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复习题(含解析)高下学期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复习题(含解析)高下学期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4 10: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处于同一周期的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A>B>C>D.下列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B.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C.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
D.最高价的大小关系是A<B<C<D
2.醛、酮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碳原子,能与很多试剂发生加成反应,下列试剂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不能增长碳链的是
A.氨 B.甲醇 C.氢氰酸 D.甲醛
3.一种契尔马克分子的化学式为 ZX[XYW6],已知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超过 20,W、Y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3:2,Y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 0,Z 的周期序数是族序数的 2 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X>Y>W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X
C.工业上电解熔融 X 的氧化物制备单质 X
D.1mol ZW2和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4.下列关于卤族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都可以与水发生X2+H2OHX+HXO
B.卤素单质都可以与Fe发生2Fe+3X2 = 2FeX3
C.卤素单质都有毒都有颜色
D.已知Cl有两种核素:35Cl和37Cl,所以35Cl2和37Cl2互为同位素
5.《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以硝石、硫磺为主,草木灰为辅……而后火药成声",涉及的主要反应为:S+2KNO3+3CK2S+N2↑+3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K+>S2->O2- 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O=S>C
C.第一电离能:N>O>C>K D.电负性:N>O>S
6.下列各组物质或微粒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的是
A.、 B.、
C.、 D.、
7.X、Y、Z、W均属于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W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5倍,同周期中W电负性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C.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X的氢化物沸点最高、最稳定
D.第一电离能:Z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焰色试验与电子跃迁有关
B.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
C.元素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D.根据对角线规则,H3BO3是弱酸
9.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W的原子序数与其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能为Li
B.原子半径:
C.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10.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安全、高效的点击化学试剂FSO2N3,下列有关元素F、S、O、N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F>O>N>S
B.第一电离能:F>S>O>N
C.最高正价:F>S=O>N
D.S原子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1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单质Z在X单质中燃烧火焰呈黄色,R基态原子p能级有一对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X>R>Z>Y
B.X与Z组成的化合物肯定含有共价键
C.原子半径:Z>R>X>Y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R
1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X
W Y R
Z
A.电负性:W>X
B.第一电离能:WC.五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中,Z形成的单质沸点最高
D.R与其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8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3周期所含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中处于第三能层的电子跃迁到第二能层时会放出能量;
②M能层可以有s、p、d、f能级;
③3pz表示有3个pz轨道;
④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出现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
⑤2s电子云有两个空间取向。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④⑤
二、填空题
15.根据25M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_。
(2)在锰原子的核外电子中,有____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共有_______对成对电子;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价。
16.元素周期表中锑元素的数据如图。
(1)根据锑的价层电子排布式5s25p3可知,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
(2)基态锑原子中有_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这些未成对电子具有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自旋状态。
(3)基态锑原子的5s轨道形状为___________形,该原子最外层电子占有___________个轨道。
(4)Bi在元素周期表中与Sb相邻,位于Sb的正下方。则两种元素的电负性Sb___________Bi;原子半径Sb___________Bi (填“>”或“<”)。
17.将高温水蒸气通到硫氰化钾的表面,会发生反应:4KSCN + 9H2O(g) → K2CO3 + K2S + 3CO2 + 3H2S + 4NH3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各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所涉及的各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其熔沸点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0 mol/L的K2CO3和K2S溶液pH如下:
溶液 K2CO3 K2S
pH 11.6 12.5
K2CO3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从表中数据可知,K2CO3溶液中c(CO32-)_______K2S溶液中的c(S2—)(填“>”“<”或“=”)。
(5)K2S接触潮湿银器表面,会出现黑色斑点(Ag2S),其原理如下:____K2S + ____Ag + _____O2 + _____H2O → _____Ag2S + _____KOH
①配平上述反应________________。
②每消耗标准状况下224 mL O2,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
18.最新报道,我国科学家通过与多个国家进行科技合作,成功研发出铯(Cs)原子喷泉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标志着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已知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IA族,根据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下列内容:
(1)铯的原子核外共有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___.
(2)铯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______色气体,同时使紫色石蕊溶液显______色.
(3)预测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______(填“弱”或“强”).
19.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多种元素由我国科学家代言,如氮、硫、钪(Sc)等。完成下列填空。
(1)钪(S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钪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Sc与第II主族相邻,S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族;钪的最高价态可能是___________。
(2)下列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选项)。
A.原子半径: B.热稳定性:
C.溶解性: D.微粒种类:氢硫酸<氨水
(3)工业上以N2为原料,以、为产品,实现了“向空气要氮肥”的目标。
①在如下价、类二维图中用“→”和途径中间产物的化学式,画出了由N2转化为路径。
②工业上常以氨为原料制硝酸。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硫酸铵[(NH4)2SO4],也称肥田粉,是我国生产和施用最早的氮肥之一、写出硫酸铵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对环境的影响(各一条),并说明理由。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0.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A、B组成的化合物是常见液体,C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D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A、B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B、C的简单离子中,半径较大的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A、B、C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3)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下列叙述能说明E的非金属性强于D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D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E的
b.D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弱于E的
c.D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E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
d.E的单质通入D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中,有D单质生成
21.X值大小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短周期主族元素的X值如表所示:
元素 B C N O F
X值 1.0 1.5 2.0 2.5 3.0 3.5 4.0
元素 P S
X值 0.9 1.2 1.5 a 2.1 2.5 3.0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符号“B”的名称是________;它是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X值大小最可能反映元素下列性质中的_______(填字母)。
a.原子半径 b.失去电子能力 c.得电子能力 d.金属性
(3)预测表格中“a”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
(4)①上述元素中,简单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属于强酸的有_________种(填数字)。
参考答案:
1.B
【分析】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越大,说明元素获得电子的能力强,电负性大,第一电离能大,非金属性强,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边。
【详解】A.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越大,非金属性越强,所以A、B、C、D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A项错误;
B.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越大,电负性越大,所以A、B、C、D四种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弱,B项正确;
C.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越大,第一电离能越大,所以A、B、C、D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C项错误;
D.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越大,说明元素获得电子的能力越强,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左边,最高价态越大,最高价的大小关系是A>B>C>D,D项错误;
答案选B。
2.A
【分析】醛、酮发生加成反应时,羰基中带正电荷的不饱和碳原子与试剂中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带负电荷的氧原子与试剂中带正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
【详解】甲醇、氢氰酸、甲醛中均含有碳原子,与醛、酮发生加成反应后碳原子数增加,能增长碳链。氨不含碳,醛、酮与氨发生加成反应后碳原子数不变,不能增长碳链,故选A。
3.D
【分析】已知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不超过 20,Y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 0,则Y最外层电子数为4,为硅元素;W、Y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3:2, 则W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氧元素;Z 的周期序数是族序数的2 倍,则Z为第四周期的钙元素;CaX[XSiO6]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则X化合价为+3,X为铝元素;
【详解】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Z>X>Y>W,A正确;
B.根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X,B正确;
C.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备单质铝,C正确;
D.CaO2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氧元素化合价由-1变为0、-2,1mol CaO2和足量水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数目为NA,D错误;
故选D。
4.C
【详解】A、单质氟与水反应生成HF和氧气,A错误;
B、碘和铁反应生成FeI2,B错误;
C、卤素单质都有毒都有颜色,C正确;
D、35Cl和37Cl互为同位素,35Cl2和37Cl2均表示氯气分子,不能互为同位素,D错误;
答案选C。
5.C
【详解】A.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K+、S2-核外电子有3层,O2-核外有2层,钾原子序数大于硫原子序数,所以离子半径:S2->K+>O2-,故A错误;
B.氧元素没有最高正价,硫元素最高化合价为+6价,碳元素最高化合价为+4价,故B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IIA、VA族依次为ns的全充满、np的半充满结构,其第一电离能比相邻元素偏高,所以第一电离能:N>O>C>K,故C正确;
D.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减小,所以电负性:O>N、O>S,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A.、是碳元素的同位素,表示两种不同的碳原子,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故A选;
B.、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属于不同单质,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故B不选;
C.、是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C不选;
D.、是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故D不选;
答案选A。
7.C
【分析】X、Y、Z、W都属于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则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X为O;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则Y为S;Y、Z、W处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中W电负性最大,则W为Cl;基态Z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最高能级电子数的5倍,Z的最高能级为3p,Z为P,综上所述,X、Y、Z、W分别为O、S、P、Cl。
【详解】A.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2YO4,故B错误;
C.上述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X(O)的氢化物之间存在氢键,沸点最高,且O的非金属性最强,简单氢化物最稳定,故C正确;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X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P的3p电子半满为稳定结构难失去电子,则第一电离能:Y故选:C。
8.B
【详解】A.金属的电子在火焰的能量作用下会激发到较高能级,变为激发态,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会跃迁回基态,以光能的形式释放能量,故焰色试验与电子跃迁有关,A正确;
B.Al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不是稳定结构,M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是半满的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较大,B错误;
C.元素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C正确;
D.根据对角线规则,B与Si的性质相似,H2SiO3为弱酸,故H3BO3也是弱酸,D正确;
故选B。
9.C
【详解】X的最高正价为+1,属于ⅠA族元素;Y的最高正价为+5,属于ⅤA族元素;Z的最高正价为+4,属于ⅣA族元素;M的最低负价为-3,属于ⅤA族元素;W的最低负价为-2价,属于ⅥA族元素;
A. 由题图知原子序数;,则M为P,Y为N,Z为Si,W为S,X为Li或H,则X可能为Li,故A正确;
B. M为P,W为S,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故B正确;
C. X为H或Li,中X原子最外层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 Y为N,M为P,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故D正确;
故选C。
10.A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O>N>S,则元素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F>O>N>S,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IIA、第V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全满、半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比同一周期相邻元素的大,故这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F>N>O>S,B错误;
C.在化合物中F没有正价,O一般情况下也没有正价,C错误;
D.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F原子只有1个,S原子和O原子均有2个,N原子有3个,所以N原子未成对电子数最多,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1.C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X为O,单质Z在X单质中燃烧火焰呈黄色,则Z为Na,Y为F,R基态原子p能级有一对成对电子,则R为S。
【详解】A.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因此电负性:F>O>S>Na,故A错误;
B.X与Z组成的化合物Na2O中不含共价键,故B错误;
C.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Na>S>O>F,故C正确;
D.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H2S,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D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R为元素、Z为元素、Y为S元素、W为P元素、X为N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呈增大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呈减小趋势,所以电负性: ,故A项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V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第一电离能: ,故B项错误;
C.在常温下为液体,而S和P在常温下为固体,所以五种元素的单质中,沸点最高的不是,故C项错误;
D.R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为36,R与其同主族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18,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13.A
【详解】A.同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大,A正确;
B.由于镁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而铝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1,故铝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镁的,B错误;
C.同周期中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大,C错误;
D.钾比镁更易失电子,钾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镁的,D错误;
故选A。
14.B
【详解】①原子中处于第三能层的电子跌迁到第二能层是由能量较高的能层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能层,会放出能量,①说法正确;
②M能层有s、p、d 3个能级,没有f能级,②说法错误;
③3pz表示第三能层的pz轨道,③说法错误;
④同一能级上的同一轨道上最多填充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即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出现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2个电子,④说法正确;
⑤2s电子云为球形对称,⑤说法错误;
答案B。
15.(1)
(2) 25 10 5 +7
【详解】(1)25Mn位于第四周期第VIIB,价层电子为3d54s2,其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2)锰原子中共有25个电子,故有2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其基态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除3d轨道上的都是孤电子外,其它每个轨道上都是成对电子,故有10对成对电子,5个未成对电子;最高化合价+7价。
16.(1) 五 ⅤA
(2) 3 相同
(3) 球 4
(4) > <
【详解】(1)根据锑的价层电子排布式5s25p3可知,锑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其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ⅤA族。答案为:五;ⅤA;
(2)基态锑原子中5p轨道上的3个电子都是成单电子,所以有3个未成对电子,依据洪特规则,这些未成对电子具有相同的自旋状态。答案为:3;相同;
(3)基态锑原子的5s轨道形状为球形,该原子最外层电子共占有5s、5p轨道上的4个轨道。答案为:球;4;
(4)Bi在元素周期表中与Sb相邻,位于Sb的正下方。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则两种元素的电负性Sb>Bi;原子半径Sb<Bi。答案为:>;<。
【点睛】依据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同一电子亚层时,总是尽可能占有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17. S2- O>N>C CO2 NH3 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熔沸点低 CO32- + H2OHCO3- + OH- > 2 4 1 2 2 4 0.04NA
【分析】(1)4KSCN + 9H2O(g) → K2CO3 + K2S + 3CO2 + 3H2S + 4NH3所涉及的元素有:K、S、C、N、H、O。
(2)非电解质前提必须是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3)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其熔沸点低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熔沸点低。
(4)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
(5)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
②根据2K2S + 4Ag + O2 + 2H2O = 2Ag2S + 4KOH分析解答。
【详解】(1)4KSCN + 9H2O(g) → K2CO3 + K2S + 3CO2 + 3H2S + 4NH3所涉及的元素有:K、S、C、N、H、O、钾离子和硫离子都是三个电子层,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大,离子半径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S2-,属于第二周期元素的有C、N、O、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O>N>C,故答案为S2-;O>N>C。
(2)非电解质前提必须是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故答案为CO2 、NH3。
(3)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其熔沸点低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熔沸点低,故答案为;二氧化碳属于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小,所以熔沸点低。
(4)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溶液呈碱性, CO32- + H2OHCO3- + OH-,由表中数据可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0 mol/L的K2CO3和K2S,K2S溶液的PH值大,所以硫离子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c(CO32-)>c(S2—),故答案为 CO32- + H2OHCO3- + OH- ;>。
(5)①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个数守恒,配平该反应方程式为:
2K2S + 4Ag + O2 + 2H2O = 2Ag2S + 4KOH,故答案为2 4 1 2 2 4;
②标准状况下224 mL O2的物质的量为0.01mol,2K2S + 4Ag + O2 + 2H2O = 2Ag2S + 4KOH,该反应每消耗1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 故每消耗0.01mol O2,转移的电子数为0.04mol,即0.04NA,故答案为0.04NA。
18. 6 1 无 蓝 强.
【详解】(1)铯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第ⅠA族,则铯的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1,故答案为6;1;
(2)金属性Cs>Na,与水反应更剧烈,反应为2Cs+2H2O=2CsOH+H2↑,生成氢气和碱,则观察到无色气体生成,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故答案为无;蓝;
(3)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铯单质的还原性比钠单质的还原性强,故答案为强。
19.(1) 4s2 ⅢB +3
(2)C
(3)4NH3+5O24NO+6H2O
(4) 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硫酸铵遇碱时放出氨气,所以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 不宜长期施用;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所以不宜长期施用
【解析】(1)
钪(S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由此可知钪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
Sc与第II主族相邻,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S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IIIB,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仅最外层的2个4s电子容易失去,次外层3d上也可能会失去1个电子,元素最高价态一般与族序数相同,故其可能的最高价态为+3价。
(2)
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N、O是第二周期元素,S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r(O)<r(N)<r(S),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S<N<O,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S<NH3<H2O,B错误;
C.H2S能溶于水,而NH3极易溶于水,所以在水中的溶解性:H2S<NH3,C正确;
D.H2S溶于水,与水反应产生氢硫酸,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生的氢硫酸是二元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分步进行,且在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电离产生H+、OH-,溶液中含有的微粒种类有:H2S、H2O、H+、HS-、S2-、OH-,可见该溶液中含有6种微粒;NH3溶于水得到氨水,NH3与水反应产生NH3 H2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产生的NH3 H2O是一元弱碱,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产生、OH-,同时溶液中存在水的电离平衡,电离产生H+、OH-,故氨水中存在微粒种类有:NH3、NH3 H2O、H2O、、H+、OH-,也是6种微粒,可见氢硫酸与氨水种类相同,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
NH3具有还原性,可以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NO、H2O,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NH3催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4)
硫酸铵[(NH4)2SO4]中含有农作物生成需要的氮元素,所以硫酸铵[(NH4)2SO4]又称肥田粉,但由于该铵盐与碱混合会发生反应产生NH3,导致大气污染,因此不要与碱性物质混放或混用;硫酸铵[(NH4)2SO4]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若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土地板结成块,所以不宜长期施用。
20. 第二周期VIA族 O2- 离子键、共价键 H++OH-=H2O d
【分析】由题干可知,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常温下,A、B组成的化合物是常见液体H2O,故A为H,B为O,C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故C为Na,D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故D为S,故E只能是Cl,据此进行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B是O元素,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VIA族;A、B即H和O组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即H2O2,故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第二周期VIA族;;
(2)B、C的简单离子即O2-和Na+,两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其半径与核电荷数有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半径较大的是O2-;A、B、C三种元素即H、O、Na组成的化合物为NaOH,故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故答案为:O2-;离子键、共价键;
(3)C、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NaOH和HClO4,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答案为:H++OH-=H2O;
(4)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一致,故D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E的,说明D的非金属强于E,a不合题意;
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与非金属性一致,故D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弱于E的,不能说明D、E的非金属性强弱,b不合题意;
c.物质的状态是物理性质,非金属性是化学性质,二者不相关,故D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E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不能说明D、E的非金属性强弱,c不合题意;
d.E的单质通入D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即Cl2+H2S=2HCl+S,有D单质生成,说明Cl2的氧化性强于S的,元素单质的氧化性与非金属性一致,故说明E的非金属性强于D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 硼 非金属 c 3
【详解】(1)元素符号“B”的名称是硼,硼是非金属元素,故答案为:硼;非金属;
(2)由表X的值,同周期从左至右,X的值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往下,X的值逐渐减小,所以X反映的是元素的非金属性或得电子的能力,故答案为:c;
(3)根据元素周期律,硅的非金属性或得电子的能力应强于铝,弱于磷或碳,所以1.5<a<2.1,故答案为:1.5<a<2.1;
(4)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由表可知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对应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F,故答案为:HF;
②元素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也就是Li、Na、Mg、Al四种元素中X值最小的钠,碱性最强的物质是氢氧化钠,NaOH的电子式:,高氯酸、硫酸、硝酸是强酸,所以属于强酸的有3种,故答案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