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5章 基础实验 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5章 基础实验 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4 10:1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思想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是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实验探究──归纳”的教学模式,通过问题链的模式,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观察、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的发生和设计实验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再进一步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贯穿到设计实验中去。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归纳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和相应结论。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像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理解“控制变量法”在设计实验中的运用。
(2)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特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四、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试管架、镊子。
药品:镁条(砂纸)、铁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讲述】 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化学学科的发展; 化学的发展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是因为会使用工具,而材料的演变也体现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水平。 最原始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而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经历了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再到铝合金大量使用,新型金属大量开发的过程。 【提问】 人类使用金属的过程和金属冶炼水平密不可分,除此之外,你觉得还和什么有关? 【讲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看图】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现代(铝合金、钛合金等) 【回答】 金属的活泼性。 利用化学史吸引学生进行思考,并感受到化学在人类发展史上的意义。另外,顺其自然的引入今天的课题。
问题1:如何比较Cu和Fe的活泼性顺序 【提问】如何比较Cu和Fe的活泼性顺序? 【知识回顾】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反应 条件方程式和反应现象镁铁铜金
【小结】 方法1:利用金属和氧气反应,反应条件越容易、反应越剧烈,金属就越活泼。 【学生实验1】 二、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稀盐酸稀硫酸镁现象:方程式:方程式:锌现象:方程式:方程式:铁现象:方程式:方程式:铜现象:方程式:方程式:
【小结】 方法2:利用金属和酸反应,反应越剧烈,金属就越活泼,不能和酸 反应的金属,相对不活泼。 【练一练1】(见学案) 【总结1】 问题1:如何比较Cu和Fe的活泼性顺序? 方法1: 方法2: 注意: 【回忆】 填写表格 【小结规律1】 反应规律:大多 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2、金属活动性:Mg > Fe > Cu > Au 【实验】 按小组完成实验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小结规律2】 1、反应规律:活泼金属+酸 →盐+H2 ↑(置换反应) 2、金属活动性: Mg>Zn>Fe>H> Cu > Au 【练习】 【总结】 需要注意,比较金属的活动性,要控制变量法。 通过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运用已知知识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归纳总结方法,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讲述】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科学家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总结】 在金属活动 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活泼金属+酸 →盐+H2 ↑(置换反应) 引导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产生飞跃。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及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
问题2:如何比较Cu和Ag的活泼性顺序 【提问】如果两种金属都排在H后面,那如何比较它们的活动性顺序呢?也就是说,科学家们只做金属和酸反应的实验是不够的,那他们是如何比较的呢? 【学生实验1】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铜片浸硝酸 银溶液中铜片浸硫酸亚铁溶液中
【总结2】 问题1:如何比较Cu和Ag的活泼性顺序? 方法1: 方法2: 结论: 【思考】 【实验】 按小组完成实验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小结规律3】 1、反应规律:较活泼金属+盐 →新金属+新盐 (置换反应) 金属M+ N盐→金属N + M盐 活动性:M > N 金属活动性: Fe> Cu > Ag 【总结】 利用金属和盐溶液能否反应。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完善 【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逐渐减弱 【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主要应用 判断金属与酸能否发生置换反 应及反应的快慢;金属与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练一练2】(见学案) 【思考、总结】 3、在金属活动顺序里,只有位于前面的金属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较活泼金属+盐 →新金属+新盐(置换反应) 完善知识内容,形成知识归纳。
问题3:如何比较Zn、Cu、Ag的活泼性顺序 【提问】如何比较Zn、Cu、Ag的活泼性顺序 ? 以下几位同学分别选用了一些试剂: A同学:Zn 、 CuCl2 、 AgNO3 B同学:Zn 、CuCl2 、 Ag C同学:Zn、Cu、AgNO3 D同学:ZnCl2 、 Cu 、 AgNO3 方法:两头金属中间盐、两头盐中间金属。 【练一练3】(见学案) 【思考、总结】 B、D正确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总结 指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本课题。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根据时间) 【归纳、总结】 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