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群文阅读
人生百态
主题解说
人生有风,有雨,有欢乐,也有忧愁。我们会感受孤寂与无奈,我们会面临指责与非议,我们会经历矛盾与抉择……漫游岁月,经历人生的风景,在流年中剪下一段光彩,在生命的清澈与纯粹中享受这百态人生。
单篇研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2分)
生
沈从文
场坪上,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为小小热闹黏合在那里。
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扛了一对大傀儡走来,到了场坪,四下望人,似乎很明白这不是玩傀儡的地方,但莫可奈何地停顿下来。
老头子把傀儡坐在场中烈日下,轻轻地咳着,调理他那副枯嗓子。他除了那对脸儿一黑一白简陋呆板的傀儡以外,什么也没有!看的人也没有。
他把那双发红小眼睛四方瞟着,场坪地位既那么不适宜,天又那么热,心里明白,若无什么花样做出来,绝不能把闲人牵引过来。老头子便瞻望傀儡中白脸的一个,亲昵地低声地打着招呼,也似乎正在用这种话安慰他自己。
“王九,不要着急,慢慢地会有人来的。咱们耽一会儿,就来玩个什么给爷们看看,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 玩得好,大爷们回家去还会说:‘王九赵四摔跤多扎实,六月天大日头下扭着,蹩着,搂着,还不出汗!’可不是,天那么热,你也不累,好汉子!”
来了一个学生。
老头子瞥了这学生一眼,便微笑着,全身做成年轻人灵便姿势,把膀子向上向下摇着,自言自语地说话,亲昵得如同家人父子应对。
“王九,你瞧,先生可来了。好,咱们动手,先生不会走的。你小心,别让赵四小子扔倒。先生帮咱们绷个场面,看你摔赵四这小子,先生准不走。”
于是他把傀儡扶起,整理傀儡身上那件破旧长衫,又从衣下取出两只假腿来,把它缚在自己裤带上,把傀儡举起,弯着腰,钻进傀儡所穿衣服里面去,用衣服罩好了自己,且把两只手套进假腿里,改正了两只假腿的位置,开始独自在灰土坪里扮演两人殴打的样子。他变动着傀儡的姿势,跳着,蹿着,有时又用真脚去捞那双用手套着的脚,装作掼跤盘脚的动作。他自己既不能看清楚头上的傀儡,又不能看清楚场面上的观众,表演得却极有生气。
大学生笑了,有人注意到了这边,第二个人跑来了。
再不久,第三个以至于第十三个皆跑来了。
闲人聚集在四周的越来越多。
众人嘻嘻地笑着,从衣角里,老头子依稀看得出场面上一圈观众的腿脚,他便替王九用真脚绊倒了赵四的假脚,傀儡与藏在衣下玩傀儡的,一齐颓然倒在灰土里,场面上起了哄然的笑声。
老头子慢慢地从一堆破旧衣服里爬出来,露出一个白发苍苍满是热汗的头颅,发红的小脸上写着疲倦的微笑,把傀儡重新扶起,自言自语地说着:“王九,好小子!你玩得好,把赵四这小子扔倒了,大爷会大把子铜子儿撒来,回头咱们就有窝窝头啃了。你累了吗 怕热吗 来,再来一趟,咱们赶明儿还上南京国术会打擂台,给北方挣个大面子!”
众人又哄然大笑。
过一阵,他看看围在四方的帮场人已不少,便四向作揖说:“大爷们,大热天委屈了各位。爷们身边带了铜子儿的,帮忙随手撒几个。荷包空了的,帮忙耽一会儿。”
观众中有人丢一枚两枚的,与其他袖手的,皆各站定原来位置不曾挪动。一个青年军官,却掷了一把铜子儿,皱着眉毛走开了。老头子为拾取这一把散乱满地的铜子儿,照例沿了场子走去,系在腰带上那两只假脚,便很可笑地左右摆着。
这老头子也同社会上某种人差不多,扮戏给别人看,连唱带做,并不因为做得特别好,就只因为在做,故多数人皆用稀奇怜悯眼光瞧着。应出钱时,有钱的也照例不吝惜钱,但只要有了一件新鲜事情,大家便会忘了这里一切,各自跑开了。
柳树荫下卖莲子小摊,有人中了暑,大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见有人跑去,也跟着跑去。只一会儿,观众就走去了大半,少数人也似乎方察觉了头上的烈日,渐渐散去了。
场中剩了七个人。
老头子微笑着,一句话不说,两只手互相捏了一会儿,又蹲下去把傀儡举起,罩在自己的头上,两手套进假腿里去,开始剧烈地摇着肩背。古怪动作招来了四个人,但不久之间却走去了五个人。等到另外一个地方真的殴打发生后,人便全跑去了。
老头子还依然玩着,依然常常故意把假脚举起,作为其中一个全身均被举起的姿势,又把肩背极力倾斜向左向右,便仿佛傀儡扭扑极烈。到后便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王九又把赵四战胜了。
等待他从那堆敝旧衣里爬出时,已空无一人。
他于是同傀儡一个样子坐在地下,计数身边的铜子儿,一面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说着前后相同既在博取观者大笑,又在自作嘲笑的笑话。他把话说得那么亲昵,那么柔和。他不让人知道他死去了的儿子就是王九,儿子的死乃是由于同赵四相拼,也不说明。他决不提这些事。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
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害黄疸病死掉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多次描写老头子和傀儡“王九”的亲昵举动,暗示了“王九”不仅仅是老头子表演的道具,更是老头子儿子的替身,是老头子孤独人生的寄托。
B.老头子在闲人们纷纷离开时依然“在一种规矩中倒下,毫不苟且地倒下”,一方面是希望通过有趣、认真的表演吸引、挽留闲人,另一方面也是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
C.小说中的闲人们从“嘻嘻地笑着”到“起了哄然的笑声”再到“又哄然大笑”。作者通过接二连三的笑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这群看客的百无聊赖与冷漠无情。
D.小说结尾交代老头子之子王九已死了十年,但老头子在十年来表演的傀儡戏中,一直让王九在相拼中胜利。作者在同情中又有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
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多次写到老人的“笑”,如“微笑”“疲倦的微笑”“向白脸傀儡王九笑着”等,不同情形下的老人不同的笑,其实都是“含泪的笑”,令人读来心生悲悯。
B.小说叙述时波澜不惊,使人觉得一切戏剧性的变化也只不过是生活的静水中泛起的一点涟漪,是生活中极其自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内敛的笔法,表现了“生”者难言的巨大压力与束缚。
C.老人的儿子已经死了十年。十年之中,老人从来没有忘记过儿子,他用表演傀儡打架的独特方式,表达他对儿子的爱,诉说他的思念,并且从“王九”的胜利中得到虚幻的满足。
D.小说一直在写“王九”与“赵四”摔跤,但自始至终没有交代王九与赵四为什么打架,没有说明谁对谁错,作品并不是要揭露道德层面的是非,而是要批判社会的不公。
3.小说的主人公“老头子”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布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的常住人口各自为一人。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 ”她问话,擦身而过,脚步并不为之放慢。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了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的身材,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正,风韵犹存,衣饰素雅又不失时髦。她在西街那家出售鲜花的商店工作。邻居们不清楚,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可想而知,梳理次数极少。背有点驼了。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肩胛,瘦削的手。只是那双大大的眼睛,总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他回家的时候,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蜡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下班回家后,便久久地耽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紧贴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这只花瓶永久性的位置。
除此以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傍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
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雨蒙蒙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动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却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而又突然。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
他的屋子里尽管灰蒙蒙的,但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却“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对故事发生的环境进行了描写,“一式古老的平屋,布局多年未变,可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见多了”,作用是营造氛围。
B.小说中写邻居们不清楚潘雪娥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没有结过婚,文章以此来说明邻居们有猎奇心理,对潘雪娥的人生充满了好奇。
C.郑若奎回家的时候,常常会带回一束鲜花,而潘雪娥在西街花店工作,这是作者埋下的伏笔,郑若奎去潘雪娥工作的花店买花实际是为了表达爱意。
D.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花圈和被擦得明亮洁净插着白菊花的花瓶,都暗示了潘雪娥对于这份感情的珍视和惋惜。
5.文中邻居们的情绪经历了多次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多次出现对高脚花瓶和鲜花的描写,这些描写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二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千变万化,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 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 ”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 ”警察问。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见,警官。”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 ”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 ”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 老实才聪明。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叙写鲍勃与吉米的二十年之约,颂扬了友情的可贵,友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境遇的变化而消失。
B.小说中有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蒙蒙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小说用了较大篇幅写鲍勃向警察讲述二十年之约的故事,略显冗长,使整篇小说前重后轻,详略失当,这是小说的瑕疵。
D.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8.小说成功塑造了警察吉米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9.吉米不动声色就抓捕了二十年前的好友鲍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文中的伏笔设置得很隐蔽,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群文探究
1.《生》《永远的门》《二十年后》的结尾有没有相似之处
2.小说《生》和《永远的门》的标题都含有深厚的内涵,请简要赏析。
答案全解全析
1.A B.老头子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吸引、挽留闲人,也不是借摔倒来发泄心中的苦痛,而是以这种“绝对而虚幻的胜利”表达他对儿子深沉的爱。C.“冷漠无情”无中生有。D.“对其人其行‘怒其不争’的批判”无中生有。
2.D “作品……要批判社会的不公”无中生有。
3.答案 ①年迈,地位卑微。老人年过六十,每天扛着一对大傀儡表演,靠别人的打赏养活自己。②孤独、寂寞、悲哀,无人理解。人们只看见老人的可笑、可怜,没有人知道他的自言自语其实是在同儿子说话,没有人知道他的儿子已经死去,没有人知道打死他儿子的就是那个赵四,没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是多么大的悲哀。③深沉的爱子之心。老人亲昵的话只说给傀儡中那个白脸“王九”,老人表演傀儡摔跤的时候总是让“赵四”占上风,但“王九”却永远是最后的胜利者,老人把对儿子的爱寄托在傀儡表演中。
解析 由“一个年纪已经过了六十的老人”“玩得好,还愁爷们不赏三枚五枚”可以看出老人年迈,地位卑微。老人总是自我安慰,原因是无人能理解他,可见其孤独、寂寞、悲哀。由全文内容,尤其是结尾处的“他只让人眼见傀儡王九与傀儡赵四相殴相扑时,虽场面上王九常常不大顺手,上风皆由赵四占去,但每次最后的胜利,总仍然归那王九”“王九死了十年,老头子表演王九打倒赵四也有了十年。真的赵四,五年前害黄疸病死掉了”可以看出老人对儿子深沉的爱。
4.D 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除了有营造氛围的作用之外,还有暗示人们的思维状态、烘托悲剧主题等作用,选项概括不全面。B.文章写邻居们的表现是为了从侧面表现女主人公潘雪娥,并非着意刻画邻居们的心理。C.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明确交代郑若奎的花是从潘雪娥工作的花店里买的。
5.答案 ①每次听到郑若奎和潘雪娥简单的缺乏温情的交流,邻居们都感到泄气。②邻居们曾热切地盼望郑若奎送花给潘雪娥。③邻居们的盼望从来没有实现过,于是他们便对郑若奎产生了遗憾和同情。④在郑若奎去世后,邻居们心中生出对郑若奎的哀情和敬意。⑤在看到墙上的门时,邻居们心生愤懑之情。⑥当发现门是画在墙上的时,邻居们大吃一惊。
解析 题目要求对邻居们的情绪变化进行分析,答题时,要找出描写邻居们情绪变化的内容并加以分析。例如,由“多少次了,只要有人有幸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就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可以概括出,邻居们的情绪是“泄气”。依据后文的相关内容可依次概括出“热切地盼望”“遗憾和同情”“哀情和敬意”“愤懑”“吃惊”等。
6.答案 ①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出郑若奎心中的年轻活力和对爱的渴望。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合理引出小说出人意料的结尾,造成波澜。③与男主人公的外貌及其家中环境形成反差,增加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解答本题,先要找出文中描写高脚花瓶和鲜花的内容,然后根据上下文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具体分析时,可以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入手。
7.D A.“颂扬友情的可贵”不是小说的主题。B.开头的环境描写并没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C.这是小说情节的处理方式,不是小说的瑕疵。
8.答案 小说中的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察。①尽职尽责。在寒冷的雨夜,吉米认真执行巡逻任务,“边走边一家家打量”。②稳重。以警察的身份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地说明自己的身份。③富有正义感。在发现老朋友是通缉犯后,吉米以理性战胜了感性,暗中通知了便衣警察。(如从吉米机警灵活、聪明老练、信守承诺等方面进行表述也可得分)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第一,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警察的身份,让吉米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职尽责。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把友情和法律放在天平上衡量,法不容情,吉米的形象更加鲜明地展现了出来。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等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二十年未见的老朋友,这是吉米和鲍勃的关系,但是吉米最终以理性战胜了感性,这样更能凸显出吉米富有正义感。
9.答案 ①第一处伏笔是开头。警察吉米在巡街时“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②第二处伏笔是对鲍勃的外貌描写,这是为了照应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的“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③第三处伏笔是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吉米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解析 找伏笔要留意人物异乎寻常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文章开头写吉米“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因为“警惕”,所以,在鲍勃划着火柴时能认出他是通缉罪犯。“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鲍勃的外貌描写,为吉米确定他是通缉罪犯埋下伏笔。“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此处语言描写,为下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群文探究】
1.答案 三篇小说的结尾都是欧·亨利式结尾。
(1)①《生》的结尾揭晓了老人表演傀儡戏的原因,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③揭示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重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
(2)《永远的门》,文章标题在小说结尾处得到揭示,让读者感觉到情节发展虽出人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文中男主人公经常买鲜花,而女主人公在花店工作;男主人公死去,女主人公眼睛红红的;男主人公死去,“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男主人公死后,女主人公很快搬走。这些都是伏笔。
(3)《二十年后》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朋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出人意料。前文平静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不动声色地设置了伏笔,等到结尾时予以揭示,令人叹为观止。谜底一揭开,小说便达到了高潮,但高潮即结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
解析 三篇小说都是前文平静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却又不动声色地设置了伏笔,等到结尾时予以揭示,令人叹为观止。三篇小说的结尾都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即欧·亨利式结尾,突生波澜,震撼人心,照应前文,不显突兀。
2.答案 (1)《生》中老头子在场坪上的卖力演出,留给看客们的是戏谑的欢乐,留给自己的是无穷的哀痛。
“生”是生存。街头卖艺是为了得那几个大子,聊以果腹。
“生”是生活。一对傀儡,就是老头子生活的全部。
“生”是生命。王九已死,老父尚存;老父活着,王九不死。
(2)《永远的门》中的“门”,既可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创作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解析 探究小说题目的意蕴一般可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入手。《生》中,老人每天辛苦地表演傀儡戏,老人艰辛地“生”,但又执着地在“生”中寄托自己的情感。这是他生存的方式,也是他生活的意义。除了老人,故事中还有大学生、青年军官、闲人看客等,他们一起构成了“生”的社会。理解小说标题“生”的深层内涵,可以从生存、生活、生命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永远的门》中,“门”表面上是指郑若奎在墙上画的一扇门,实质上是男女主人公心与心之间的一扇门。因为潘雪娥的态度,因为郑若奎的性格,还有邻居们的表现,这个心门,永远没有打开。学生分析标题时可以从故事的悲剧性、作者的创作意图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