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武汉,自古即打“九省通衢”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近年来省际高铁发展迅速,同时在武汉城市群“l小时交通圈”建设中,武汉至黄冈、孝感的城际高铁率先建成通车(下图)。据统计.2019年武汉常住流动人口数量约287万人,其中省内流入人口约占47%,省外流入人口则主要来自广东、河南和湖南。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近年来,武汉吸引全国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条件是
A. 交通枢纽地位高 B. 省际迁移距离近 C. 经济发展速度快 D. 宜居社区数量多
2. 随着武汉城市群“l小时交通圈”的进一步建设,黄冈、孝感与武汉之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推测部分人口每天在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频繁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在武汉旅游 B. 在黄冈、孝感上班 C. 在武汉居住 D. 在黄冈、孝感居住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为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据图判断可知
A. 流动人口40~50岁男性数量最多 B. 返迁人口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
C. 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 D. 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
4. 对流动人口返迁影响相对较小的是
A. 乡土家庭观念 B. 城市环境质量 C. 产业结构调整 D. 城市人口政策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老人已成为国内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我国主要老年人口流入大省的人口来源(下表),可为老年人口流动大省制定人口政策、合理配置养老资源提供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流入省 来源省
30%以上 20%~30% 10%~20% 5~10%
上海 江苏 安徽 浙江、河南
北京 河北 黑龙江 河南、辽宁、内蒙古、吉林、山东
西藏 四川 重庆、甘肃、河南
新疆 河南、四川 甘肃
浙江 安徽 四川 河南、贵州、湖北、江苏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5. 流动老人() A.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 B.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份
C.以远距离人口流动为主 D.河南流出老人去向分散
A. A B. B C. C D. D
6. 进藏流动老人以四川人为主的主要原因是()
A. 川藏位置相邻 B. 四川经济发达 C. 国家政策支持 D. 川藏习俗相似
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年均日照总时数1531.3小时.年均气温18.8-20.8°C.全年无霜期338天。海拔大多在500~800米之间。巴马盘阳河流域是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这里的村落每年吸引十万余季节性移民长期居住。季节性移民指相对富裕的人群迁移到环境更为舒适的地方的一种季节性旅游和居住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盘阳河流域的村落能吸引大量季节性移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生活环境 B. 经济水平 C. 交通通信 D. 婚姻家庭
8. 推铡盘阳河流域的村落对季节性移民吸引力很强的时段和人群是()
A. 夏半年城市中老年群体 B. 夏半年农村青壮年群体 C. 冬半年城市中老年群体 D. 冬半年农村青壮年群体
9. 大量季节性移民长期居住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 户籍人口增多 B. 就业机会增多 C. 人地矛盾缓解 D. 环境质量改善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图18),完成39~40题。
10. 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C. 缓解了人口对交通、教育、住房等的压力 D. 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
11. 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A. 推力可能表示良好的医疗条件 B. 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
C. 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D. 拉力I可能表示较低的生活成本
随着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变化。在此过程中,资源和人口流
动等因素出现了较大的转变。下图为2010-2019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值及收入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2010-2019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A. 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B. 资源加速向城市集聚 C. 城市生活成本提高 D. 城市就业竞争压力大
13. 城镇化进程中,下列关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加快农业现代化②扩大城镇范围③融合城乡产业④减少乡村数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以及香港、澳门组成的城市群。图示意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的老龄化变化趋势。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分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的老龄化曲线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丙、乙、甲
15. 造成丙1990~2000年、2010~2015年老龄化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①出生率明显提高②大量中西部廉价劳动力迁入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④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老年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应对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趋势,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①制定鼓励生育政策②执行严格的落户政策③大力发展轻工业④延长劳动力退休年龄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0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1)与“闯关东”同时期的我国人口迁移中,按迁移的空间范围分,“走西口”属于____人口迁移,“下南洋”属于____人口迁移。
(2)促使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4)“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18. 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图中处于传统型阶段的是________;按经济发展水平分类,目前_________国家和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首先是从__________开始下降开始的。
(4)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人口增长特点对应图中的是______阶段
(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基本实现了从图中______阶段向______阶段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工作而取得的。
(6)简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
(7)简述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影响、人口政策。
19.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材料二 2018年初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据图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并分析主要原因。这种迁移给乡村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哪些?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哪些?
(2)据材料二说明将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会产生哪些问题。
20.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29077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在全部农民工中,未上过学的占1%,小学文化程度占15.3%,初中文化程度占56%,高中文化程度占16.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1%。大规模的农村人口外流,尤其是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造成以农村社会主体老弱化、村庄建设用地空废化等为主要特征的“乡村病”问题日趋严峻,一些村落逐渐走向衰败甚至消亡,给乡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材料二 下图示意1978—2017年我国农村人口变化,其中农村人口外流率=农村户籍人口/农村常住人口×100%。
(1)概括我国农村人口外流的主要特点。
(2)从农村的角度,简析驱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
(3)简述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对农村的消极影响。
(4)在农村人口外流的背景下,试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1~2.【答案】C、D
【解析】1. 3.本题容易受材料前两句影响而选误选A,交通枢纽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往往较好,就业岗位也较多,因此经济因素才是真正的影响人口迁入的因素。对全国而言,省际迁移距离不能判断远近;宜居社区数量多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答案选C。
2. 4.武汉为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但住房紧张、房价高,“1小时交通圈”建设导致武汉和黄冈、孝感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缩短”,周边地区的人口去武汉工作当天往返成为现实,因此促进了人口频繁流动。在武汉旅游是短期行为;黄冈、孝感经济较武汉落后,在黄冈、孝感上班的少;在武汉居住刚迁移少。故答案选D。
3~4.【答案】B、B
【解析】1. 4.读图,男性流动人口中,15~25岁所占的比重最大,所以流动人口中40~50岁的男性数量不是最多(该类问题还要注意比重和数量的差别),A错;女性流动人口中,30~35岁女性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小,但不能表明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C错;男性返迁人口中,40~50岁男性比重最大,B正确;根据图示可知,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并不一致,D错。故选B。
2. 5.注意关键词“返迁”。乡土家庭观念,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市人口的政策均会影响人口从城市返迁到乡村,而受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故选B。
5~6.【答案】D、A
【解析】1.
1.
读表可知,流动老人来源比较分散,并不是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A错误。流入省份包括西藏,并非全部流入经济发达省份,B错误。流动老人以近距离流动为主,C错误。表格中的流入省份中,除辽宁外,其他省份的老年人来源地均有河南省,表明河南省流出老人去向分散,D正确。故选D。
2.
2.
读表可知,流入西藏的老人中,四川省占30%以上,主要原因在于西藏和四川在空间位置上相邻,A正确。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且如果四川经济发达,则就业岗位多,大多数青年人会留在四川,则进藏老人会减少(我国老人多因家庭因素前往子女所在城市居住);B错误。国家政策以及习俗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A。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③政治因素:政策
7~9.【答案】A、C、B
【解析】1.
13.
据材料知,巴马瑶族自治县地年均日照时数较长,年平均气温适宜,无霜期长,气候条件适宜居住,因此其盘阳河流域成为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因此盘阳河流域的村落能吸引大量季节性移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生活环境,其它都不是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
14.
据材料知,季节性移民指相对富裕的人群迁移到环境更为舒适的地方的一种季节性旅游和居住现象,农村地区排除,即B、D排除;该地区生活环境好,因此主要是对中老年群体吸引力大,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海拔不是太高,夏季气温较高,而冬季气温相对温暖舒适,北方寒冷,因此应为冬半年迁入较多,A错误,C正确。故选C。
3.
15.
大量季节性移民长期居住,会给迁入地带来环境、资源压力,加剧环境污染,D错误;对迁出地的人地矛盾有缓解作用,C错误;季节性移民不会成为当地的户籍人口,A错误;但他们的长期居住会带动迁入地的消费,增加就业机会,B正确。故选B。
【点睛】
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
10~11.【答案】C、D
【解析】1. 略
2. 略
12~13.【答案】A、C
【解析】1. 略
2. 略
14~16.【答案】D、C、D
【解析】1.
14.
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大量劳动力前往东部沿海打工,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是主要的迁入地,因此1990~2000年该区域的老龄化程度降低,故丙是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北部有一些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前往珠三角,老龄化水平较粤港澳大湾区高,故乙为广东省。全国包括东北、中西部经济落后的广大地区,改革开放后大量劳动力迁出,老龄化水平高于广东和粤港澳地区,故甲为全国。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2.
15.
1990~2000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程度下降,此阶段我国仍实行计划生育制度,出生率不会明显提高,①错;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大量剩余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地区打工,②对。201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程度上升,是因为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③对;粤港澳地区人口城市稠密,城市病较严重,④错。综上所述,排除ABD,故选C。
3.
16.
结合已有信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因此制定鼓励生育政策和延长劳动力退休年龄是合理的应对措施,①④正确。执行严格的落户政策不利于劳动力迁入,②错;大力发展轻工业不符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方向,③错。综上所述,排除ABC,故选D。
【点睛】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收入水平(2)基础设施(2)就业就会(4)医疗水平(5)教育水平等
17.【答案】(1) 国内;国际。
(2)华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不安定;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潜力大;山东、河北与东北地域上接近。
(3)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移民受亲情、乡情的吸引。
(4)“闯关东”的影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雁南飞”的影响:人口迁出缓解了迁出地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闯关东”、“雁南飞”等现象为情境,考查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走西口”是指历史上晋陕北部一带居民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属于国内人口迁移;“下南洋”是历史上我国南部沿海穷苦老百姓到东南亚谋生,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2)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森林浩瀚,加之政策上开放封禁,与山东、河北地域上接近,因此山东人、河北人,为了生计而大量迁入。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华北地区不断的战乱加上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迫使华北穷苦百姓到东北谋生。
(3)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山东省经济发展较快,农村经济发展使得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对东北人有吸引力;同时早期山东的移民受亲情、乡情的吸引回到山东。
(4)“闯关东”,东北地区是人口迁入区,人口迁入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劳动力,促进其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雁南飞”现象东北地区是人口迁出区,人口迁出缓解了东北地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但因青壮年劳动力外迁,影响了东北地区的产业开发,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18.【答案】1.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B;发展中
3.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死亡率
4.C
5. B;C;计划生育
6.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就业困难,粮食不足,医疗和教育条件改善困难等,给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可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发达国家则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老年人生活孤单,社会养老负担重;可采取鼓励生育和接纳移民的措施
【解析】1. 本题考查自然增长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为:高岀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故B阶段符合。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多传统型,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多现代型。
3.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首先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4. 本题考查老年性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人口增长模式在现代型阶段岀现人口老龄化,世代更替缓慢的状况,该时期对应图中的C阶段。
5.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解题的关键是获取图中有效信息。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基本实现了从图中B阶段传统型向C阶段现代型转变的过程。这是因为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为的降低了人口岀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故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型。
6.本题考查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发展中国家人口特点。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给环境、资源带来很大压力,就业困难、医疗、教育条件改善困难等,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本题考查发达国家人口问题及措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发达国家人口特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足等,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19.【答案】(1)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减轻乡村土地、环境压力;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城市化;提供劳动力;扩大商品市场等。
(2)社会家庭负担沉重;青壮年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等。
【解析】【解答】
(1)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和人口迁移的影响。由材料二结构图可知,城市迁入人口较多,迁出人口较少;乡村人口迁出较多,迁入较少,说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主要是乡村到城市,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其次是更好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条件等。这种迁移给乡村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减轻乡村土地、环境压力,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给城市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促进城市化;提供劳动力;扩大商品市场等。
(2)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的带来的问题。由材料三可知我国已经迈向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养老费用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影响社会生产率的提高;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等。
20.【答案】(1)农村人口外流规模大;1978—1995年,农村人口外流率较低,1995—2014年,农村人口外流率快速升高,2014—2017年,农村人口外流率略有回落;农村外流人口中,外出农民工所占的比重大;农村外流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压力大;经济落后,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水平低;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收入不稳定;非农就业机会少;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较差;交通不便。
(3)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众多,社会问题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劳动力短缺,加快农村衰落;村庄建设用地空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4)推动非农产业发展,提供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强化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农村人口外流的主要特点。农村人口外流的主要特点可从农村人口外流规模、外流率变化、受教育程度等角度回答。农村人口外流规模大;1978—1995年,农村人口外流率较低,1995—2014年,农村人口外流率快速升高,2014—2017年,农村人口外流率略有回落;农村外流人口中,外出农民工所占的比重大;农村外流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本题考查驱动农村人口大量外流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农村人口外流的原因可从农村的收入水平、教育医疗水平、环境、就业机会、公共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分析。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压力大;经济落后,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水平低;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收入不稳定;非农就业机会少;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环境较差;交通不便。
(3)本题考查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对农村的消极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人口大量外流对农村的消极影响可从对农村人口年龄结构、留守儿童、农村空心化等方面分析。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众多,社会问题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农村劳动力短缺,加快农村衰落;村庄建设用地空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4)本题考查乡村振兴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乡村振兴措施可从发展非农产业、制定政策、发展教育事业、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分析。推动非农产业发展,提供当地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事业,强化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