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4 00: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驿 路 梨 花
彭荆风
1.回顾略读的方法。
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遇到生字词或者跟阅读重点无关的地方,可以跳读……
走进课文,整体感知
2.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用自己的话概述课文里的故事。
3.按照时间来复述课文,再比较这两种叙述顺序,看哪一种更好些?为什么?
归纳: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1.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早一晚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 ” 这一疑问来展开故事情节?
明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2.文中的哪些人为小茅屋作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人物 做好事的时间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人物 做好事的时间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目的
我和老余 现在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现在 送粮食,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尽力补上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人
一群姑娘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照料小屋 向解放军和姐学习,接姐姐的班
解放军 十多年前 砍树割草盖小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解放军盖小屋后 照料小屋 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3.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设置了几个悬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得到了小茅屋主人的帮助,因此决定为小茅屋做点什么,于是第二天便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正是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三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发生了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个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却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个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族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好处: 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课堂小结
1.从题目猜想文章内容;
2.顺着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布置作业
1.思考“思考探究”三,完成“积累拓展”四。
2.阅读《火车上的见闻》一文,完成文后练习题。
1.读课文,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说说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实写;
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虚写;
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2.朗读这些描写梨花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对全篇结构所起的作用。
点拨:分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应注意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具体位置。
(1)在开头:开门见山,点题,引出下文,总领全文等;
(2)在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3)在结尾: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等。
3.作者为什么要把梨花姑娘放到梨花林里去写?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
4.那题目“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指自然界的梨花外,还指什么?这一标题有何妙处?
“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
1.本文的标题以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深刻、含蓄而且很美。如果抛开这一点,不去考虑,这篇课文要是以“学雷锋”为题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读完本文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讨论。
课堂总结
1.波澜起伏的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
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
2.记叙中有抒情。
本文是以梨花来象征梨花姑娘等人的雷锋精神的,所以文中对自然界中梨花、梨树林的赞美,都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赞美、热爱、崇敬之情。文中或通过梦境,或描写梨花、梨树林,或引用诗句,都是把对一代新人的情寄寓在这景中。
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学习本文以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2.阅读《谢谢您,师傅》《寒夜里的那束灯光》,完成文后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