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20:4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当心底不自觉地吟唱起这首歌的时候,我正站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一幅题为《绝响》的美术作品前。这是一幅用麻布、麻绳、宣纸、墨等混合材料创作而成的作品。数条沾着大片墨汁的白色不规则残破麻布,被捆缚在宣纸包裹着的圆形板上。粗旧的麻绳,制止着被缚麻布的反抗张力。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 ① ,便会撕毁自身,让圆形木板失去支撑而碎裂。仿佛,它们就是在隐喻澳门伤痕累累却仍在奋争的昨天。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
左下角,简笔水墨勾勒出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在巨大的木板中同样显得弱小无助的渔人,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只是在滔滔的洪浪之中,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他们能做的, ② 。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排比、拟人、比喻   B.排比、比喻、夸张
C.对偶、拟人、排比   D.比喻、借代、排比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左下角,一只孤独无依的小舟和一个弱小无助的渔人。”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下面是某读者写给某刊物编辑部的一封纠错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我是咱们刊的一名忠实粉丝,每一期均仔细惠存,认真研读。我于六月第一期《为什么成年人还喊着过儿童节》一文中找着一处错误:“河北康宝”应为“河北康保”。望斧正。
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
苏黎世大学费尔教授和他的团队在做信任游戏时对参与者进行了大脑活动扫描,发现脑部分泌出的催产素能抑制脑部两个区域的活动。第一是杏仁核区域:处理恐惧和逃避等情绪的部位。催产素高,会降低人的防卫心和恐惧感。第二是纹状体区域:脑部凭着过去回馈而指引未来行为的部位。催产素多,可让人忘掉过去的痛苦,更相信他人。催产素对患抑郁症和孤独症的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6.清明节期间,学校开展网上祭奠英烈的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林逢春拟写一副挽联,表达你对抗疫英雄的崇敬之情。
林逢春,甘肃省陇西县文峰镇代坪村党支部书记,疫情期间,一连25天没有休息,他总说“现在疫情形势比较严峻,我们不敢马虎”。为增强群众的防护意识,他组织村干部在交通要道悬挂横幅,在居住区张贴宣传标语和公告,入户发放告知书,持续在微信上推送信息,引导群众不要走亲访友、到处串门。对此,有人不太理解,认为他小题大做。但他从不抱怨,总是耐心细致地向大家解释。他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群众的家门,更是群众的心门。只有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2020年2月19日,他从村子巡查完,回到新冠肺炎疫情监测点,不幸被一辆失控的白色轿车撞倒,46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疫一线。
7.结合说明文字,为下面的图片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能揭示画面中两代航天科技工作者握手细节的内涵。(不少于100字)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内,74岁的嫦娥卫星系列总指挥叶培建,走向前排工作席里喜极而泣的年轻人——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宗岱喜好辩论。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若一面走路一面辩论,他这种姿势尤为显著:跟上他的脚步,和跟上他说话的速度一样不容易,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辩论的题目呢,恐怕最难对付的就是某两位诗人的功过如何。要是不跟宗岱谈话,你就再也猜不着一个话题的爆炸性有多大。多么简单的题目,也会把火车烧起来。因此,跟他谈话,能叫你真正筋疲力尽。说是谈话,时间长了就不是谈话了,老是打一场架才算完。
对文学,宗岱最有兴趣。他崇拜的是陶渊明、保尔·法雷芮、蒙坦、莎士比亚、拉辛和巴斯加。他们的著作,他读起来永远放不下。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但我们若听他朗读,却往往无法注意诗句的美妙,而全被他朗读的架势吸引了——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
旁人看来,宗岱的翻译简直是件苦差,纸上的文字仿佛都和他有仇,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钉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他这样难为自己几近傻气,但他译的蒙坦的随笔及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是公认的接近原著,只怕无人能与之媲美。
(选自《梁宗岱先生》,有删改)
1.上述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神州共此时
新华社内蒙古额济纳旗9月26日电(记者景如月、任会斌)
……
25日的天气并不好,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一带一早就刮起了风,空中阴云密布,还扬起了沙尘,人们心里都打起了鼓:飞船还会如期发射吗 但是,很快航天城那边就传来了消息,发射按原计划进行!
夜色渐浓,随着发射时间一秒秒逼近,一些性急的群众开始坐不住了,纷纷拿出望远镜、照相机、录像机调试,并讨论着想象中的发射景象。记者采访了解到,除当地的干部群众外,前来观看的群众很多是外地人,有些甚至是专程从广东、重庆等地赶来的。进入深秋,东风航天城一带夜里的气温已降至10摄氏度左右,很多衣着单薄的群众不时冻得发抖,但这丝毫未影响大伙的热情!
也怪,下午时还布满阴云的天空,21时左右已依稀露出了颗颗星斗。在远处发射台的强光灯照耀下,乳白色的飞船箭体依稀可见,观看点的群众借助望远镜或照相机眺望着。随着时间一秒秒地消逝,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终于迎来了1分钟倒计时。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红黄色的火焰伴随着“点火”的口令喷涌而出,发射台两侧立即升起了两团巨大的烟气,火箭轰鸣着随之拔地而起,记者站着都能感觉到脚下大地的震动。
通过持续加速,火箭越飞越快,直插天宇,并逐渐缩为黑暗中的一个光点。记者看到,这个光亮越来越弱,未待人们过足眼瘾,即已消失在了视野尽头,仅留下了一条烟雾轨迹。
东风跟踪正常!
酒泉,逃逸塔分离!
渭南跟踪正常!
箭船分离!
喇叭里传来的信息令人振奋!
听到载着3名航天员的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的消息后,观看点再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一刻,全球为之瞩目!
这一刻,华夏为之自豪!
(摘编自新华网,2008年9月26日)
2.新闻为什么要具体交代飞船发射后的跟踪情况
3.新闻中为什么多次写到发射地天气的变化
三、微写作。
4.最近几年,网络上频繁出现恶搞甚至诋毁英雄的现象。如有人恶搞邱少云“火烧不动违反生理学”;有人质疑黄继光“身堵枪眼与常识不符”;有人在节目中暗嘲人民公仆焦裕禄;有人诋毁雷锋,说雷锋“爱显摆,好自我表现”“干好事,本身有他的动机”“写日记是想给大伙儿看”;等等。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短评,表明你的观点,200字左右。
模拟试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高原上的“雪莲花”
夏静 刘小英
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
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
在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鹤峰县中营乡,有所高原小学。三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邓丽来到这里。犹如一朵雪莲花,她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为落后的高原小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一个人改变一所学校
2009年8月的一天,鹤峰县已经很冷了,邓丽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小学报到。
“哇,是个女老师,好漂亮啊!”孩子们挤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探着头,用惊奇和欣喜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老师。
邓丽告诉记者,在她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4岁。
除了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之外,邓丽还为学校带来了其他“第一”: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第一次上了英语课,第一次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吃上了免费午餐,学校举办了第一个“六一联欢会”……邓丽的到来,给高原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在学校,邓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
“邓老师上的课我们都很喜欢!”孩子们争着告诉记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上,邓丽组织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下,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昔日性格孤僻的山里娃,如今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乡亲们说,是邓老师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
只想做一名“纯粹”的老师
邓丽的到来,为寂寞的鹤峰高原带来了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来到高原小学之前,邓丽在武汉有一份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工作,令不少人艳羡不已。然而,一心想做一名“纯粹”老师的邓丽,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支教,并且主动申请来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
“我也动摇过。”邓丽坦承,初到时,面对艰苦的环境和难熬的孤独,她有过后悔。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邓丽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在邓丽的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被寄放在学校。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邓丽,让兄弟俩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用夸张的口型、自创的手语、纸条跟他们交流。在她的悉心培养下,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80多分。邓丽还特别设计了“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的时候,邓丽都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
在严寒的冬天,邓丽第一个起床,到教室生火炉,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亲自给学生洗澡,“希望把她们洗得水灵灵的”。在邓丽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高原上的花朵,只要用心呵护,他们就能绽放出生命的娇艳。
“放心,老师不会走”
2011年5月,邓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可以提前结束资教,分配到中心学校。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你们放心学习,老师不会走。”邓丽对每个孩子都这样说。今年30岁的邓丽还没有男朋友。追她的人不在少数,但都被她拒绝了。邓丽说,首先要支持她的工作,否则不予考虑。“也有人说支持我,但能一辈子吗 ”邓丽没有信心。谈到资教期满后的去留问题,邓丽很坚定:“上面派人下来接班,我才会走;如果没人来,我就不会走。”
邓丽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但她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伟大。她说,她只是想找份有幸福感的工作,山里孩子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当她生病躺在宿舍时,聋哑兄弟向她做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势时,邓丽是幸福的;当曾经自闭的两个女孩儿为她自编、自唱、自跳《邓老师活泼之歌》,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时,邓丽是幸福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2年9月9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邓丽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为学校带来了多个“第一”,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B.邓丽来到高原小学后,既教书又育人,还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改变着孩子们的思想性格,甚至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
C.邓丽毅然辞掉收入可观的工作,选择来到条件艰苦的高原小学,是因为她心中始终有做一名“纯粹”的老师的理想。
D.邓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后,本来可以提前结束资教离开,但是因为师资短缺和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她才选择留下来。
2.下列对这篇人物通讯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将到高原支教的邓丽比喻为扎根高原的雪莲花,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和美感,突显了其可贵的精神品质。
B.导语部分通过叙述,介绍了邓丽的支教经历,揭示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并引出主体部分的详细报道。
C.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邓丽表示自己也曾动摇过,这个细节虽有损于主人公的正面形象,但能够使通讯更加真实,利于读者接受。
D.作为人物通讯,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叙事客观公正、避免主观抒情,很好地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3.作为一名老师,邓丽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请分条概括。(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A “四百年的挣扎,四百年的孤独,四百年的思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绷紧的麻布有着无比的愤怒,但它已无法挣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他们就像海中的浪花和沙滩上的细沙,在深渊的最低处随波逐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答案 ①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 ②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
解析 第①空,根据横线后面的“便会撕毁自身”可知,此处应填写一个假设句,要与“便”照应;根据上文“粗旧的麻绳……但它已无法挣扎”可知,此处是写麻布已经绷紧到了极限,据此可填写“哪怕再稍稍用一点力气”。第②空,这是语段的末句,纵观全文,《绝响》这幅美术作品是表现澳门的抗争和对祖国母亲的思念的,根据上文“但即使是一粒沙,他们也有自己的母亲……他们能做的”可知,此处是想表现对母亲的思念慑于外力不能表达出来,据此可填写“唯有对母亲绵绵不绝的思念”。
3.答案 ①“简笔水墨勾勒出”照应前文“美术作品”这一说法,点明了画境;②“在巨大的木板中”突出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
解析 答题时,可结合语境分析两个句子表达的情感、意境等。比较两个句子,原句是长句,信息丰富;改写后的句子删除了“简笔水墨勾勒出”和“在巨大的木板中”两个短语。“简笔水墨勾勒出”表明这是一幅美术作品,并有着中国水墨画的特点和韵味;“巨大的木板”与“弱小无助的渔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渔人的渺小,契合作者在这幅美术作品前的观感。因此,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4.答案 ①“咱们”改为“贵”。②“粉丝”改为“读者”。③“惠存”改为“保存”。④“找着”改为“找到”或“寻得”。⑤“斧正”改为“改正”。
解析 ①“咱们”,口语化,且不符合“我”与“刊物”之间的关系,应改为“贵”。②“粉丝”,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使用不当,应改为“读者”。③“惠存”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应改为“保存”。④“找着”,口语化,应改为“找到”或“寻得”。⑤“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使用不当,应改为“改正”。
5.答案 催产素决定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解析 语段共六句话,第一句交代费尔教授和他的团队发现催产素能抑制脑部两个区域的活动;第二至五句具体介绍催产素怎样抑制脑部两个区域的活动;第六句指出催产素对抑郁症和孤独症患者有很大帮助。语段的陈述对象是“催产素”,主要内容是介绍催产素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抓住关键信息“抑制脑部两个区域的活动”“催产素高,会降低人的防卫心和恐惧感”“催产素多,可让人忘掉过去的痛苦,更相信他人”等,可提炼出关键词“安全感”“信任感”。结合以上分析组织成答案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6.答案 (示例)
上联:逢疫情不大意宣传防护千家遍知形势峻
下联:临危难勇向前安抚民心一村倍感党恩深
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如“党支部书记”“疫情形势比较严峻”“不敢马虎”“张贴宣传标语和公告,入户发放告知书”“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等。然后结合以上信息,根据对联的特点和要求,把人物事迹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7.答案 (示例)两代“嫦娥人”,一个航天梦。握手的,其实不仅仅是两个人、两代人,更是中国航天几十年来接力前行的所有人;握住的,不仅是这一刻的喜悦,还有探索未知、奔向星辰大海的未来。正是这群仰望星空的人,在手把手传递之间,贡献出中国力量,搭建起梦想天梯,创造出探月奇迹。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文字看图片,注意突出“握手细节”,围绕“握手细节”展开写作;注意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并据此推断出人物当时的心情;注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语言要流畅,表述要合理。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①有激情(热情);②执着(求真);③直率(真挚);④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意思对即可)
解析 从“辩论得越激烈,他走得越快。他尖声喊叫,他打手势,他踢腿。若在室内,也完全照样”可以看出他很有激情;从“法雷芮的诗,他极喜欢……令人很容易幻想着自己正在听一个宗教狂的狂热宣传”可以看出他十分真挚;从“他一个一个地计较,死钉着不放,不独一字字地译,连节奏和用韵都力求和原作一致”可以看出他严谨、执着。
2.答案 ①在没有进入预定轨道之前,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控。②反映出当时紧张的气氛以及人们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可从报道内容的客观性和新闻的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报道内容的角度看,本文写的是飞船发射的情况,因此需要让读者了解相关的科技知识,飞船发射后需要监控,所以有必要具体交代飞船发射后的跟踪情况。从新闻的特点的角度看,文中用短句独立成段来写跟踪情况,反映出当时现场的紧张气氛,而“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则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
3.答案 天气直接关系到发射能否顺利进行,写天气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天气对发射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紧张、焦急的心情,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描写天气变化的语句,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作用。文中写到“25日……一早就刮起了风……飞船还会如期发射吗”,可见天气是决定飞船能否顺利发射的重要因素;文中写到“夜里的气温已降至10摄氏度左右,很多衣着单薄的群众不时冻得发抖,但这丝毫未影响大伙的热情”,可见人们对飞船发射的关切和期待的心情。
4.写作指导 写作时应结合材料,明确点出此类现象出现的原因、危害等。比如,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我国古语云:“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英雄、自己的先辈都要恶搞,甚至诋毁,那我们这个民族就危险了。
模拟试题练
1.D “因为师资短缺和孩子们的苦苦哀求,她才选择留下来”理解不当,原文是“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邓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2.A B.导语部分没有通过叙述介绍邓丽的支教经历。C.“有损于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分析不当,这一细节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体、真实。D.“避免主观抒情”错误,这篇通讯是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描写的。
3.答案 ①富有爱心,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健康成长;②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坚守心中的理想;③扎根基层,甘于寂寞,有责任感和幸福感;④富有激情,勇挑重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⑤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解析 ①通过她给孩子们洗澡,照顾聋哑兄弟可知,她富有爱心,关爱学生,呵护学生健康成长。②通过她毅然辞职并决心留在高原小学教学可知,她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坚守心中的理想。③通过她考入正式教师编制也不离开孩子们,直到有人来接替才会走等内容可知,她扎根基层,甘于寂寞,有责任感和幸福感。④通过她教孩子们普通话、英语并开展各项活动可知,她富有激情,勇挑重担,开创性地开展工作。⑤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她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进孩子们的心里可知,她教书与育人并重,注重激发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