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 表里的生物第二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4 10: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表里的生物
学习目标:
1.复习回顾,借助思维导图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以辩论赛的形式,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辨析作者童年的发现有没有意义,体会科学探索的可贵。
3.品析人物,结合相关内容,串联起来说说“我”的小科学家潜质。
学习重点:
1.以辩论赛的形式,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辨析作者童年的发现有没有意义,体会科学探索的可贵。
2.品析人物,结合相关内容,串联起来说说“我”的小科学家潜质。
板块一 复习回顾,引发思考
1.借助思维导图,说说主要内容
借助思维导图,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我”小时候一直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一天,“我”听到怀表发出声音,疑惑是什么东西在响,猜测里面有生物。有一次,父亲把表打开给“我”看,发现里面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摆来摆去。有一回,父亲又给“我”看表,告诉“我”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于是,“我”得出结论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2.课文写的是“我”小时候的一次经历,其实这也是“我”一次发现探索的过程!那你觉得“我”的这次发现有意义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小小辩论赛”,说说你的观点。
板块二 辨析意义,体会科学探索的可贵
1.引出话题,明确观点
出示话题:你认为“我”的发现有意义吗?
选择观点。(用手势表明自己的观点。觉得有意义在胸前摆个“ ”,觉得无意义在胸前摆个“X”。
(2)寻找依据。
联系课文和你了解的其他事例,在学习单的“意见椅”中写下你的理由。(注意标上序号,分条论述)
V
(3)梳理统整自己的观点,准备辩论。
2.开展辩论,辩证思考
(1)明确正反双方,人数较少的一方上台,其余留在台下;
(2)先请台上的同学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
(3)台下的同学全体起立,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若理由相似,你觉得无话可说,可随时坐下。
3.教师小结
我们要学会辩证思考,从结果来看,“我”的发现缺乏科学价值,求证的过程也不够严谨科学,所以“无意思”;但是从探究过程看,“我”身上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却是最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本次发现的意义所在!
板块三 品析人物,体会“我”的科学精神
1.你觉得“我”身上具有哪些小科学家潜质?
学习活动三:说说“我”的小科学家潜质 自主学习: ①划一划:找出文中体现“我”小科学家潜质的语句。 ②注一注:用关键词概括“我”的小科学家潜质并批注。 合作学习: ①写一写:小组统整关键词,写在板贴上。 ②说一说:借助图示,有理有据地说说小科学家潜质,每人说一个特点。
2.交流反馈,补充完善。
(出示要求:一人汇报时,一人在ppt上圈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有补充或不同意见,待会儿举手示意。)
关键词预设: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比较执着、大胆猜测、不断求证……
串联起来说一说:我觉得小作者具有小科学家潜质,他爱观察、会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得出自己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年纪虽小,却很善于说明自己的观点。不仅举出这些正面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举出反面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他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会大胆质疑。发现父亲的手表秒钟会自己走动,还会发声,于是大胆猜想“表里有生物”。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他执着地一次次探究,在亲眼看到表里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摆来摆去,又听父亲说这摆来摆去的是小蝎子的尾巴!他才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父亲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3.教师小结
(出示单元篇章页: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正如单元篇章页说的那样,科学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我们要像小作者那样,爱观察,会思考,大胆质疑,不断求证自己的想法。
当然,科学精神不但科学家需要,其实我们普通人也需要!例如我们本文的作者“冯至”,他虽然没有成为一个科学家,却成了诗人、学者!(补充介绍作者“冯至”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坚持发现,坚持探索,相信一定也会有所成就。
4.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16. 表里的生物
正方(过程) 反方(结果)
好奇心强 探究过程 严谨思考
善于观察 科学精神 ? 科学价值
大胆猜测
不断求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