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草原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 草原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4 09: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草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
一说到草原,你的脑海中是否出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碧千里的草原上,成群的牛羊正悠闲地吃草、散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草原》。希望我的说课能把你带到辽阔的大草原,给你带来一份清新的问候。
一、我对教材的解读
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五十年代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写下了《内蒙风光》,本文就节选自《内蒙风光》。《草原》这篇课文,作者以热情洋溢的笔调,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不断认识这条明线,以及自己情感发展的暗线,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厚情谊。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文质兼美,堪称写景、抒情的典范佳作。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力求体现的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解读,我对这堂课力求体现的设计理念有四。
理念之一: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题,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理念之二: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理念之三:以悟为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有创意的阅读”。
理念之四:以练为基。在阅读的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靠大量的系统的阅读技能的训练。于是,我引导学生在听、读、说、议等语言实践中学习,在语言实践中积累、模仿、创造性运用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定位
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目标: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积累语言,初步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间的深情厚谊。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
而对于生长于南方农村中的孩子,草原是遥远、陌生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突破时空障碍,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揣摩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的景美,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就成了这篇文章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应用
那么,如何将我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在我的教学中付诸实施呢?今天,我将重点说说第一课时的设想。
我以“景美”为切入点,以“情深”为主线。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整体感知,理清脉络——朗读感悟,感受“风光美”——整合提升,存疑探疑”四大板块展开教学。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再因为,本组的主题是“走进西部”,我想,《草原》是本组课文的开篇之作,上课前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对本组的主题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上课初始,我以谈话导入,并配以多媒体让学生来认识西部:“同学们,在我们美丽祖国的版图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的西部。这片广袤的土地,幅员辽阔,包含了我国的12个省份。中国的西部,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有过闭塞落后。如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今天,让我们也走进祖国的西部,去领略祖国西部那美丽的风光和奇特的风土人情。你们看,西部,有美丽圣洁的雪山,有茫茫无边的戈壁,有巍峨壮丽的高原,有辽阔无垠的草原,还有许多有趣的风俗、活动。”我相信,刚才的一番话和这些图片定会使学生对祖国西部有个大致的认识,并燃起对西部了解的兴趣。接着,老师顺势又引出:“咱们认识西部就从草原开始”,由此揭题。(板书:草原)揭题后,让学生说说你见过的或自己想象中的草原是怎样的。随后播放配有画面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能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在感到喜悦、快乐的同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此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也就油然而生。接着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板块: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心理学表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于是,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地去读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后面的品读感悟做好铺垫。我分两个层次来实施:
1、初读:把课文读通读正确,提醒学生特别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目的是扫清课文的字词障碍。)
2、再快速浏览默读:这次读提高要求,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从哪几部分来写草原?(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读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整合、概括出:(板:风光美、人情美、民俗美)
第三板块:朗读感悟,感受“风光美”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怎样让学生对草原的美景了然于胸,又能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呢?我准备在教学时分三步走:一读;二品;三回读。
第一步:放手自读。
我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草原的美景,并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第二步: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自读,品词析句。
下面我谈谈我对其中几个重点语句的精读引导。
★语言训练点1:文中的一个句子“羊群在小山丘上“上上下下”,真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实践证明:审美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发达的想象、联想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多样的艺术形象,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所以对这个句子我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默读启发想象,体味文章的意境美。
我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层次:我先让学生结合图画,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
第二层次:删去原句,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向老舍先生学习,用自己的比喻句重新描述这样的美景。这样,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自己的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言训练点2:这段中在写小丘的绿色和线条的柔美时有这样一句话:“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其中,“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流入云际”等词对理解句子的意思至关重要,但讲起来又抽象难懂,该如何引导呢?
都说巧设活动,增强美的趣味是完成美育和智育融合的最重要手段,是把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具有美学趣味的活动。对于这个句子的教学我重要采用发方法是探究矛盾,体会情景交融的语言表达美。
第一步:让两名学生用美术描绘的方法分别为同学们解释这两个词语,再配以中国画讲解,大家便轻松理解了“只渲染”、“不勾勒”的美的精髓。
第二步:接着,再出示图片,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学生不仅感受到用绿色渲染的小丘的柔美,还感受到那饱满的绿色正向四周渗透、扩散。
第三步:紧紧抓住句中看似矛盾的一个点——“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先引导学生抓住“欲”字理解“翠色欲流”是指绿色快要流出。再让学生议一议与“轻轻流入云际”矛盾吗?
第四步:让学生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和着优美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到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是一幅多么鲜活的中国画啊!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和谐,整个草原是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在感情地朗读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生不难理解,正因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老舍先生自然会惊叹,对草原产生无限的热爱之情,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咏诗篇。当然,学生也就很自然地领悟到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了。
第三步:整体回读,拓展延伸,激发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1、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老舍笔下的草原那如诗如画的意境,品读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草原风光图画,引读第一自然段。在优美的旋律中再现草原美景,一定能牵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一整体回读,也将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天碧草共一色,牛羊骏马齐欢吟的美丽画卷。在此意境中,学生定能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草原的无限热爱。
2、写:就当学生沉浸在此意境中时,我趁热打铁,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把自己此时最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定将心中积蓄的情感一吐为快。这一读写结合,将使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个性再次得以释放,此时的课堂也将再次涌动着创造的生命力。
3、背:最后,再次回归整体,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有感情地背诵第一自然段(不能背诵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朗读)。学生深情并茂的诵读,将使他们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再次得以升华。
在本步骤中我用“读、写、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使文字见于书,入于耳,发于心,出于口,口,眼、耳、脑并用,以达到建立语感而融会贯通,心领神会而产生情思共鸣的目的。
第四板块:整合提升,存疑探疑
授课至此,我小结过后,以布置下节课的任务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这美丽的地方,又孕育着怎样的民族呢?老舍先生又是如何表现草原的人情美和风俗美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会会草原上的鄂温克族人民。”
[在课末,这样的疑问设置,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把学生的阅读引向纵深。]
五、板书设计:
14、草 原
风光美 人情美 风俗美
[板书简明完整直观形象,梗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作者的写法。]
以上就是我对《草原》这篇课文的认识和思考,由于时间仓促,不能完全阐述明白,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