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21:2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4 《论语》十二章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仁、义、利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①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就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1] (《学而》)
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①敏:勤勉。②有道: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③正:匡正,端正。}
子曰:“人而①不仁,如礼何② 人而不仁,如乐何 ” [2] (《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礼呢 一个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 ”
{①而:如果。②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 }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3](《里仁》)
孔子说:“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了。”
子曰:“君子喻①于义,小人喻于利。” [4](《里仁》)
孔子说:“君子对于义是知晓的,小人对于利是知晓的。”
{①喻:知晓,明白。}
子曰:“见贤①思齐②焉③,见不贤
孔子说:“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才能的人,
而内自省也。” [5](《里仁》)
就要在内心反省自己。”
{①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②齐:相等,等同。③焉: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只有)文采与
质彬彬⑤,然后君子。” [6](《雍也》)
质朴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是君子。”
{①质:质朴、朴实。②文:华美、文采。③野:粗野、鄙俗。④史:虚饰,浮夸。⑤彬
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②重而道远。
曾子说: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③,不亦远乎 ” [7](《泰伯》)
把(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 死了以后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
{①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一说,刚强果决。弘,
强。②任:责任。③已:停止。}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吾止也。
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譬如平地②,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8](《子罕》)
比如平整地面,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进行,是我自己前进的。”
{①篑(kuì):盛土的竹筐。②平地:平整地面,填平洼地。}
子曰:“知①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9](《子罕》)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迷乱,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恐惧。”
{①知:同“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向孔子)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
一日①克己复礼,天下归②仁焉。为仁由己,
一旦能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全天下都会称许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
是自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难道要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具体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
不合乎礼的不去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④,请事⑤
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请让我实践
斯语矣。” [10] (《颜渊》)
这些话。”
{①一日:一旦。②归:称赞,称许。③目:条目,细则。④不敏:资质愚钝。这里是自
谦之辞。⑤事:实践,从事。}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①‘恕’乎!
子贡(向孔子)询问说:“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孔子说:“大概是
‘恕’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 (《卫灵公》)
自己不想要的或不愿意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①其:大概,或许。}
子曰:“小子①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②,可以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经》呢 学《诗经》可以用来激发人的感情,可
以用来
观③,可以群④,可以怨⑤。
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用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使人在礼的准
则下怨刺时政。
迩⑥之事⑦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2](《阳货》)
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②兴:激发人的感情。③观: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
得失。④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⑤怨:在礼的准则下怨刺时政。⑥迩:近。⑦事:
侍奉。}
[1]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重心放在塑造自己的道德品质
方面。
[2]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仁才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孔子把礼、乐与
仁紧密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
[3]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所讲的“道”,是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
准则。
[4]“君子喻于义”的“义”,是公道、正义、大众之利。君子明白义的真谛,并唯
义是从、依义而行。“小人喻于利”的“利”,是私欲、私利。小人只懂得私
欲、私利,唯利是图,把追逐财货作为人生目标。
[5]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
[6]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的,互相依存,不可
分离。孔子的“文质”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7]“任重而道远”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之重大,说明了“仁以为己任”的艰巨。
[8]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人
们无论在做学问方面,还是在道德修养方面,都应该是持之以恒。
[9]在儒家思想中,知、仁、勇是三个重要的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10]“克己复礼为仁”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一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水平使人们自觉遵守礼。
[11]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可以拿终身去实践,而“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在本质上与仁是相通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
[12]“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经》的社会功能的全面概括。
一、重点剖析
如何理解“克己复礼” “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答案 (1)“克己复礼”是指要约束自我,使自己的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是孔子
的重要思想之一。
(2)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
“仁”的具体体现;“仁”是目的,“礼”是手段,是为实现“仁”服务的。
孔子“仁”的学说蕴含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
答案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
我们不是在对方对我们友好的情况下才对对方友好;我们对对方好,不是为了得到
回报,而是以自己的心来体贴对方的心。这凸显了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
神。
②“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是社会性动物,必
须考虑他人的存在、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孔
子宣扬的“礼”中蕴含的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结合本课所选章节,谈谈孔子的义利观。
答案 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国家的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或者说“先义后利”)的主张。孔子认为对
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应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义的实行比谋取富贵更加重要,因而君
子行事应以“义”而非“利”为标准,即“君子喻于义”。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与完
满。
二、思辨探究
孔子认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强调君子遇事先反省自身;同时,孔子也认
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推己及人,替他人着想。请谈谈孔子的这些观念,在
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观点一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的观念在当今社会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当
今社会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责任和分工也都越来越明确,因此,出现问题应该及时
反馈给责任负责人,而不是一味反思自身,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有序发展。
观点二 这两个观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孔子认为,君子应注重自
我要求,出现问题应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强调的是人的自律。如果人人都能自律,
则会减少很多矛盾。同时,孔子认为,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应关注
他人的存在,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推己及人能帮助为利所诱的人找到自己的
良知,创造更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