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提出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2017年,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核心内涵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典型事例 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有利于建立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模式;为解决当今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 方案 1953年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当前 ①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②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③中国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⑤中国还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世界各国 该如何做 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近 代 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美国是重要的参与国之一(美国于1844年与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帮凶;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国民革命期间,美国积极扶植蒋介石,导致蒋介石叛变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2年以后,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抗日,中国的抗战也有力地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现 代 对抗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1950年美国派遣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出现了中美在朝鲜战场上兵戎相见的局面
缓和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近现代中美关系的发展及认识。
(1)中美关系的发展:
(2)认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虽然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领域存在差别,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中美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目前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台湾问题、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贸易争端问题等,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
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塑造了中国外交独特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3.当今国际局势纷繁复杂,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1.(2022贵阳中考)史明州同学准备撰写“新中国国防力量增强”的研究报告,他可以参阅的资料是( )
A.互联网上关于青蒿素研究的论文资料
B.图书馆收藏的焦裕禄人物传记
C.《人民日报》关于“辽宁舰”的报道
D.博物馆“服饰文化展”的图片
2.(2022河南中考)1955年,亚非会议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大小国家平等”等十项原则。这发展了我国主张的(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3.(2022铜仁中考)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4.(2022苏州中考)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5.(2022新疆中考)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改善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实行了对外开放
C.推行全方位外交 D.建成了小康社会
6.(2022包头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4日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
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9日 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年6月29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
(1949—2008)的话语呈现》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4年,中印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我国百年屈辱外交。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与遏制,维护了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共22张PPT)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等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2.首次提出:1953年底,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5.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 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万隆会议: 年, 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7.“求同存异”方针: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 。?
1.“求同存异”的含义。
(1)同:①共同的历史遭遇:亚非各国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②共同的现实问题:亚非各国都面临着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的问题。
(2)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2.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原因。
(1)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
(3)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4)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和平共处则的提出者是周恩来,早期共同倡导的国家有中国、印度和缅甸。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都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1.(东营中考)“如果我们不能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对外开放政策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2022梧州中考)1954年10月,周恩来指出:“它不应该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以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它”是指( )
A.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3.(云南中考)“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这一外交思想被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材料指的是( )
A.开展全方位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带一路”倡议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贵港中考改编)邓小平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B.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一切关系
C.被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接受和支持
D.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2021安顺中考)整理知识要点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历慎思同学整理的知识要点,由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6.(2022舟山中考)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做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
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7.(济南中考)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C.全方位外交策略 D.“求同存异”的方针
8.(鄂州中考改编)如图为“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表(累计)”,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时段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苏州中考改编)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周恩来的智慧是提出( )
A.四项基本原则
B.“一国两制”构想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0.(镇江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国际局势的缓和,为国内即将开展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争取和平环境,周恩来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可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摘编自章百家《我们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中,新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什么变化?
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变化: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非会议上与会各国“求同”的基础是什么?
亚非各国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都面临着如何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国家经济、促进世界和平的问题。
12.(宁夏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新中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这两个事件。一个是战争方式,其结果是东北仍然是中国人的,未受侵犯,中国的国际威信由此大为提高。一个是会议协商,它促使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
——摘编自《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年)》
(1)写出“两大事件”的名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朝鲜为焦点”的事件对新中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万隆为中心”的事件对中国发展同亚非国家关系所起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
维护了国家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13.[历史解释·2022宁波中考]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国这一外交立场是基于( )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共23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1.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的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
3.空军: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 型歼击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
建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海军
兵种 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 等
发展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交接入列
4.组建与发展:1966年,中国组建 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2015年,更名为 。
5.强军目标: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6.政治建设: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 。
7.五大战区:2016年,成立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五大战区,构建军队 体系。
8.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 。
9.管理体系:形成 管总、 主战、 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得到革命性重塑。
1.为什么有人说,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1)旧中国“有海无防”并不是指旧中国没有海军、海防,而是指旧中国国力较弱,海防松弛,无力抵抗外国的侵略。
(2)新中国海军拥有坚强的国力作为后盾,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钢铁长城。
2.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1)人民陆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2)人民海军诞生于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期间)。
(3)人民空军诞生于1949年11月;战略导弹部队诞生于1966年;战略支援部队诞生于2015年。
1.洋务运动期间创建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四支海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东海、南海、北海三大舰队。
2.步兵、海军陆战队等属于兵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属于军种。
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编有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的军种是(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2.(青海中考)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A.北洋舰队 B.南海舰队
C.华东军区海军 D.东海舰队
3.1958年,毛泽东坚定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于20世纪(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2022株洲中考)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使国防建设再次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下列国防建设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是( )
A.建立华东军区海军
B.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D.“辽宁舰”交接入列
5.(广州中考)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
A.和平利用核能 B.开展多边外交
C.推进科技强军 D.发展航天技术
6.(2022邵阳中考)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7.(日照中考)从南昌起义开始创建的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是( )
A.人民解放军海军 B.人民解放军空军
C.战略支援部队 D.战略导弹部队
8.(营口中考)以下排序能够正确反映我国人民军队发展历程的是( )
①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②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③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
④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
9.(临沂中考改编)2016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战区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其中,下辖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贵州、香港、澳门所属武装力量的战区是( )
A.北部战区 B.东部战区
C.西部战区 D.南部战区
10.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的领导管理体系是( )
A.海、陆、空全面发展
B.作战部队与支援部队相互配合
C.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D.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11.加强海防建设、维护海洋权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抉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平定了明朝中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倭患(或戚继光抗倭)。
(1)戚继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请写出他的主要功绩。
材料二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
(2)材料二中“驱除荷虏”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三 1840年6月,英国舰船48艘,士兵4000余人,陆续开抵广东海面,发动鸦片战争。1856年10月23日,英国出动3艘军舰炮轰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次年,英法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结局:中国战败。影响: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两次侵华战争的结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四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组建新式洋枪队……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
命运:在1895年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单纯的军事强国道路行不通。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舰队的最终命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五 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1950年,毛泽东为海军题词:“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可能的侵略。”
材料六 新中国成立时,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20世纪70年代,我国自行研制成功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经过我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中国海军终于实现由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再到深蓝海军的转变。
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海权意识加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工业体系不断完善;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的海军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12.[历史解释·2022滨州中考]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A.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共27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恢复: 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
2.中美建交:1971年7月, 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关系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时间: 以后。
5.全方位外交
主要 表现 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 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 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 .
中国积极拓展 外交,加强与 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外交 布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外交 成果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6.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知识拓展: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演变。
1949年10月,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结盟。“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帮助我国兴建了156项重点工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当前,中俄两国建立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谈谈你对外交问题的认识。
(1)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国际形势等。
(2)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永恒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3)我国应从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同时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关系中的话语权。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新时期我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鄂州中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是( )
A.中苏建交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重返联合国
D.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2022孝感中考)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表明(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美苏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C.中美之间的对抗不断加剧
D.美国已经放弃霸权政策
3.(天津中考改编)下图照片拍摄于1972年2月,一位美国总统在北京受到了高规格接待。他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麦克阿瑟 D.尼克松
4.(2022临沂中考)“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了手。中美两国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结束了20多年的隔绝状态,标志着中美关系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个“新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B.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中国推进全方位外交
5.(2022湘潭中考)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6.(钦州中考)下图是1949—2008年我国新增建交国数量曲线图。其中,1972年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7.(2022怀化中考)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化
8.(2022广安中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在( )
A.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2022常州中考)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明确表示:“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别的问题,关键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因此,发展中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 )
A.和平共处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合作共赢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10.(德州中考)漫画梅开三度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要成就。其中①处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B.参加万隆会议
C.尼克松访华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3月5日,中国以邀请国地位,与美、英、苏三国一道共同发出请柬,邀请各个国家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开会。6月25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宪章》;26日,在签字大会上,由于中国抵抗法西斯侵略最早,因而获得了在《宪章》上第一个签字的殊荣,顾维钧、董必武分别在《宪章》上签字。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
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是抵抗法西斯侵略扩张最早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中国为什么能获得在《联合国宪章》上第一个签字的殊荣?
材料二 基辛格告诉总理,尼克松已经决定,美国今年将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和安全理事会的席位,但不同意从联合国驱逐台湾的行动。总理马上正告基辛格:“你们要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一定公开批驳。”
——熊向晖《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总理:周恩来。阴谋: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标志: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2)材料二中的“总理”指的是谁?在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美国企图制造什么阴谋?这一阴谋破产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特点: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作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2.(2022东营中考)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材料一中的原则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增建交国数量柱状图(单位:个):
时期:20世纪70年代。原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根据材料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有何作用?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根本原因: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
(4)变式设问: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国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3.[历史解释·2022镇江中考]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
C.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时间 事件
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第13届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14.[历史解释·2022黔南中考]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访华欢迎宴会上致辞说:“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这与我国哪一项外交方针相近(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相尊重领土完整
D.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