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送别角(40°30′S,174°41′E)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这里是新西兰南岛的最北端。下图示意送别角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塑造送别角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物理风化 C.冻融风化 D.海浪侵蚀
2.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送别角地貌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崖、海蚀柱 B.海滩、滩涂 C.潟湖、海积阶地 D.沙坝、沙嘴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光照 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下图为某地沙丘景观图,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四幅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中,能正确示意上图景观的是( )
A. B. C. D.
6.该地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大致是( )
A.西北—东南方向 B.东北—西南方向 C.东西方向 D.南北方向
图为我国某地貌景观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地貌( )
①迎风坡坡度陡 ②背风坡坡度陡 ③为风成地貌 ④为流水地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若图中箭头代表北,则该地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下图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9.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溶蚀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10.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000米长的“巨人之路”。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巨人之路”的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 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
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 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
12.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是( )
A.变质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喷出岩
13.构成“巨人之路”岩石最重要的特征是( )
A.层理构造 B.气孔构造 C.坚硬致密 D.含有化石
地球表面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风化作用和搬运作用 B.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C.地壳运动和固结成岩作用 D.侵蚀作用和火山活动
15.由安第斯山的形成和菲律宾火山喷发可知( )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菲律宾火山喷发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安第斯山的形成体现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二、综合题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名称为____地貌,在我国的____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___和____(举两例)。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Ca(HCO3)2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作用。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17.甲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乙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甲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重熔再生的是____;属于变质作用的是____;表示固结成岩作用的是____;表示冷却凝固的是____;表示地壳隆起的是____。
(2)在甲图中,C所属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岩石有____;D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E所属的岩石类型是____。
(3)在乙图中,A、B两处岩石中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处;C处地貌名称是____,其形成的原因为____。
18.读图,完成问题。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
(1)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老或者新?判断理由是?
(2)A,B两处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分别是?请简要分析A、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
(3)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哪种?其原因是?
(4)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中的哪一地?原因是?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1.该地位于新西兰,终年温和多雨,物理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影响小,B、C错误;送别角位于新西兰沿海地区,是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地貌,风力侵蚀作用对送别角的塑造影响较小,A错误,D正确。所以选D。
2.海滩、滩涂、渴湖、海积阶地、沙坝、沙嘴等都属于海积地貌。送别角为海浪侵蚀地貌,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作用,可使两侧海蚀穴蚀穿而成的拱门状,称海蚀拱桥或海穹。海蚀拱桥的拱桥发生崩落,残留于海中的柱状岩石,叫做海蚀柱。海蚀柱下部经侵蚀变细,形成形似蘑菇的海蚀柱,即海蚀蘑菇石。
3.A 4.D
【解析】3.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由于流水对岩石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地下发育溶洞,A正确;喀斯特地貌一般更多分布在湿热的气候区,不会有冰川广布的现象,B错;顶平坡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与图示地貌不符,C错;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平原地区的特征,由图示可见,该地区山地地形居多,受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土壤相对较差,D错。故选A。
4.喀斯特地貌即岩溶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此可知,岩石的性质,水文条件和气候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而地形、土壤、光照对其形成影响弱。综上可知,ABC错,D对。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形成主要原因:一、 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就是可溶性岩石的存在。二、 岩石要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三、 流水的动力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对喀斯特地貌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四、气候的影响,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
5.A 6.B
【解析】5.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示沙丘景观为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沙丘两端(两翼)向背风方向延伸;背风坡坡度较陡,等高线较密集。该地盛行西北风,故西北坡为迎风坡,坡度缓,等高线稀疏;沙丘两端向背风方向(东北和西南)方向延伸;东南坡为背风坡,坡度陡,等高线密集。A图符合该规律,A正确;B图中盛行风向应为东北风,B错误;C、D图不符合新月形沙丘的形态特点,C、D错误。故选A。
6.沙丘链为多个相似的新月形沙丘沿相同的延伸方向延伸成近似一条直线,延伸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垂直。当地盛行西北风,故沙丘链延伸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沙丘两端(两翼)向背风方向延伸。
7.C 8.B
【解析】7.图示地貌为新月形沙丘,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迎风坡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故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所以选C。
8.图示为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图中A坡坡度缓,为迎风坡,其朝向东南方向,说明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风,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所以选B。
【点睛】由于沙堆使地面起伏,风沙流经过沙堆时,使近地面风速发生变化,从而使气压分布不同。在沙堆顶部,风速较大,空气压力较小;在沙堆的背风坡,风速较小,空气压力较大。从沙堆顶部和绕过沙堆两侧来的气流在沙堆背风坡产生涡流,并将带来的沙粒堆积在沙堆后的两侧,在沙堆背风坡形成马蹄形小洼地。如果风速和沙量继续加大,沙堆背风坡的小凹地将进一步扩大,从沙堆顶部和两侧带来的沙粒在涡流的作用下不断堆积在沙堆后部的两侧,形成幼年型新月形沙丘。幼年型新月形沙丘进一步扩大增高,使气流通过它的顶峰附近和背风坡坡脚时,产生更大的压力差,从而在背风坡形成更大漩涡,使原有浅小马蹄形洼地扩大,从迎风坡吹越沙丘顶的流沙,只在沙丘顶部附近的背风坡处堆积,沙粒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再被涡流吹向两侧堆积,这时就形成典型的新月形沙丘
9.D 10.C
【解析】9.魔鬼城是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和气候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力将山地岩石侵蚀成城堡或者怪石嶙峋的模样,所以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D正确;流水作用多发生在湿润或者半湿润地区,AB错误,冰川侵蚀所发生在高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区,C错误。故选D。
10.乌尔禾魔鬼城的地貌主要是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照充足,风力强,C正确;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是青藏高原特征,A错误;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是横断山区特征,B错误。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是温带季风区的特征,D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区别风力沉积和风力侵蚀是不同的,风蚀是对岩石的破坏,岩层的剥落,而风积作用是沉积,比如风积地貌主要是指沙漠地区的沙丘等。
11.C 12.D 13.B
【解析】11.由材料信息“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2.由上题分析可知,“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3.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A、D两项错误;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凝形成的,在岩浆冷却过程中,岩浆中大量挥发性成分快速逸出,从而形成气孔构造,故B项正确;喷出岩因多气孔,一般不具有坚硬致密的特征,C项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玄武岩、流纹岩、花岗岩等)、沉积岩(页岩、石灰岩等)和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等)。其中岩浆岩是三大类岩石的主体。
14.B 15.D
【解析】14.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B正确。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侵蚀作用等均属于外力作用。故选B。
15.安第斯山的形成经历了上千万年的时间,菲律宾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因此,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D正确,AB错。菲律宾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C错。故选D。
【点睛】对于内力与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关系,可以用辩证法的思想加以认识。内力与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作用使得地表形态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削高补低”,使地表趋于平缓。同时,内力与外力中,内力占据主导作用,但在不同的地质年代阶段,内力与外力对某地区地表形态的影响强度不同,如黄土高原目前以外力作用为主(矛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主次关系可以相互转换)。
16.(1) 喀斯特(或岩溶) 云贵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 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分析】本题以喀斯特地貌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喀斯特地貌分布、成因、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图示地貌为石灰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桂林山水和南路南石林、七星岩等。
(2)其中石钟乳是碳酸钙沉积形成的,可用方程式B表示,为流水的沉积(淀积)作用;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可用方程式A表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含有二氧化碳的地下水沿着地下细小的裂隙流动,并对可溶性的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水的增加)和地下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与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17.(1) ⑥ ⑤ ④ ① ②
(2) 玄武岩 沉积岩 变质岩
(3) A 沙丘 风力沉积
【分析】本题以岩石圈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地质循环、岩石类型、岩石特征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读图可知,沉积物通过④形成沉积岩D,④为固结成岩作用;DC岩石能形成E,沉积岩能再形成的只能是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变质岩E除了受到隆起抬升外力侵蚀之外,还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A,⑥为重熔再生;A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BC,①为冷却凝固,沉积岩和变质岩受到地壳隆起抬升到地表后,才能受到外力侵蚀,②是地壳隆起抬升,③是外力侵蚀。
(2)
据上题分析可知,BC两种岩石是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因为C可以直接受到外力侵蚀,因此断定其为位于地表,是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是典型代表,B是侵入型岩浆岩;D是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是沉积岩,E是沉积岩和岩浆岩变质作用形成,是变质岩。
(3)
据所学可知,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A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是沉积岩,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B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没有化石;C位于地表,有沙粒堆积,地貌为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18.(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分析】本大题以宁夏平原为背景,涉及宁夏平原的成因、等高线判读、沉积物特征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能力,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学科素养。
(1)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可知,从内力作用来看,宁夏平原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从外力作用来看,地堑构造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最终形成现在的宁夏平原。
(2)
由等高线示意图可以看出,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侵蚀为河谷,地势比两侧低,所以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CD处等高线向冲积扇延伸方向凸出,也就是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所以CD处等高线向冲积扇延伸方向凸出。
(3)
由P地区等高线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AB段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大,水流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到CD段,等高线稀疏,地势缓,流速慢,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19.(1)新。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
(2)A处为背斜,山谷,其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B处为向斜,山岭,其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层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
(3)花岗岩层。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
(4)C。C地地下有断层构造,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分析】本题以“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质构造的判断和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综合思维的素养。
(1)
读图,根据图中岩层沉积顺序,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新,理由是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
(2)
根据所学地质构造知识,观察图示,A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地形成因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B处的岩层向下凹陷,地质构造属于向斜,地形是山地;地形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成山岭。
(3)
古生物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花岗岩为岩浆岩,所以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
(4)
大型工程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读图C处是断层,所以选C,原因是断层构造,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