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室温下,将1molCu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ΔH1,将1mol的Cu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ΔH2;将1molCuSO4·5H2O加热到45℃时,失去两分子水、热效应为ΔH3;继续加热113℃时,再失去两分子水、热效应为ΔH4;最后加热到258℃以上,能脱去最后一分子水、热效应为ΔH5。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ΔH1<ΔH3+ΔH4+ΔH5 B.ΔH2=ΔH3
C.ΔH1+ΔH3+ΔH4+ΔH5=ΔH2 D.ΔH1+ΔH2=ΔH3+ΔH4+ΔH5
2.已知:H2O(g)=H2O(l) △H1= -Q1kJ·mol-1
C2H5OH(g)=C2H5OH(1) △H2=-Q2kJ·mol-1
C2H5OH(g)+3O2(g)=2CO2(g)+3H2O(g) △H3=-Q3kJ·mol-1
若使23g液态酒精完全燃烧,最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为(单位为kJ)
A.Q1+Q2+Q3 B.0.5(Q1+Q2+Q3)
C.0.5Q2-1.5Q1-0.5Q3 D.1.5Q1-0.5Q2+0.5Q3
3.已知:①CH3OH的燃烧热为;
②中和热为;
③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碘化钠稀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立即生成大量紫黑色固体
B.中和热测定时环形玻璃搅拌棒要不断顺时针搅拌,目的是为了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C.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变红,说明样品变质
D.向分别装有1g 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温度高的为Na2CO3
5.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kJ·mol-1,若将含1mol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285.8kJ·mol-1
6.用CH4催化还原NO2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H=-574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H=-1160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反应①可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H<-574kJ·mol-1
B.反应①②转移的电子数相同
C.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173.4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物质的量为0.80mol
7.已知: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Si—Si键,1molSiO2中含有4molSi—O键。有关键能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Si—O O=O Si—Si
键能/kJ·mol-1 x 500 180
晶体硅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Si(s)+O2(g)=SiO2(s) ΔH=-990kJ·mol-1,则表中的x的值为
A.462.5 B.460 C.920 D.423.3
8.已知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1molS(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SO2(g)放出的热量小于297.0kJ
B.在相同条件下,SO2(g)比SO3(g)稳定
C.S(s)与O2(g)反应生成SO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3(g)ΔH=+395.7kJ·mol-1
D.一定条件下1molSO2(g)和molO2(g)反应生成1molSO3(l)放出热量大于98.7kJ
9.如图,I是恒压密闭容器,II是恒容密闭容器。其它条件相同时,在I、II中分n别加入2molX和2molY,起始时容器体积均为VL,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2X(?)+Y(?) aZ(g)。此时I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若X、Y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II>I,
B.若X、Y不均为气态,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I>II
C.若X为固态,Y为气态,则I、II中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相同
D.平衡时I容器的体积小于VL
10.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瓶后,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高温条件(N2(g)+3H2(g) 2NH3(g)△H<0)
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11.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由硫或硫铁矿通过反应可得,催化氧化生成,再用浓硫酸吸收得发烟硫酸(),发烟硫酸与水反应可得硫酸。“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利用硫酸、碘等来获取氢能源方法。下列有关接触法制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硫铁矿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升高接触室中气体的温度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C.将从吸收塔底部通入,浓硫酸从塔顶喷淋,提高了的吸收率
D.将全部转化为需消耗
12.在1100℃,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FeO(s)+CO(g) Fe(s)+CO2(g) △H=a kJ/mol(a >0),该温度下K=0.26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小于a kJ
B.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C.若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则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若c(CO)=0.100 mol/L,则c(CO2)=0.0263 mol/L
13.对于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熵增大反应(即) B.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能自发进行
C.增加,该反应平衡向右移动 D.升高温度,均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14.对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3A(g)+B(g) 2C(g)+2D(g),若增大压强,则所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不发生移动
C.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SO2的催化氧化反应,增大容器内压强,反应速率不一定改变。
D.NH3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的速率减慢
二、实验题
16.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25 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
(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实验数据如表:
温度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H2SO4 NaOH 平均值
1 26.2 26.0 26.1 29.5
2 27.0 27.4 27.2 32.3
3 25.9 25.9 25.9 29.2
4 26.4 26.2 26.3 29.8
①根据上表可知:温度差平均值为_______
②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与理论值有偏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A.用量筒量取硫酸溶液仰视读数
B.大烧杯上硬纸板没盖好
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
D.测量完硫酸溶液温度的温度计直接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17.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5%溶液,各滴入2滴1mol/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气泡的量增大
②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5%溶液和5mL10%溶液 两试管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滴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中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试剂和仪器)。
(3)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8.请回答以下有关能源的问题: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___________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③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2)打火机使用的燃料一般是丙烷(C3H8)。
①已知11g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请写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可以得到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kJ·mol-1
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ΔH=___________
(3)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1,H—N键的键能为391kJ·mol-1,根据化学方程式:N2+3H2 2NH3 ΔH=-92.4kJ·mol-1
①请计算出N≡N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
②若向处于上述热化学方程式相同温度和体积一定的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92.4kJ(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19.Ⅰ.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已知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乙判断,在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
②、、对应的平衡状态中,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是状态________。
③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用“”“”或“”连接)。
Ⅱ.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发生反应: ,如图丙所示为气体分解生成和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________(填“”“”或“”)0。
(2)图丙中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图丙中点对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①CuSO4·5H2O(s)=CuSO4(aq)+5H2O(l)ΔH1>0
②CuSO4(s)=CuSO4(aq)ΔH2<0
③CuSO4·5H2O(s)=CuSO4·3H2O(s)+2H2O(l)ΔH3>0
④CuSO4·3H2O(s)=CuSO4·H2O(s)+2H2O(l)ΔH4>0
⑤CuSO4·H2O(s)=CuSO4(s)+H2O(l)ΔH5>0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③+④+⑤即得到①,则ΔH1=ΔH2+ΔH3+ΔH4+ΔH5,因此ΔH1<ΔH3+ΔH4+ΔH5一定是正确的。
答案选A。
2.D
【详解】设反应H2O(g)=H2O(l) △H1=-Q1kJ·mol-1为①式,反应C2H5OH(g)=C2H5OH(1) △H2=-Q2kJ·mol-1为②式,反应C2H5OH(g)+3O2(g)=2CO2(g)+3H2O(g) △H3=-Q3kJ·mol-1为③式,反应C2H5OH(l)+3O2(g)=2CO2(g)+3H2O(l)可由3×①+③-②得到,因此该反应的△H =3×△H1+△H3-△H2=-3Q1-Q3+Q2=-(3Q1-Q2+Q3),23g酒精的物质的量为=0.5mol,因此放出的热量为1.5Q1-0.5Q2+0.5Q3,故选D。
3.C
【详解】A.CH3OH燃烧热是1 mol甲醇完全燃烧产生CO2、液态H2O放出的热量,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反应的物质多少呈正比,则,A错误;
B.NH3·H2O是弱电解质,电离吸热,则其与酸反应放出热量小于57.3 kJ,放出的热量越少,反应热就越大,故,B错误;
C.H2O的稳定状态是液态,由于1 mol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放出44.0 kJ的热量,因此若CH3OH燃烧反应产生的气态水,则其反应放出热量Q=725.76 kJ-2×44.0 kJ=637.76 kJ,故,C正确;
D.强酸、强碱发生中和反应产生1 mol 液态H2O放出热量57.3 kJ,则1 mol液态 H2O电离产生H+、OH-会吸热57.3 kJ,所以可得,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4.D
【详解】A.碘单质是紫黑色的晶体、能溶于水形成黄色的碘水溶液,向碘化钠稀溶液中加入新制氯水,一开始溶液颜色加深、不会立即生成大量紫黑色固体,A错误;
B.为了混合均匀,充分反应,中和热测定时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操作方法是:上下移动, B错误;
C.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必定变红,因为酸性环境下硝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故不能说明样品变质,C错误;
D. 向分别装有1g 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碳酸钠溶解时放热较多,则温度高的为Na2CO3,D正确;
答案选D。
5.C
【详解】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由于硫蒸气能量较大,则前者放出热量多,A项错误;
B.由C(石墨)→C(金刚石) 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的能量较高,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项错误;
C.CH3COOH的电离过程吸热,则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C项正确;
D.2g H2的物质的量为1mol,2mol氢气放出热量为285.8kJ×2=571.6kJ,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H=-571.6kJ·mo-1,D项错误;
答案选C。
6.D
【详解】A.根据反应①可知,当生成液态水时,由于气体转化为液体时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更多,放热越多,焓变越小,A正确;
B.物质的量相等的甲烷分别参加反应①、②,C元素的化合价均是从-4价升高到+4价,所以转移电子数相同,B正确;
C.标准状况下4.48L甲烷的物质的量是0.2mol,还原NO2至N2,放出的热量为kJ/mol×0.2mol=173.4kJ,C正确;
D.0.2mol甲烷还原NO2至N2,C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升高到+4价,所以转移电子总数是0.2mol×8=1.6mol,D错误;
答案选D。
7.A
【详解】Δ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1mol Si中含有2mol Si—Si,1mol SiO2中含有4mol Si—O,则,解得x=462.5,答案选A。
8.D
【分析】由图可知,1molS(s)与O2(g)完全反应生成SO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SO2(g)△H=—297.07kJ/mol,1molSO2(g)和molO2(g)反应1molSO3(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O2(g)+O2(g)SO3(g)△H=—98.7kJ/mol。
【详解】A.物质的量相同的 S(g)的能量大于S(s)的能量,则1mol S(g)与O2(g)完全反应生成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7.0kJ/mol,故A错误;
B.由图可知,1molSO2(g)和molO2(g)的总能量大于1molSO3(g),无法判断1molSO2(g)和1molSO3(g)的能量大小,则在相同条件下,无法判断SO2(g)和SO3(g)的稳定性,故B正确;
C.将分析中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可得S(s)与O2(g)反应生成SO3(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O2(g) SO3(g) ΔH=—395.7kJ/mol,故C错误;
D.物质的量相同的SO3(g)的能量大于SO3(l),则一定条件下1molSO2(g)和molO2(g)反应生成1molSO3(l)放出热量大于98.7kJ,故D正确;
故选D。
9.C
【分析】
达到平衡时,I中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则 ,n=0.8,,a=1。
【详解】A.X、Y均为气态,II和I相比,相当于减压,平衡逆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II>I,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IIB.若X为固态,Y为气态,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则平衡时气体平均摩尔质量:I=II,故B错误;
C.若X为固态,Y为气态,I、II为等效平衡,则I、II中从起始到平衡所需时间相同,故C正确;
D.若X为固态,Y为气态,平衡时I容器的体积等于VL,故D错误;
选C。
10.B
【详解】A.在啤酒中存在平衡CO2(g)+H2O H2CO3(aq),开启啤酒瓶,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啤酒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选;
B.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氨气的产率降低,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高温条件是因为催化剂的活性好、反应速率较快,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选;
C.氯气与水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在饱和食盐水中,增大氯离子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氯气溶解度减小,故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选;
D.二氧化硫发生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选;
答案选B。
11.C
【详解】A.硫铁矿和氧气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催化氧化生成是放热反应,升高接触室中气体的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能降低的平衡转化率,故B错误;
C.将从吸收塔底部通入,浓硫酸从塔顶喷淋,逆向对流有利于提高了的吸收率,故C正确;
D.将全部转化为需消耗,生成2mol,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2.D
【详解】A.焓变大于0为吸热反应,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1 mol Fe,则吸收的热量为a kJ,A错误;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错误;
C.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在任何时刻都存在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C错误;
D.该反应平衡常数K=,所以c(CO)=0.100 mol/L,则c(CO2)=Kc(CO)= 0.263×0.1mol/L=0.0263 mol/L,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该反应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则该反应是熵增大反应(即),故A正确;
B.该反应的、,则若反应的,需要高温,故该反应在高温下可能自发进行,故B正确;
C.碳为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增加,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均增大,升温向吸热方向移动,故平衡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C。
14.B
【详解】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增大压强,各物质浓度均增大,且增大的程度一样,所以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加快的程度也一样,平衡不移动,答案选B。
15.C
【详解】A.98%的浓硫酸会使铁片钝化,产生氢气的速率反而会减慢至零,故A错误;
B.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会使溶液中的H+浓度减小,则锌片和盐酸反应速率会减小,故B错误;
C.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即恒温恒容下,如果通入惰性气体导致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反应速率就不会改变,故C正确;
D.无论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增大,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C。
16. C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 D 3.4℃ BD
【分析】测定反应前烧中两溶液的温度,求平均值,将两溶液迅速混合后再测定充分反应后的温度,然后求其温度差。由计算出中和热的值,
【详解】(1)为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则NaOH溶液应一次迅速倒入盐酸中,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
(2)碎泡沫塑料具有隔热保温的作用,所以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目的是保温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故答案为:保温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
(3)
A.应使用环形玻璃棒搅拌棒搅拌而不应选用温度计搅拌,故A错;
B.为减少热量的损失,不能揭开硬纸片,故B错;
C.在振荡过程中,可能会有液体洒出以及热量的损失,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故C错;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上下搅动,故选D;
答案选D
(4)①由图表可知、(错误数据,应舍弃)、、,则,故答案为:;
A.若在量取时仰视读数虽然偏小,则倒液读数偏多,又由题意氢氧化钠本身过量,所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A不选;
B.大烧杯上硬纸板没盖好,会使大烧杯内的空气与外界对流,从而会有热量损失,导致结果偏小,选B;
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会使隔热效果更好,故C不选;
D.测完硫酸的温度计上附着由硫酸,若直接用来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会影响读数,故选D;
答案选BD。
17. 研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加快的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浸泡(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C
【详解】(1)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 5%溶液,各滴入2滴1mol/L溶液,两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说明过氧化氢能发生分解;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两支试管的不同点是试管A中的温度比试管B中的低,说明研究的是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由课本中可知,溶液可以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中滴加溶液,目的是加快的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故答案为:研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加快的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溶液和5mL 10%溶液,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从温度或催化剂的角度考虑,故答案为: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相同温度热水的烧杯中浸泡(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mol/L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3)由题图可知,C点处曲线的斜率最小,所以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C点,故答案为:C。
18.(1)C
(2) C3H8(g)+5O2(g)=3CO2(g)+4H2O(l)ΔH=-2220kJ·mol-1 +kJ·mol-1
(3) 945.6kJ·mol-1 小于
【详解】(1)(1)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核能不可再生,但属干新能源,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属干新能源,故答案为C;
(2)①11g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计算1mol丙烷放出热量,则1mol丙烷燃烧放出热量为2220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kJ·mol-1
故答案为: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20kJ·mol-1;
②已知:反应①C3H8(g)→CH4(g)+HC≡CH(g)+H2(g) ΔH1=+156.6kJ·mol-1,
反应②CH3CH=CH2(g)→CH4(g)+HC≡CH(g) ΔH2=+32.4kJ·mol-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C3H8(g)→CH3CH=CH2(g)+H2(g) ΔH=ΔH1-ΔH2=156.6 kJ·mol-1-32.4kJ·mol-1=+124.2 kJ·mol-1,故答案为:+124.2 kJ·mol-1;
(3)设N≡N键的键能是x,N2+3H2 2NH3 ΔH=-92.4kJ/mol,则x+3×436 kJ·mol-1-2×3×391kJ/mol=-92.4kJ/mol,解得x=945.6kJ/mol,故答案为:945.6 kJ·mol-1;N2+3H2 2NH3 ΔH=-92.4kJ/mol,意义为1mol氨气与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热量,而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氨气与3mol氢气不能完全反应,所以放出的热量小干92.4kJ,故答案为:小于。
19. 升高温度 1 及时分离出产物
【详解】Ⅰ.(1)根据图甲可知,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的物质的量减少,C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为,且A和B未完全转化为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根据图乙可知: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与图象不符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与图象相符,所以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②根据图乙可知,在时反应正向进行,A的转化率逐渐增大,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的转化率达到最大;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逐渐减小,时A的转化率达到最小;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相等,说明平衡没有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与时相等,所以A的转化率最大的时间段是,A的转化率最大时,C的体积分数最大,对应a;
③反应 ,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时间段的温度关系为,所以化学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
Ⅱ.(1)恒压条件下,温度升高,的转化率增大,即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
(2) ,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的转化率减小,则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M点对应的转化率为50%,总压为,设起始量为,列三段式:
;
(4)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减少生成物浓度促进平衡正向移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