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全程复习方略】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8 10: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中国汉字的起源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2)中国古代绘画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特点。
(3)戏曲的起源和京剧的形成发展。
(4)重点掌握各种艺术形式的不同特点。
2.在掌握中国古代艺术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探究思考:
(1)汉字在古代为什么能够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2)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有哪些?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
称为“_________”。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
汉字。
(2)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
发展,总趋势是_________。图画文字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_________。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________。
(2)特点:兼具_________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自发阶段自觉阶段审美功能(3)艺术形式。笔画详备颜真卿柳公权勾连不断审美价值王献之楷书的规矩草书的放纵【思维点悟】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并且我国存在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特点:注重_________,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_______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写意传神山水画成熟人物驭龙图以形写神送子天王图宫廷画院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文人画【易错辨析】文人画并非一种独立的题材
  不要把文人画与人物画、山水画及花鸟画并列,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法。因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文人画体现了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中都能体现,绝不是这三种题材外的另一种题材。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历程:
(1)起源:从___________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朝:_______把戏曲推向了成熟。
(4)明朝。
①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②_____流传甚广。原始的歌舞元杂剧昆曲2.京剧:
(1)背景。
①清朝前期:_____成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
跃。
②乾隆末年:_____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③_____年间:汉剧艺人进京,形成“_________”的局面。
(2)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
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_____。北京徽剧道光徽汉合流京剧(3)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
鑫培等“___________”。
(4)传播。
①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剧种。
②_____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各地有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_____、越剧、川
剧、粤剧和黄梅戏等。同光十三绝民国秦腔一、判断正误
1.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 )
提示: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2.行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欧阳询是著名代表人物。( )
提示: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欧阳询是楷书的著名代表。××3.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
提示: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4.京剧是在明清时期由昆曲代表程长庚等创新而成的全国性
的戏曲形式。( )
提示:京剧是在乾隆、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程长庚是京剧发展成熟过程中“同光十三绝”的代表人物之一。√×二、问题思考
1.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有什么影响?
提示:(1)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隋唐,国家统一繁盛,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3)宋代时市民阶层兴起,通俗文化逐步繁荣,文风很盛,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也是重视个性而忽略法度。
(4)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所以书法更世俗化、平民化,强调个性化创造。2.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风格?
提示:(1)特点: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风格: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不同风格。
3.京剧有什么特色?
提示:京剧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4.影响中国古代书法、戏曲等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关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主题一 中国古代书法的特点?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分析:
1.材料一中的书法是什么字体?这一字体开始盛行于哪一时期?有何特点?
提示:行书。东晋。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2.材料二中的两种字体有何特点?
提示: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注重规范法度。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何特征。
提示: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要点归纳】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主题二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人物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与矫健飞腾的龙凤恰成动静对照。
材料二 材料三 吴道子(约686—760年)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材料四 请分析:
1.材料一中《人物龙凤图》有何特点和艺术价值?
提示:特点: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
艺术价值:帛画《人物龙凤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材料二《女史箴图》的作者是谁?作品体现出作者什么绘画理念?
提示:顾恺之;绘画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3.吴道子的绘画体现出怎样的时代精神?
提示:唐代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使绘画艺术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景象。
4.材料四和材料二在类型上有何不同?有何特点?
提示:不同:材料四绘画属于文人画,材料二绘画属于人物画;
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要点归纳】
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1.(2013·陕西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在全国推行了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统一的文字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小篆为统一的字体。A是商周时期的;C开始流行于东晋;D是隋唐时期的主要字体。故选B。2.(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某同学想学习草书,应选的书法作品是(  )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A是小篆;B是楷书;C是行书;只有D中的字体是草书。3.(2013·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右图作为一则
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可以反映(  )
A.秦代书法篆刻的艺术共融
B.晋代由行入草的书法风貌
C.唐代狂草的抒情写意
D.元代楷书的疏密适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其行书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图中书法体现了行草兼具的特点。4.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B.风俗画,刻画习俗
C.文人画,重视写意 D.人物画,形神俱备
【解析】选C。徐渭是文人画的代表,在他的绘画中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5.下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
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
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解析】选C。本题考查士大夫文人画的特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文人画盛行,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解题关键要注意材料信息,“南宋遗民郑所南”,表明画作的时间是元代。“不写元代年号”,表达对元朝统治的不满。“不画土”,正是画家失去家国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故此画不是景物写实,意境、情感在画外,故排除A、B;士大夫文人画清新淡雅,追求意蕴神趣,非工笔重彩,D错。故选C。6.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材料反映的是(  )
A.清兵入关 B.军机处的设立
C.八股取士 D.徽班进京
【解析】选D。根据材料“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等判断,材料所指是京剧产生、发展时期的概况,故选D。7.(2013·济南高二检测)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图三、图四分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明形成两种画风差异的原因。
(3)依据图五,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解析】第(1)题中图一张旭的《古诗四帖》线条流畅纵情,可以看出其书法书体是草书。图二从颜真卿书法以及其图片上可以看出其特点是结构严谨,笔画详备,因而可以判断是楷书。其时代特征可根据作者所处的时代联系所学知识总结概括。第(2)题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属于风俗画,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则是文人山水画。结合图片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第(3)题联系有关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状况,回答主流形式,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原因。答案:(1)图一:狂放不羁;图二:注重规范法度。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和繁盛。
(2)画风:风俗画、文人山水画。
原因:前者结束五代十国长期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局部统一,商品经济发展。后者国家变乱,民族矛盾尖锐,南宋偏安江南。
(3)小说。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