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专题17 文言文阅读(一)
——字词句
课前小练
(2023·四川广元·统考一模)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⑥,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絺(chī):细葛布。⑥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1.下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服:穿戴)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知:管理)
B.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乃号令三军(乃:于是,就)
C.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如果)
D.妾之美我者(美:美丽) 夫虽无四方之忧(虽:即使)
2.下列加划线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可以为师矣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执其手而与之谋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不求闻达于诸侯
3.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B.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C.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1.考查词语翻译。
D.妾之美我者:我的妾赞美我美。美,认为……美。夫虽无四方之忧: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虽,即使。故选D。
2.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认为\介词,凭借;
B.主谓之间,不译\主谓之间,不译;
C.表修饰,不译\表并列,不译;
D.使……听到\动词,闻名;故选B。
3.考查断句。句意: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故断句为: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故选D。
4.(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
考点梳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为必考题型,分值基本在10-16分之间。考点涉及字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写作手法、理解感悟等方面。
文言文阅读字词句的主要考查点有:
①重点实词的解释
②重点虚词的理解
③句子的翻译
④句子节奏的划分
考点梳理
考点梳理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考点1
实词虚词的理解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
常用的虚词: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考点梳理
通假字:
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是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的用字现象。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考点梳理
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是本考点最常见的考查内容。
(1)常用实词:要熟记课文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2)常用虚词: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
③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
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
考点梳理
重视词语含义的归纳和记忆
主要题型有以下几种:
(1)古今异义词——古义和今义差别很大的文言词语。针对这一点可以列表总结,注明它们的古义和今义并写出它们出自的原句。如:《出师表》一文中的“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是“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而今义是“品质恶劣”。
考点梳理
(2)通 假 字——这是一种重要的文言现象,也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可以把所学过的通假字的字音、字义、所通的字及其所在句子、出处等进行列表总结,这样更便于记忆。
(3)一词多义——这类词比较常见,一定要结合文言文句子解释,如“故”,在“故人西辞黄鹤楼”中是“旧”的意思,而在“故五月渡泸”中是“所以,因此”的意思。
(4)词类活用——这虽不是中考所考查的重点,但对理解文言文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负势竞上”一句中的“上”原义表方位,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向上”。
考点梳理
例.(2023广西崇左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节选)
(2)下列句子中,加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是金陵人,客此 不知木兰是女郎
C.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解析】考查一词多义。A.消失\断,阻断;B.表判断,与“否”相对\表判断,与“否”相对;C.白色\洒杯;D.古代的计时单位\还;故选B。
文言文断句,古人称之为“句读”。其中的“句”是指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
此考点的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
(1)给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文字断句;
(2)划分一个句子的朗读停顿;
(3)选出朗读节奏划分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考点2
句子节奏划分
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文言断句应遵循的原则有两种:
(1)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
(2)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应停顿。
考点梳理
主谓之间
如:环滁/皆山也
动宾之间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定(状)中之间
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表连接的虚词前
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领起全句虚词后
如:夫/环而攻之
文言语句断句停顿大致有下列五种方法: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
考点梳理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考点梳理
方法指导: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考点3
句子的翻译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考点梳理
想要答好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题,考生还要注意译文与上下文内容是否协调一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通顺,所谓“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老师还编了一首文言文翻译打油诗,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提高做题速度、保证做题质量:
仔细审题圈主干,翻译理解做判断。
整体把握更准确,所有选项要读完。
关键字词须掌握,特殊句式并不难。
考前积累要充分,复习之中排疑难。
一模二模细梳理,决战中考操胜券!
例(2023·上海黄浦·统考二模)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③张世杰④。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⑤,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________,________。”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⑥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⑦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⑧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招:招降。④张世杰:南宋将领。⑤索之国:坚持索要(劝降信)。④泫然:流泪的样子。⑦乡:同“向”。南乡,即向着南方。⑧利钝: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钝: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
1.甲文选自《_________》(书名)。乙文横线处填入《过零丁洋》末两句:“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解释乙文中加划线字的意思。(1)与俱入厓山( ) (2)天祥临刑殊从容( )4.以下对乙文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能改变心意,来侍奉宋朝侍奉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B.能改变心意,来侍奉宋朝侍奉皇上,这可以算得上是宰相(的职责)。C.能改变心意,用侍奉宋朝(的忠心)来侍奉(元朝)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D.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元朝)皇上,这可以算得上是宰相(的职责)。5.乙文中,有多处表现出文天祥的气节。请概括并补全文天祥的这些表现。 (1)_________ ;(2)_________;(3)_________;(4)从容就义。6.如果用甲文中的话评价文天祥,最合适的一句是:_________。
【答案】
1. 孟子 告子上(或“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3. 一起 将要
4.C
5. 不行跪礼 拒绝招降 不事二主(意到即可)
6.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只写“舍生取义”也可)
反馈训练
一(2023·江苏镇江·校考一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与人书(六)①
顾炎武
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②,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③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④,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注释]①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③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③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④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划线词的意思。
①复书曰 _____
②未尝一日忘天下也 _____
③媵人持汤沃灌 _____
④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老则息矣,能无倦哉?
②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
(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答案】
(1) 写信 没曾 热水 同“披”,穿着
(2)①年纪大了就要休息了,能没有倦怠吗?②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3)[甲]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们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乙】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4)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勤奋、刻苦、专注。
二、(2023·安徽·模拟预测)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①。今恶②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③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④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⑤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选自《孟子 公孙丑上》)【注】①辱:辱没。②恶:讨厌、憎恶。③迨:赴,乘。④牖(yǒu):窗户。⑤般乐:肆意作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词的含义。(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3)如恶之_________ (4)或敢悔予___________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3.【甲】【乙】两文的内容共同表现了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分别是怎样表现的?
【答案】
1. 扰乱 同“弼”,辅佐 假如 欺侮
2.(1)(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
3.【甲】文从个人到国家举例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乙】文从爱民的角度和国家局势的角度举例,引用《诗经》的话点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三、(2023·四川·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涛,字洪度,成都乐妓也。性辨惠,调输墨。居浣花里,种菖蒲满门。傍即东北走长安道也。往来车马留连。元和中,元微之使蜀,密意求访,府公严司空知之,遣涛往侍。微之登输林,以诗寄之曰:“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后胡曾赠诗曰:“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树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涛工为小诗,惜成都笺幅大,遂皆制狭之,人以为便,名曰“薛涛笺”。且机警闲捷,座间谈笑风生。高骈镇蜀门日,命之佐酒,改一字惬音令①,且得形象,曰:“口,似没梁斗。”答曰:“川,似三条椽②。”公曰:“奈一条曲何?”曰:“相公为西川节度,尚用一破斗,况穷酒佐杂一曲椽,何足怪哉!”其敏捷类此特多,座客赏叹。其所作诗,稍欺良匠,词意不苟,情尽笔墨,输苑崇高,辄能攀附,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岂得以匪其人而弃其学哉? 大和中,卒。有《锦江集》五卷,今传,中多名公赠答云。(选自《唐才子传》,有删改)
1.下列语句中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元微之使蜀 使:出使
B.命之佐酒 佐:陪
C.何足怪哉 足:值得
D.稍欺良匠 稍:稍微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及武元衡入相,奏授校书郎,蜀人呼妓为校书,自涛始也。
(2)殊不意裙裾之下出此异物,岂得以匪其人而弃其学哉?
3.薛涛受众人青睐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答案】
1.D
2.(1)等到武元衡入朝为宰相时,向皇上奏请她担任校书郎,蜀人把乐妓称作校书,便是从薛涛开始的。
(2)真想不到女子之中竟能出现这样非同寻常的人物,怎么能因为她身份低下而摒弃她的成就呢?
3.①成都著名的乐妓,相貌出众;②擅长作小诗,有才华;③爱动脑筋,制作了为人方便的“薛涛笺”;④机智、敏捷(处事能随机应变)。
四、(2023·天津·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公权①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②。历穆、敬、文三朝。文宗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③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④曰:“此浣濯⑤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翌日降制⑥,以谏议知制诰⑦,学士如故。公权忠言匡益⑧,皆此类也。公权志耽书学,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⑨之。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取材于《旧唐书·柳公权传》)【注释】①公权:指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②擢第:科举考试及第。③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④袂(mèi):衣袖。⑤浣(huàn)濯:洗。⑥降制:下旨。⑦诰:封建帝王对臣子任命或封赠的文字。⑧匡益:匡正补益。⑨扃鐍(jiōng jué):门闩锁钥之类。
1.解释文中词的含义。(1)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 皆:_______
(2)帝留而问之,对曰 对: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3.请结合原文分析,说一说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 全都; 回答。
2.(您)穿洗过的衣服,(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罢了。
3.他不附和六学士阿谀谄媚文宗的“俭德”,说明他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阿谀奉承的人;他事后义正辞严地指明文宗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善纳诤谏,赏罚分明,说明他敢于进谏,正直;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认为听音乐使人产生骄慢情绪,可见他生活有节制,能克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