略
(1)虽然此项研究通常被学者们 忽略 ,但我要坚定地表示我对它的价值的确
信。
(2)土豪炫富带来的负能量不可 忽视 ,它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也加剧了
人们的仇富心理。
辨析 相同点:二者都有“不加注意”的意思。
不同点:“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忽视”多指有意的不重视。
二、词语积累:请判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在南极的一个小岛上,一群企鹅正在嬉戏打闹,突然,闯来一只海狗,于是发生了惨
无人道的一幕。 ( )
2.三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真是不堪设想。 ( )
答案 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儿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不合语境。
答案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望文生义。
3.春节返乡大潮也引起了其他方面的思索,那就是,地区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
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致使数以亿计的打工者不得不背井离乡。 ( )
4.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策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那就是,想让秦王上钩,就必
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的礼品。 ( )
5.中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有些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
步,现在中东地区的长期战乱就是这种情况。 ( )
6.乱世之中,群雄割据,连年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虽未及世界末日的悲惨程度,但
百姓亦如生活在人间炼狱一般。 ( )
√
√
√
答案 √ 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多指不得已的)。
答案 有始有终:做事能坚持到底。望文生义。
答案 √ 兵戎相见:用战争解决问题。
答案 √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一、重点剖析
百团大战作为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值得人们记录的内容有很多,作者为什么着重讲
述这个战争中的“小小的插曲”呢
答案 这个“小小的插曲”,虽不像激烈的战斗那样惊心动魄,却给作者留下了深
刻印象。在战火中抢救日本人的孩子,这一举动以小见大,折射出了无产阶级革命
家宽广的胸怀,反映出了中国军民在残酷战争中依然坚守的人道主义精神,意义深
远,影响深刻。它既见证了中日友谊,也见证了军国主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巨大灾
难。回忆这件特殊的战争往事,是呼吁和号召中日两国人民爱好和平、珍视和
平。因此,作者着重讲述了这个“小小的插曲”。
二、写法赏析
1.多样的叙述方式
本文开篇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战争中拯救日本小姑娘这一事件。主体部分,以顺
序为主,叙述安置日本小姑娘的过程以及八十年代与长大后的日本姑娘再次相见
的故事;中间还运用了插叙,如叙述美穗子的名字及被俘虏的日本兵中西的经历。
倒叙是为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完
整。顺序,讲述故事发展,脉络清晰,易于读者理解。插叙则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丰富了故事内容。
2.典型的细节描写
在事件的叙述中,典型的细节描写往往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也最能打动人
心。作为纪实性传记文学,本文也不乏典型的细节描写。
如“我嘱咐……看看附近村里有没有正在哺乳期的妇女,赶快给孩子喂喂奶”
“用水把梨冲洗了”“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用小勺喂她”“担心孩子
在路上哭,在筐里堆了许多梨子”等,这些细节具体展现了聂荣臻元帅对年幼的日
本小姑娘无微不至的关心,如此救助敌方子女,更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宽广的胸
怀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道主义精神,令人动容。
再如“这个大一点的孩子一直跟着我,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我走到哪
里,她跟到哪里”等,由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被救助的日本小姑娘对聂元帅的亲近与
信任,从侧面展现出了聂元帅对日本小姑娘真切的关爱。
三、思辨探究
作者在讲述救助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时插入致日本军人的信,信的内容是否可以删
掉 为什么
观点 不能删。这封信件既交代了对两名日本孤女的转交和安置,又谴责了日本
军国主义对中日两国人民的残酷迫害,更传达出中国军民爱好和平、善待无辜日
本百姓的人道主义精神。信件全文的收入,真实全面地还原事件原貌,使叙述更加
严谨,也使这篇文章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