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一章 走进细胞
1、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但其没有生物活性。 国科学家合成的
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 的蛋白质。
2、以人体为例说明生命系统的8个结构层次:
细胞→ → → →个体→ → →生物圈。
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 、 和 。
4、细胞学说
(1)建立者—— 科学家
(2)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
(3)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 )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
5、除( )等以外,生物体都以细胞作为( )和( )的基本单位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1、细胞中的化学元素
2、细胞中的化合物
①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氨基表示为 ,-COOH叫做 基,两个氨基酸发生 反应形成二肽,其肽键可表示为 。
②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③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用几何图形表示核酸的基本单位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麦芽糖、蔗糖和乳糖水解后共有的单糖是 ;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水解后的单糖都是 。
常晒太阳有助于人体的胆固醇转化为 ,因此儿童须多晒太阳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小结:
①单体经 反应而成为多聚体,多聚体经 反应而成为单体。
蛋白质的单体为 ,多糖的单体为 ,核酸的单体为 。
功能:蛋白质——( )的主要承担者
核 酸——( )的携带者
糖 类——( )物质
脂 肪——细胞内良好的( )
3、实验
(1)显微镜的操作:取镜→安放→对光→观察(先低倍镜再高倍镜)→画图→整理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取材 梨匀浆 花生 牛奶
药品(显色剂)
过程
结果
(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取材:人的 细胞
药品:染色剂:甲基绿——使 呈绿色
吡罗红——使 呈红色
盐 酸——改变 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必修一》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制备细胞膜一般可选的材料是 ,因为这种细胞没
有 。
2、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和 ,此外,还有少量的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1)将 分隔开; 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2)控制 ; (3)进行 交流。
4、植物细胞膜外还有一层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和 ,对植物细胞有
作用。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 细胞中的“动力车间”是 ,它是细胞进行 的主要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是 ,它是绿色植物进行 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是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 “消化车间”是 。
2、 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有 、 (植物特有的细胞结构还有 ),动物特有的细胞器有 ,此细胞器主要与 有关。
3、 原核细胞有的细胞器是 ,真核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有 和 。
4.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其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5、分泌蛋白是指在 合成后,分泌到 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过程
可表达为 ,其中 在其中起
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极为重要。(1)使细胞具有一个 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
进行 、 和 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广阔的 为
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 。(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
、 地进行。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除了高等植物 和哺乳动物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 和 ,是 库,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
3、细胞核的结构:(1)把核内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细胞质分开的是 ;(2)染色体由 和 组成,其中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3)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4)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结构是 。
4、 和 是同样的物质在 的两种存在状态。
5、模型包括 、 和 ,DNA双螺旋模型属于 。
6、细胞既是 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 的基本单位。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以哺乳动物红细胞为材料制备细胞膜的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低时,细胞 ;当外界溶液浓度比细胞质浓度高时,细胞 ;当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质浓度相同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 。
2、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 , 膜和 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 称为 。
3、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水分子 的过程。
4、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 膜,这种膜可以让 自由通过, 和
也可以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而 则不能通过。这一特性,与细胞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 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磷脂是一种由 、 和 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 的,脂肪酸“尾”
部是 的。
2、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⑴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同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
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 。
⑵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和 。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
子层,测得其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 倍,由此得出结论: 。
⑶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 的三层结构,他把生物膜描述为
。
⑷1970年,科学家以 实验,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证明细胞膜
。
⑸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是成 层排列,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3、糖被是细胞膜的外表,是一层由细胞膜上的 和 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其作用
是 、 。
第三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进出细胞,既有 的扩散,统称被动运输(包括 和 );也有 的运输,称为主动运输。
2、当细胞需要摄取或外排的大分子时,可以通过 这个结构来实现,相应的的现象称为
和 。
3、
特 点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需要能量 举 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4、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与 和 细胞中,保证了 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 ,排出 。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相关概念: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细胞代谢:___________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活 化 能:分子从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要的_________。
酶: 是________ (来源)所产生的具有________作用的一类____________。
(酶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二、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
(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___,水解酶的酶是________)
三、酶的特性:
①________: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________:每种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下,酶的活性最高。
_____________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图形)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ATP的结构简式:
ATP全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P代表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___。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_____ ________化合物。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_______ _ ___,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很容易水解,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物质可逆、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不可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ATP的来源和 去路:
1.来源: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能反应一般与_________反应相联系,由____________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______________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__________中。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释放出能量并生成________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________等有机物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_,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_______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_等有机物分解为_________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场所 发生反应 产物
第一阶段 丙酮酸、[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二阶段 CO2、[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
第三阶段 SHAPE \* MERGEFORMAT 生成H2O、释放大量能量,形成大量ATP
五、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不同点 场所
条件 氧气、多种酶
物质变化 葡萄糖彻底分解,产生CO2和H2O
能量变化 释放大量能量(1161kJ被利用,其余以热能散失),形成大量ATP
六、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了解):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七、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1、作物栽培时,要有适当措施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如疏松土壤等。
2、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则能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__________ (_______)
叶绿素 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色素
__________(_______)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___________
__________ (黄色)
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原理:色素能溶解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中,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
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______ ______;反之则___ ____,色素会随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分离开。
2.二氧化硅有助于________ _______,碳酸钙作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画的滤液细线要
_________________。层析时,要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_____________。
3.滤纸上的色带从上到下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色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叶绿体
1.分布: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细胞中
2.形态:一般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
双层膜 外膜
(透明) 内膜
基 粒 :每个基粒含两个以上的__________,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___________上
(叶绿体内有许多个类囊体,极大的扩展了_______________)
基 质 :含多种与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及少量DNA、RNA
四、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把__________和____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__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_的过程
五、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作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发现: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③、1785年,由于空气组成的发现,人们明确了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④、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⑥、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14C标记的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阶段 条件 光、色素、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 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ATP中的活跃化学能→(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六、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
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
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
七、光合作用的应用:
1、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2、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3、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5、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6、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八、化能合成作用
1.概念:不能利用光能,但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 ___________氧化时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
2.举例: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__________氧化成__________,进而将____________氧化成_____________,
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将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合成为_______ __,
这些糖类可供硝化细菌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必修一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 细胞的增值
一、细胞的生长
1、多细胞生物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 ,
还要靠 。
2、细胞 与 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3、
二、细胞增值
1、意义:细胞增殖是最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 、 、 、 的基础
2、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 、 ,其中,
是主要的分裂方式
3、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是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分裂的细胞从 开始,到 为止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即分裂间期和 。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是完成 的复制和
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4、分裂间期之后,紧接着进入分裂期,分裂期可人为的分为 、中期、 、末期。
各时期的特征及结果:
期:特征: 解体, 消失, 出现, 形成。
口诀: 结果: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中期:特征: 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口诀:
结果:染色体位置的变化;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期:特征: 分裂, 分开,形成两套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在 的牵引下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口诀: 结果:染色体结构、数目、位置的变化
末期:特征: 、 重现, 消失, 消失,新的细胞壁形成。
口诀: 结果:染色体形态的变化
(画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分裂期各时期的细胞图,完成表格,以体细胞中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
染色体
染色单体
有丝分裂各期DNA和染色体的变化曲线: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在 期和末期存在着区别。
期:动物的纺锤体是由 发出星射线形成,而植物是直接由细胞两极发出________
末期:动物由细胞膜内陷,分成两个子细胞,而植物细胞是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 ,再在
的作用下扩展成细胞壁,从而形成两个子细胞。
6、有丝分裂的意义是:
7、 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的过程是先细胞核分裂,再细胞质分裂。此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但是没有出现 和 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8、【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书P115)
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定义: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 或 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 , 和
上发生 的过程。生物体在整个个体发育的过程中都存在有分化,但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分化达到最大限度。
2、特点:一般具有持久性,不可逆转性
3、意义:
4、原因:基因的 表达
二、细胞的全能性
1、定义: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2、证明:植物:实验: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的组织培养;结论:植物 具有全能性,
动物:动物细胞的克隆实验;结论: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 具有全能性。
3、应用: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濒危珍惜物种,和 结合培育作物新类型。
4、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具有的少数具有 和 能力的细胞
举例:人的骨髓中的 ;应用:受伤的组织或器官的修复或更换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衰老
细胞衰老的特征:水分 ,代谢速率 ;酶的活性 ;色素逐渐 ;
呼吸速率 ;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运输功能 。细胞衰老与人类的寿命有关。
二、细胞凋亡
1、定义:细胞凋亡是指
2、特点:是一种 的生理过程
3、原因: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也常常被称为 。
4、举例:人胚胎时期的尾、蝌蚪的尾的消失;胎儿手的发育;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5、意义:
6、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是正常状态下的生理性死亡; 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 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是指有些细胞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作用,细胞中 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 的 。细胞癌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癌细胞的特征:能够 ,不发生分化; 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变化:由于 减少,所以癌细胞容易扩散。目前认为致癌因子有 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 致癌因子。
2、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DNA分子,使 (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进程)和 (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发生 ,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 。
3、已经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逐渐 ( http: / / www.21cnjy.com )缩小对癌症的“包围圈”,不少癌症患者通过治疗而康复。科学家正在 和 水平上对细胞的癌变进行深入研究。
H2O
酶
大量能量
[H]
+
+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