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4 00: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地理真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滨州某地理研学团队前往我省东部沿海开展社会调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研学途中,小滨同学拍摄了一张乡村公路照片,据此判断该公路的大致方向是( )
A.东西方向 B.南北方向 C.西北—东南方向 D.东北—西南方向
2.为保障交通安全,公路弯道处常设置凸面镜,用以扩大司机视野。小滨拍摄凸面镜照片的地,点可能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肯氏兽是2亿年前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以下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动物迁徙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陆漂移
冬去春来,广东当地清晨经常雾海茫茫,这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天气当地人称为“回南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天气现象发生期间,天气预报中可能出现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
6.受此天气现象影响,当地网购量增加的商品可能有( )
A.电风扇 B.洗衣机 C.加湿器 D.除湿机
猴面包树是非洲的一种热带落叶乔木,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树叶脱落;湿季时利用粗大的身躯吸收并贮存水分,发芽开花。结合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猴面包树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树最有可能(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8.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推断该地典型的传统民居可能是( )
A. B. C. D.
欧洲西部因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其成为世界上乳畜业发达的地区。读欧洲西部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以下对本区域河流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
A.多长河,流速快,水能丰富 B.多季节性河流,含沙量大
C.水流平稳,利于航运 D.地中海沿岸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
10.该地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A.位于太平洋沿岸,利于湿润气流深入 B.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购买力强
C.地形以高原为主,城市人口密集 D.气候温和湿润,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为了解决缺乏新鲜果蔬的问题,南极科考队员尝试建立了智慧温室大棚,实现了“蔬菜自给”。结合南极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关于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泰山站纬度最高
B.罗斯海新站位于昆仑站的西北方向
C.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D.到中山站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选在我国的冬季
12.在南极地区建设温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难有( )
①暴雨 ②狂风 ③湿热 ④酷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比较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读甲、乙两国轮廓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两国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濒临太平洋 B.地形都相间分布,西部为高大的山脉
C.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湿润 D.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西北部
14.有关两国经济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发展较快,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B.农产品以热带作物为主,经济价值高
C.工业发达,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均为农产品出口大国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请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我国疆域描述,正确的是( )
A.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
B.跨东西、南北半球,面积广大
C.南北跨度大,南至赤道以南的曾母暗沙
D.东西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小
16.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大势是( )
A.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远大于南方地区
B.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远高于青藏地区
C.黑河—腾冲线以东人口密集
D.黑河—腾冲线以西人口增长较慢
17.对比2010-2020年山东省和广东省的人口增长差异,山东省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做好人才引进及配套保障工作
②探索提前退休制度,帮助子女家庭看管孩子
③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培育“银发”经济
④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推进“放开三孩”工作落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景亦写理。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从气象规律看,诗句描写4月初“雨纷纷”的区域在(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9.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
A.1月份0°C等温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2023年4月19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关于港珠澳大桥连通的香港、珠海、澳门三地描述,正确的是( )
A.都地处珠江口西岸,是我国外向型产业密集区
B.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易受台风侵袭
C.都以出口贸易为支柱产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
D.都有兼容并包的文化传统,生活中居民多用闽南语
21.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 )
①加强了珠江口东岸和西岸的通行效率
②促进了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人员的交流和经贸往来
③提高了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④推进了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年都有许多台湾同胞踏上回乡寻根谒祖之旅。读中国台湾省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下列有关我国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热带,终年高温多雨 B.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D.加工工业发达,农业经济形态单一
23.台湾同胞纷纷回祖国大陆寻根祭祖,说明( )
A.两岸距离近在咫尺,隔海相望 B.两岸交通快捷便利,交往频繁
C.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D.两岸经济相互依赖,利益攸关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因烧烤火爆“出圈”,五一期间接待游客800余万人次。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列“进溜赶烤”车辆所属省份距离山东省最远的是( )
A. B. C. D.
25.滨州各县市区文旅局纷纷到“烤点”做城市推介,下列描述与滨州实际相符的是( )
A.交通发达,以铁路运输为主
B.黄河干流自滨州入海
C.农作物种类丰富,盛产小麦、水稻、甜菜等
D.盛产冬枣、鸭梨等温带水果
二、解答题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1月21日,新春佳节,金黄的油菜花已绽放在神州的原野。浩渺太空中,“天宫”空间站每隔90分钟自西向东从我们上空飞过,这是中国空间站建成后的首个春节。

(1)油菜花开,我们选择赏花的最佳区域集中在______流域。在冬油菜分布区,追随油菜花盛开的足迹,赏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______,造成该区域花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2)在“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看到的地球形状是________。航天员两次飞过某地上空,发现该地已由黑夜变为白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
(3)春节当天,地球处在公转示意图中的______之间,这一天我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在春节过后的5个月中,滨州的气温变化趋势是________,请据图分析原因______。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二十国集团(简称: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于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
(1)G20峰会召开期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大金砖国家进行非正式会晤,这些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________”;其中,甲国官方语言为________,它所在大洲和乙国所在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该国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一直是社会热点,请结合所学,说出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________。
(2)请结合地图,描述此次峰会举办地巴厘岛的地理位置。
(3)峰会举办地巴厘岛的阿贡火山曾多次喷发,请据图分析该地多火山的原因。
(4)近年来,巴厘岛成为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之一,请分析该地吸引中国游客的优势条件。
(5)G20各国国情不同,A国所处的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原因是_________。B国所在的西亚地区局势动荡,战乱不断,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请运用所学分析原因_______。
(6)G20峰会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作为官方用车之一,为峰会的绿色出行保驾护航。试分析新能源汽车的投人使用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谋划长远,干在当下。
[河流概况]
(1)黄河自第________级阶梯发源,干流蜿蜒流经九省,最终注入________。上游多峡谷,出青铜峡进入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引黄河水发展________农业,素有“塞外江南”之称;中游穿行于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使黄河________大增;下游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________。
[源头恢复]
上游湿地是黄河水源主要补给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若尔盖湿地在上世纪70年代遭到破坏、草原退化。近年来,当地牧民用沙柳围成小格,布满坡地。
(2)请谈一谈这样做的作用。
[系统发展]
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区,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条件,采取“等高线栽植”方式大力发展山地有机苹果产业,打造农产品地理标志。
(3)位于杨凌市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坚持“生物育种”研究,栽植“山地苹果”试验田,将农业与________产业相融合,让农民用创新的技术栽植品质优良的水果。请分析榆林山地苹果采取“等高线栽植”的原因________。
[综合治理]
(4)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探析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地理学科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独特视角、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请结合所学,完成本次研学之旅。
[研学前准备]
(1)比较差异,总结特征:
A地 B地
地形类型 盆地 以____为主,冰川广布
气候类型 _____ 高山高原气候
(2)学以致用,指导生活:根据自然环境差异,选择研学途中必带的生活用品,并阐明理由。
[研学中探究]
主题一:西部甜蜜之旅
航拍葡萄沟,犹如一条绿玉丝带镶嵌在金黄色的沙漠中;到访葡萄沟,肥沃疏松的沙壤中,喜光喜干的葡萄,晶莹如玉地挂在膝蔓枝头,每家每户都有四周留孔的晾房。
(3)请结合A地的自然环境,概括该地种植葡萄的优势条件。
(4)研学中发现晾房四周满是镂空的墙壁,请分析原因。
主题二:交通旅行之思
(5)乘火车从吐鲁番出发,沿南疆铁路行进方向,透过右侧车窗看到高大的_______山脉。高山冰雪融水汇入_______ 河,一座座油井在沙漠中连片开采,油气资源通过_______运输方式运往祖国的东部沿海。
(6)火车沿塔里木盆地边缘环行,经喀什过和田,到达若羌。请分析铁路干线呈环形的原因。
(7)经格尔木转入青藏铁路线,发现和若铁路和青藏铁路都有“以桥代路”的现象。对这种施工方式分析正确的是:和若铁路_______;青藏铁路_______。
A.气候寒冷,冰层厚,防风雪覆盖
B.气候高寒,防冻土,方便野生动物迁徙
C.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防风沙掩埋
D.气候湿热,雨林茂密,防洪水淹没
主题三:农牧饮食之异
(8)研学的饮食与我们家乡有很大的差异,这跟A、B两地农业都以_______为主相关。研学途中,我们看到A地所在地区的棉田和粮田大都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_______上,看见B地所在地区连绵的雪山冰川、高原冻土,青稞等农作物主要种植在海拔较低的_______地带。
[研学后反思]
本次研学旅行,我们看到了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到独特地域的风土人情,见证了祖国丰富的资源和跨地域协同发展的伟大工程。
(9)请结合日常所学研学所感,对A、B两地所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7.C 8.B
9.C 10.D
11.D 12.D
13.A 14.D
15.A 16.C 17.C
18.B 19.A
20.B 21.B
22.B 23.C
24.A 25.D
26.(1) 长江中下游 自南向北 纬度因素造成的热量差异
(2) 球体 地球自转
(3) ①② 昼短夜长 气温日益增高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27.(1) 南南合作
葡萄牙语 巴拿马运河 支持开发,可以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等;或支持保护,保护全球气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
(2)巴厘岛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太平洋西南部,印度洋东北部,四面环海。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4)距离中国近,交通方便;多华人华侨,语言交流方便;热带风光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旖旎;独特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及餐饮文化等。
(5) 季风气候不稳定 位于三洲五海之地,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民族宗教矛盾复杂。
(6)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当前石油等常规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汽车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
28.(1) 一 渤海 灌溉 含沙量 地上河
(2)治理流动沙地
(3) 科技 减轻雨水对山坡上土壤的冲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4) 水能
保护草地
水土流失 加固堤坝 治沙
29.(1) 高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2)A地:防晒霜、墨镜、矿泉水等。 B地: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防晒衣(夏天用)、保暖衣物、氧气袋等。
(3)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4)便于通风,葡萄晾干时间快
(5) 天山 塔里木 管道
(6)绿洲和人口城市分布在盆地边缘
(7) C B
(8) 畜牧业 绿洲 河谷
(9)A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拓展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培育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B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产业升级;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拓展对外合作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