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21: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
①二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前往成都平原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东北
④广东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
A.人口密度 B.人口素质 C.人口年龄 D.人口容量
3.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东北“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荒漠绿洲文化④华北平原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有一个国家,以不足世界2%的人口、世界0.25%的面积却创造了世界17%的财富。它,就是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较高,主要得益于( )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居民生活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下图为人口适度曲线图,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制约其适度人口数继续增加的关键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 B.社会体制 C.资源(土地、水等) D.科技水平
读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甲表示( )
A.资源种类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国家政策
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人口素质 C.人口消费水平 D.科技发展水平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9.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根据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人
2000~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人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人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万人
10.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人口基数较大
1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12.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与人口的合理容量呈正相关的有( )
①地区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地区消费水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关于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A.只会升高,不会下降 B.不会变化
C.只会下降,不会升高 D.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绝对的不确定性
15.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文化水平 C.资源状况 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下图为某区域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可知,该地区(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资源最多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
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C.t3时期,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最为繁荣安定舒适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17.图中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必须高于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二: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
年份 东南部 西北部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1953年 9(4)80 139.51 (5)20 (5)83
2000年 9(4)59 30(3)78 (5)41 1(3)23
2010年 9(4)41 32(5)84 (5)59 1(4)68
(1)简述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密度特点,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据表分析1953-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
(3)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9.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绿洲分布特点是____。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为提高该区域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据测算,该区域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直以来,上海都是我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之一,人口大量迁入使上海的人口密度不断增大,2021年人口密度达3923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仅次于澳门和香港。
材料二:1990-2022年上海和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见下表)。
地区 1990年 2022年
全国 5.57% 18.7%
上海 9.4% 36.1%
(1)说出上海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大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量人口迁入对上海产生的影响。
(3)与全国相比,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突出,指出这种现象给上海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D 3.C
【解析】1.库区移民前往成都平原是由于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属于经济因素,①错误;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是受水源因素影响,生态环境恶劣,②正确;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边疆属于政治因素影响,③错误;广东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属于自然灾害的影响,④正确。排除ABC,故选D。
2.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带来因人口迁入诸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D正确;人口密度、 人口素质和人口年龄都不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ABC错误,故选D。
3.我国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各地区文化存在差异。京津地区位于华北地区,沪位于长江入海口,为江南水乡文化,故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2)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讯发展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中心改变;社会文化: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差异。
4.D 5.C
【解析】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其中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日本科技发展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故环境人口容量较高,②③正确。日本资源匮乏,生活消费水平高会降低环境人口容量,①④错误,排除ABC。故选D。
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其中资源是首要因素,读图可知,当日本处于第Ⅲ阶段时,其适度人口数增加非常缓慢,其最关键的制约因素应该是资源,C正确。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应该不断提高,不是导致其增加非常缓慢的关键因素,社会体制不属于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点睛】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是首要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科技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
6.C 7.A
【解析】6.读图可知,甲指向获取和利用资源的变化,应是科学技术,C正确;资源种类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国家政策对获取和利用资源的变化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7.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故资源状况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正确;人口素质、人口消费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资源因素、科学技术因素、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方的环境人口容量,与自然资源拥有量成正向关系,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向关系,与地区居民的综合生活水平成反向关系。
8.C 9.A
【解析】8.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人口数量的增加不是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误;图示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很小,但人均粮食消费量大为提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正确;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略微减少,但是由于总人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误。故选C。
9.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科技水平,积极发展经济,A正确;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误;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误;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
10.B 11.C 12.A
【解析】10.根据表中数值,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错。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读图表可知,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北京市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是导致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B对。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不是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C错。人口基数较大主要影响人口增加数量,与人口增长快慢关系不大,D错。故选B。
11.环境承载力是某地区可以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结合表格信息,北京市充分利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000万人,故环境承载力是3000万人,A错误,C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北京市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可容纳2300万人,故人口合理容量是2300万人,B、D错误。故选C。
12.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A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获取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错误。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C错误。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适宜;而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13.A 14.D 15.C
【解析】13.从图中可知,人口合理容量与地区开放程度、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地区消费水平呈负相关,①②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A。
14.读图可知,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正相关和负相关因素。科技发展水平、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质量在短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具有相对确定性,在长期却是可变的,具有不确定性,这使得人口合理容量也会具有相对的确定性和绝对的不确定性,D正确;人口合理容量是随着科技发展水平、资源、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环境质量的变化不断变化的,ABC错误。所以选D。
1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状况,其中资源状况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显然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16.A 17.D
【解析】16.读图可知,公元700年前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环境承载力约2000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资源最多可以养活大约2000人,A正确;t2时期,该地区人口数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该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故B错误;t3时期,该地区实际人口数量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环境恶化,故C错误;t4时期,该地区实际人口数量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较t1时期差,故D错误。故选A。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故A错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故B错误;读图可知,t2时期人口数量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数量在增长同时,环境承载力也在提升,说明在t2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因此人口数量可以低于环境承载力,故C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D正确。故选D。
【点睛】资源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从承载的内容看,它是一个地区的环境和资源,所能承受的人类的活动。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从可供养的人口数量的角度,它们存在这样的关系: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18.(1)人口密度最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
(2)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3)不赞同;理由: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分布图为背景,涉及我国人口分布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由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可知,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形复杂,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最小。
(2)由表中信息可知,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而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因此可得出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3)由材料知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各地在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上是存在差异的,并不代表人口分布不合理。
19.(1) 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水资源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应控制人口增长。
【分析】本题以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聚落分布和环境承载力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
【详解】(1)结合图片可知,该地的绿洲主要是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地区;由于当地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干旱,因此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应是水源。
(2)塔里木盆地南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要防治土地荒漠化;该地水资源缺乏,而工农业和人口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所以要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大量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经济,提高财富积累,提高环境承载力。
(3)由于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所以如果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最大值,再增加人口数量,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破坏环境,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区主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由于特殊的人口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导致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所以要限制人口数量。
20.(1)上海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2)有利: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繁荣;引进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不利: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
(3)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消费减弱,阻碍经济增长;老年人生活孤单。
【分析】本题以上海人口特征为情境,考查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题意,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因素是资源,间接因素有科技水平、生活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上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雄厚,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都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成正相关。
(2)由题意,人口大量迁入对上海的影响要辩证分析,有利方面包括为上海带来劳动力,人才,拉动上海的消费,促进经济繁荣等方面。不利影响包括人口压力带来的住房、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压力增大等方面。
(3)由题意,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要从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人群的生活品质、经济发展速度、国防兵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