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4节一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1、捕获光能的色素(蓝绿色)(黄绿色)(橙黄色)(黄色)含量约占3/4含量约占1/42、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二 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光合作用探索历程经典实验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公元前3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土壤是构成植物体的原材料。2.5Kg5年 土壤100Kg 土壤
99.9 Kg这说明了什么?1648年,比利时的海尔蒙特第一次试图用定量的方法研究植物的营养来源。1771年,(英)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785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吸收CO2,释放O2 。 1779年荷兰的英格豪斯把带叶的枝条放在水里,这些叶在阳光下产生气体,在暗处并不产生气体。他认为绿叶在光下才能更新空气。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也可以这样设计)自来水碳酸氢钠溶液光能哪里去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1864年萨克斯的实验思考:暗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为了使绿叶中原有的有机物消耗殆尽结论: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20世纪30年代 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该实验证明了什么?光合作用中释放的O2全部来自H2O AB1880年,恩格尔曼(C.Engelmann)的实验:CO2 + H2O* (CH2O)+O2*光能叶绿体3、光合作用化学反应式:4、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比较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中需光、色素和酶不需光、色素;需多种酶光能转变为ATP中活泼的化学能ATP中活泼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能量上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5、光合作用的实质6、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CO2、温度、水、矿质元素等(2)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3、适当提高CO2浓度4、适当提高温度5、适当增加植物体内的含水量6、适当增加矿质元素的含量2、合理密植自养生物:能够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了能量的一类生物 7、化能合成作用——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的合成作用 例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少数种类的细菌7、化能合成作用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类本身的颜色是反射出来的光,即红藻反射出了红光,绿藻反射出绿光,褐藻反射出黄色的光。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部分吸收显著多于对蓝、绿部分的吸收,即到达深水层的光线是相对富含短波长的光,所以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较多的绿藻分布于海水的浅层,吸收蓝紫光和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于海水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