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9张PPT。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分层依据:________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2.结构划分
(1)地壳:地表至________面之间的部分,由岩石组成,平均厚度为________千米。地震波 莫霍 17上地幔 岩浆 古登堡 古登堡 高度降低对流运动天气 高度递增水平运动臭氧航空飞行电离层无线电波1.教材第24页“图1-4-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
提示:充分利用该图,了解基本概念,如地震波、横波和纵波的特征、不连续面等。分析波速的变化,推测原因,划出内部圈层。
2.教材第26页“图1-4-3干洁空气的组成(按体积比构成)”、 教材第28页“图1-4-6地球上淡水的构成”
提示:通过图示了解大气和地球上淡水的组成成分及比例,注意掌握饼状图的阅读方法。
3.教材第27页“图1-4-5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提示:通过此图进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与仅靠文字说明相比,很容易把比较复杂的知识梳理成一个体系。海洋底部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研究人员通常假设海洋的深度的变化与海底的年代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新的发现显示,太平洋深度的起伏实际上与灼热的地幔(即地壳之下的部分)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与地壳的年代没有关系。Claudia Adam和Valrie Vidal对超过770个海洋深度的纵剖图进行了分析,它们覆盖了整个太平洋板块,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地球的岩石圈(即地球坚硬而且刚性的外层)的演化。人们已知这些被研究的地方的下面有着灼热的地幔。 海洋底部会因地幔变化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地球的内部圈层有何特点?【例证1】(2014年西安期末)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2)题。(1)岩石圈位于( )
A.①的顶部和②的全部
B.②全部
C.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2)图中①表示( )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答案:(1)C (2)B【练习1】人类不仅根据对地震波的研究,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知识;还利用地震波来寻找地下矿藏。读图,回答(1)~(3)题。地震波波速和地球内部构造图 (1)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④和③传到①时,波速突然增加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下降
D.①和②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2)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3)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a
B.b
C.c
D.d【答案】(1)B (2)D (3)A [根据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可判断③④分别代表横波、纵波,①②分别代表莫霍面、古登堡面,纵波能通过三态物质,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莫霍面下,纵、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增加。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莫霍面以上为地壳部分,地幔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石油是液体,横波不能通过,纵波通过时波速也迅速下降,A图表示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由岩石构造进入石油矿藏时,横波立即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的状况,所以是正确的。]1.两种地震波的比较
2.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特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各圈层在深度、组成物质及特征方面的不同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
1.地壳“厚薄”歌
大陆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2.歌诀记忆“地震波的传播特性”
地震双波分横纵,速因介质而不同。固快液降气最慢,介质弹性降低成。
【特别提醒】
岩石圈≠地壳
(1)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的总称。
(2)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据台湾“中广网”8月27日报道,受到太阳活动减弱的影响,地球大气圈高层的暖层变小了。刊登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上的研究指出,太阳能量在2012年到2013年间不寻常的减弱,暖层也因冷却而收缩。暖层在距离地球90千米~480千米的上空,位于大气和太空的交界处,它会受到太阳周期活动影响。太阳活动剧烈的时候,紫外线会让它产生热胀作用,太阳活动弱的时候,它就会冷缩。 大气圈暖层收缩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探究:
地球的大气有何特点?
【例证2】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为大气圈 B.A为水圈
C.E、F合为岩石圈 D.B为生物圈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D层 D.图中G层答案:(1)D (2)A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练习2】读“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回答(1)~(3)题。
(1)乙圈层的主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2)丙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1.地球的外部圈层
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2.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及运动状况,可将大气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1)对流层
讨论:(过程理解) (2)平流层
讨论:(过程理解)一、选择题
1.位于a和b两个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答案】B [a为古登堡面,b为莫霍面,位于二者之间的为地幔]。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第2~5题。
2.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 .2个 B.3个
C.4个 D.5个
3.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4.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2.C 3.B 4.C 5.B [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二、综合题
6.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层________部冷________部热,气流以________运动为主。
(2)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____层。现代飞机最好在________层飞行,因为该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中有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________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复杂的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层。(填写字母)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高度,A、B、C表示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的曲线反映了气温变化的特点。
【答案】(1)下 上 水平 (2)A B 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 B C A教材第24页探索
提示:主要手段是借助摇晃箱子,根据箱子内物体与箱子之间碰撞的声音信息进行分析。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主要是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情况,对地球内部进行研究的。教材第24页学习指南
提示:地球具有圈层结构,从外部到内部可以分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个圈层,其中前三者为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后三者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材第29页思考
提示:“生物圈2号”实验的意义在于模拟类似于地球可供人类生存的环境。但是在现有科技水平条件下还无法实现。教材第29页复习题
提示:1.地壳和地幔之间存在一个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存在一个古登堡面。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的厚度在各处是不均一的,一般来说,大洋地壳较薄,大陆较厚。与地壳相比,地幔的化学组成变化不大,但其温度、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变化较为显著,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可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呈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金属球。2.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氩等。根据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可将大气圈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呈明显递增趋势,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单一。高层大气密度非常小,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3.水圈是由陆地水、大气水和海洋水组成的,其中以海洋水为主;陆地水包括河、湖、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和矿物水等。
4.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它渗透在整个水圈以及大气圈的下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总计约30千米,但其最活跃的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和水面以下各百余米左右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