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第3节《栽蒜苗(二)》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联系实际,体会引入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教学伊始,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学生栽蒜苗实验中亲自收集的数据,引导学生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和优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使学生在思考中意识到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及引入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2.对比尝试,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在画法上的相同及不同之处,产生自我尝试的欲望,并在教师的帮助鼓励下,总结出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完成作图尝试,使学生的作图水平提高。
3.合作探究,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用途。
结合教师的讲解,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验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预测的科学性,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方格纸、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前段时间老师布置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记录和观察,我们学会了绘制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更好地观察出蒜苗每天的生长情况。但是大家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用它来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合适吗?(出示一组表示蒜苗生长情况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条形统计图适合用于比较不同数据的多少,用它来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好像不太合适,因为从条形统计图上看蒜苗好像不是一点一点长高的,而是一蹦一跳长高的。
2.通过同学们的观察,知道条形统计图虽然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但是用它表示变化趋势不明显,所以,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另一种表示方法——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及优点,借助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众多相似处,减少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难度。
⊙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1.出示课件。
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
天数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蒜苗高/厘米 1 3 7 10 14 15
(1)从表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如数据是每2天统计一次的;第6天蒜苗高7厘米……)
(2)探究作图方法。
(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这是老师画的折线统计图,小组合作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在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以下特点:
①相同点:A.先写清名称;B.画横轴表示时间(时间/天);C.画纵轴表示高度(蒜苗高度/厘米);D.然后确定用1格表示几个单位(1格表示2厘米)。
②不同点:A.表示时间的数字与横轴上的点对齐,而不是与格对齐;B.蒜苗生长高度用点表示,而不是用直条表示;C.要把描出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标出数据
(3)引导尝试。
师: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合作画出折线统计图。(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4)演示验证。
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2.探究读图方法。
(1)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点的含义:不同时间蒜苗的生长高度)
(2)读趋势。
师:同学们知道了点表示什么,那么由点连成的线段表示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由点连成的线段表示蒜苗的生长趋势。读局部趋势,从第4天到第10天长得快,从第10天到第12天长得慢)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7天大约长到了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蒜苗大约长到了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对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有初步地了解,再引导学生在合作制图中进一步明确制图方法及步骤,然后通过教师的演示、验证,使学生发现制图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最后结合探究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的含义来学习读图方法,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画法、读法及优点有一个比较深刻地认识。
⊙课堂练习
1.看来有关蒜苗生长情况的折线统计图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老师很想知道除了有关蒜苗的折线统计图之外,其他折线统计图你们会看吗?
下图是某医院2003年5月新增病人情况统计图。
某医院2003年5月新增病人情况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完成教材89页1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89页2题。
板书设计
栽蒜苗(二)
折线统计图
画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