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一课鸦片战争(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上第一课鸦片战争(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8 08: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趣味历史—— 中国近代如何不堪回首1840年到1860年的殖民侵略 ——把鼻涕一把泪事件一:虎门销烟过程中,有位官员直接就被臭死,他大喊道:“好臭啊。”然后就呕吐不止,三天后就离开了人世,可见“鸦片的危害有多大啊。”鸦片战争事件二:《南京条约》签订时,竟然没有一位中国官员懂得英语的,主要靠马儒翰、郭士立、罗伯聃三人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而这三个人都是外国人,中国官员对内容提出不满时,只能得到“该夷不允。”就是免谈,真是丢人丢到家了,所以,没文化,会被人骗啊南京条约事件三:鸦片战争开始20年后,有两个外地贼来到圆明园打劫,这是中国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的一难。他们满身挂满金银珠宝,就如下图的“小黄人”,所以没文化,会被人欺负啊。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原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踢开中国的门)
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硝烟(林则徐是我老乡)英国背景:林则徐虎门销烟(评价林则徐)过程侵略者封锁珠江口占领香港岛攻陷定海侵入南京长江江面结果英国伤亡523人(阵亡69人)
中国伤亡22790人
中国惨败,签订《南京条约》(不忍直视)
影响1、是中国近代史开端。2、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封锁珠江口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封锁珠江口占领香港岛攻陷定海封锁珠江口侵入南京长江江面占领香港岛攻陷定海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形势图1840年1841-1842年英军入侵的时间和路线中英《 南 京 条 约 》及其附件简表《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2100万银元约合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31个银元约合0.73两白银相当于1533万两白银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掏腰包的最终是我们祖宗)广州福州厦门宁波鸦片战争形势图上海最能体现侵略者的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要求修约遭拒(卑鄙、无耻)经过英法侵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广州→大沽→天津:
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结果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这就是历史的账本,别人欠我们的)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要求修约遭拒(卑鄙、无耻)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要求修约遭拒(卑鄙、无耻)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清政府内忧外患兴起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准备:创立拜上帝教
发动:广西金田村起义(金色的田野,穷得要死)
1851年 洪秀全(没读好书,就造反,结局不说)发展1853年 攻占南京 定都 
1860年 上海青浦 打败洋枪队
1862年 浙江慈溪 击毙华尔(老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大肆侵占中国领土。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面积最多(黑龙江以北),有60万,(日本领土才37万平方千米。)
  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猜一猜,猜中没奖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 A.鸦片战争1840年????????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 C.中法战争1883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B“来,哥们,吸支烟。”抽完后,然后猛揍你一顿。所以,分你烟抽的不一定是兄弟。请回答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那些鸦片(那些烟)
B、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打劫和抢夺市场)
C、为了割地
D、为了赔款B有些事情开玩笑可以,不要当真……以下事情不能当真的是(就是错误的)( )
A、英法联军说火烧圆明园是八国联军干的
B、广西金田村起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
C、太平军杀死了“常胜军”的头头华尔
D、《瑷珲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
A“回忆就像烙印,碰了它会疼。”下列回忆顺序正确的是( )
A、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军击毙华尔
B、太平军击毙华尔、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C、第一次鸦片战争、金田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
D、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金田起义C请看右图,你会发现,有好多动物来到我们中国,但这不是把中国比喻成动物园哟,比如那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比喻的是法国佬。那么上方的棕熊和下方的狮子分别比喻什么国家?请用史实说明。
请仔细看下图,告诉了我们中国这是雄鸡是怎么变成的。中国这里一块肉那里一块肉地割走,有种让大家莫名心痛的感觉,那么你最心痛的是哪一块肉,为什么?谢谢捧场!今天到此结束,预告: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大清王朝为了保住江山社稷,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