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地区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 a地区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 b地区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b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
2. 农牧交错带的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 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 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3.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发展方向是( )。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圆满闭幕,全球近200个缔约方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这是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大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B. 发达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C. 城镇化速度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正相关 D. 各国应承担同等的二氧化碳排放责任
5. 当前我国应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主要有( )
①开展植树造林
②减缓工业化进程
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读漫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6. 漫画反映的现象是( )
A. 由于过度采矿,形成地下采空塌陷区 B. 地下水因过度开采,已经枯竭
C. 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D. 地下水受污染严重,引起恐慌
7. 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 进行人工回灌 B. 禁止开采矿产 C. 人口生态移民 D. 改变生产方式
在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座方圆数十里的“古城”,人们又叫它“魔鬼城”(下图)。这里地表突兀奇特,夜幕降临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怪异的声音好像魔鬼在叫。“魔鬼城”地下蕴藏着丰富而优质的石油和天然沥青。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8. 造成“魔鬼城”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风力沉积 C. 风力侵蚀 D. 岩浆活动
9. 蕴藏石油的良好地质环境是( )
A. 岩浆岩、断层构造 B. 沉积岩、背斜构造 C. 变质岩、断层构造 D. 沉积岩、向斜构造
10. 该区域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盐碱化 C. 台风危害 D. 酸雨危害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题目。
11. 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 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 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有利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 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C. 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 D. 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
进入“十四五”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碳减排的现实挑战,尤其是钢铁企业急需变被动为主动,系统地对企业全流程进行碳排放核查,以此推动技术进步、管理优化,提高能源管理水平,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图6是某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及碳排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可以有效抑制
A. 森林减少 B. 气候变暖 C. 酸雨加剧 D. 臭氧层破坏
14. 通过核算,该钢铁企业的碳排放量为
A. E1+E2+E3-E4+E5+E6 B. E2+E3+E4+E5+E6-E1
C. E1+E2+E3+E4-E5+E6 D. E2+E3+E4-E5+E6-E1
15. 研究发现钢铁企业提高副产品利用率可以减少碳排放,比如
①用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代替部分天然气; ②减少燃气锅炉发电量,增加外购电量
③减少固碳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④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循环再利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海洋开发利用方式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6. 海洋矿产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其中()
A. 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海岭中 B. 大陆架埋藏有丰富的煤、硫、磷等资源
C. 近岸带为石油、天然气最主要的分布区 D. 石灰岩在海岭分布最为广泛
17. 下列海洋开发活动与其主要污染类型关联正确的有()
A. 海洋捕捞—水污染 B. 沿海电站—核污染 C. 海洋运输—石油污染 D. 港口建设—废水污染
二、综合题
18.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图中关键词“物质、能量、废弃物、环境、人类社会”所包含的主要构成,完成下表中的要求。
图示关键词 主要构成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环境
人类社会
(2)基于人类社会的角度,简述图中“环境”的主要作用。
(3)图中的“弧形箭头”代表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友好的态度、不恰当的做法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产生________________。
19. 读“环境污染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2)根据图中的主要人类活动在表格中写出其排放的主要废弃物及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主要人类活动 排放的主要废弃物及其影响
工业活动
农业活动
交通运输
居民的生活
(3)与图中“烟”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是________,描述烟的主要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4)说明废弃物的排放与环境污染产生之间的关系。
20. 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和不恰当的人类行为举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表为图中部分不恰当的人类行为,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不恰当的人类行为 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北美洲:过度捕捞
非洲:过度放牧
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
(2)分析澳大利亚土壤退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简述极地地区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及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4)简述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与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之间的逻辑关系。
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稀土第一储量大国、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下图为中国稀土矿分布示意图。
(1)概括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2)请为我国稀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A、C、D
【解析】1. 由图可知,a地区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潜力较小,故A项错误。a地区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对于来自西北的风沙起到天然的屏障作用,故B项正确。b地区位于南方农牧交错地带,且分布于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地区,植被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且该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区,故C、D两项正确。
2. 人口增长速度快,造成人口总量增加迅速,人们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加大,极易造成环境破坏,故①正确。压缩农业用地,增加牧业区草原带,有利于环境保护,故②错误。轮作套种,有利于保持水土和环境保护,故③错误。盲目开荒、粗放耕作易造成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沙化,故④正确。
3. 因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增大坡耕地面积及大量开垦荒地,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同时会对东部农耕区造成破坏,A、B两项错误。当地水分条件较差,耕地规模不大,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及建成商品粮基地,C项错误。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放牧,保护植被,同时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D项正确。
4~5.【答案】B、D
【解析】
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排放,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由图可以看出,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较大,B对;人口大国如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不大,A错;巴西城镇化速度快,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不大,C错;排放二氧化碳多的国家承担的责任应该更大,D错。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应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能源是当前我国应采取的二氧化碳减排措施;植树造林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减缓工业化进程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故D项正确。
6~7.【答案】C、A
【解析】1. 漫画反映的现象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进而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C正确;图示漫画与采矿、地下水受污染无关,A、D错误;漫画反映的是地下水被过度开采,但还没有达到枯竭的程度,B错误。
2. 解决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问题,可进行人工回灌,使地下水位上升,A正确;与开采矿产无关,B错误;人口生态移民适合在农村地区进行,漫画中存在高楼大厦,应代表城市地区,C错误;改变生产方式存在见效慢、成本高等问题,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D错误。故选A。
8~10.【答案】C、B、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魔鬼城”地貌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受到风力侵蚀。故C正确,AB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和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三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和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据所学可知,石油为动植物沉积形成,因此多储存在沉积岩中,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
【分析】
本题考查西北的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西北的环境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准噶尔盆地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降水少,蒸发强烈,盐碱易积聚在地表,形成土地盐碱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12.【答案】B、A
【解析】1. 图示为东北地区,工农业发达,对资源的需求量大,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过度开发导致黑土肥力下降。故选B。
2. 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有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
13~15.【答案】B、C、D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16~17.【答案】B、C
【解析】1. 在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A错误。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B正确、C错误;海岭是板块的生长边界,此处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广泛分布,而不是石灰岩,D错误。故选B。
2. 海洋捕捞可导致海洋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引起生态破坏,与水污染关系较小,A错误;沿海电站是利用潮汐能、波浪能、核能等发电,不一定会造成核污染,B错误;海洋运输以石油为主,易造成石油污染,C正确;港口建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弃物,易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D错误。故选C。
18.【答案】 (1)见下表
图示关键词 主要构成
物质和能量 铜矿、铁矿、镍矿、石油、煤矿;太阳能、风能等
废弃物 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环境 大气、地形、水文、生物、土壤(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人类社会 人类的生产活动(农业活动、工业活动)、人类的消费活动等
(2)图中环境为自然环境,其主要作用(功能):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与能量,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接受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的净化能力。
(3)环境问题
【解析】 第(1)题,逐一分解图中的关键词:物质和能量的“分解”内容较多,可从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角度分别列举其构成;废弃物的“分解”可以从自然环境构成要素的角度分别列举,也可以从物质的存在形式(固态、气态、液态)的角度列举;环境的“分解”可从自然地理要素、地球圈层两个角度来思考;人类社会可以从人类活动的角度或从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角度思考,逻辑正确即可;本题设计为表格的形式,是对比较性思维的训练与提升。
第(2)题,根据图上信息,从两个方面简述环境的作用(功能),一是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与能量,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二是接受人类社会排放的废弃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即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第(3)题,图中“弧形箭头”的含义为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谐关系与不和谐关系),基于设问中的“不友好的态度、不恰当的做法”,明确试题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关系,而这种不和谐关系会产生环境问题。
19.【答案】(1)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公路运输。
(2)见下表
主要人类活动 排放的主要废弃物及其影响
工业活动 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废水排放到水中,导致大气、水的质量下降等
农业活动 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污染土壤等
交通运输 轮船上的物质泄漏,污染水域;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产生废气和噪声,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等
居民的生活 居民生活污水、固体垃圾排放,导致大气、水环境质量下降等
(3)工业活动 主要特点:烟的量较大(烟囱多);以水平运动为主,且由水域吹向陆地。影响:影响大气的质量,进一步影响居民生活的大气环境;影响牲畜、农作物生长的大气环境;等。
(4)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作用,即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是,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第(1)题,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五种。根据图片,直接写出图中呈现出来的交通运输方式即可。
第(2)题,考查人类活动排放的主要废弃物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在表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具体填表时需要注意:由于图中的人类活动多样,填表的顺序可以颠倒;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也不是单一的,填出主要废弃物即可,但需要写清楚人类活动、排放的主要废弃物及其对自然环境影响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3)题,读图可知,“烟”是工业活动的废弃物,其特点的分析角度为“烟”的数量特点:烟囱多,排放量大;运动特点:以水平运动为主,且由水域吹向陆地,其直接影响大气质量,间接影响人类活动,如居民生活的大气环境,牲畜和农作物生长的大气环境等。
第(4)题,明确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与环境污染产生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废弃物的排放量与自然环境自身特点(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之间的关系(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说明环境污染的形成。
20.【答案】(1)见下表
不恰当的人类行为 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
北美洲:过度捕捞 渔业资源的枯竭
非洲:过度放牧 草场面积减少(草场质量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 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等
(2)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进一步影响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
(3)冰川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全球变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陆地面积缩小,海洋面积扩大。
(4)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雨林面积减少,其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气温升高,导致全球变暖,进而导致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
【解析】 第(1)题,根据题干和表格中“不恰当的人类行为”和“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展开思考即可。在具体填表时需要注意:人类某一不恰当的行为导致的环境问题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多样的(因为环境问题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填表时可以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填出来,以训练并提升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
第(2)题,思考题干中土壤退化可能导致的问题: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荒漠化。根据澳大利亚的具体情况,用规范的语言呈现土壤退化与畜牧业、种植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
第(3)题,本题考查两个问题:极地地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对海陆分布的影响。逆向思考极地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气温升高,全球变暖;再思考极地冰川快速融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海洋面积扩大,陆地面积缩小。
第(4)题,本题考查人类不恰当行为与环境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简述的答题要求,写出南美洲过度砍伐雨林与南极洲冰川加速融化之间的逻辑关系即可。
21.【答案】(1)分布不均;北方多南方少; 轻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重稀土主要分布在南方。
(2)加强管理,控制稀土开采量和出口量;开采、加工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开采、深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用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特点、存在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 种稀土矿。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1)由材料三可以判断,我国稀土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分布北多南少,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内蒙古和山东省;北轻南重(北方轻稀土为主,南方重稀土为主)。
(2)保护我国稀土资源的合理化的措施有推进稀土产业整合,走规模化生产的道路;实施限产保价措施,缓和稀土市场供需矛盾,避免市场低价竞争;减少出口,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控制稀土开采量;提高开采技术,提高稀土选矿回收率,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