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类别】
纪实类
【阅读技法】
纪实作品的阅读
【作品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作《西行漫记》 ,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之后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终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中考链接
【真题在线】2020年广东省中考真题及备考分析
附加题(10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A)①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
②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
(B)①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
②委员长的到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闹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鲜,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成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_____________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2分)
【考查点】情节概述或概括内容
【参考答案】 护送“我”进入苏区(1分) ;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1分)
【预判】此考点常考题型:(1)简要概述所给语段或所给语段之外的情节或内容;(2)要求学生判断所给语段出自哪篇散文,以及选自哪部名著,填写相关常识等;(3)给出语段,但空缺部分人物名字,要求学生补全空缺处内容;(4)解释某词语含义等。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白色世界”。
重点章节如下:
(1)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2)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作者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贺龙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
(3)第四章 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改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
(4)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
此情节考点:
(5)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红军内部,了解他们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的道理。并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6)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7)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经典语段:
△ 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
△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 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她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回望历史,从中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长征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从选文A、选文B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考查点】作者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选文A得知眼前人就是被悬赏通缉的要犯邓发时,作者禁不住流露出对邓发的钦佩、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之情;(2分)选文B将共产党领袖和蒋介石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作对比,表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2分)
【预判】此题为作者的情感态度,实际上是综合性考查纪实性作品的主题、意义、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本书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因为是纪实性文章,具有真实性,所以本书中体现的人物形象,就是作者对他的客观评价,也是作者的情感态度。
(1)毛泽东
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他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
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
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2)周恩来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
(3)贺龙
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
土匪头子;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
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贺龙除了在军事方面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是他并不是个无知的人。对有钱人仇视。
(4)朱德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已年过半百,也许已有五十三四岁,究竟多大,谁也不知道。
他的生活和穿着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
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人乒乓球打得好,篮球打个“不厌”。
他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从朱德远道跋涉,到上海、北京、柏林找寻共产党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日后成为三次革命的领袖所具备的自发精神和坚定目标。
(5)彭德怀
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
生活节俭: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
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
(6)徐海东
面露笑容,脸涨得通红,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
身材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
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印象,好像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门牙因为骑马的事碰掉的。
是一位羞涩、内向的军人。红十五军团军团长,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徐海东是斯诺所遇到的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上和背景上都是如此,事实上,除了贺龙以外,他大概是指挥员中唯一的“纯无产阶级”。离开鄂豫皖参加长征的时候,亲属被蒋介石杀害66人。
总结:
(1)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
(2)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3)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
(4)大批年轻的红军战士,刚毅坚忍、勇敢顽强、忠贞不贰、坚定如一,充满革命信仰和牺牲精神,为家庭、土地和国家而战。
本题型除了直接问作者的评价或情感态度外,也可能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描写或情节进行分析。
(1)我在中国的七年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党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赏析:热心的党人,红色中国表示了作者对中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这一段也用了一处问句,设置悬念,勾起读者兴趣。
(2)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中国人!真是个你意想不到的赤匪!
赏析:这一段话用了两次意想不到,表现了作者对邓发的喜爱之情。
(3)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_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员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赏析:此段先是描写了周恩来给作者的良好印象,后用污蔑一次表现了作者对国民党的不满之情。
(4)随着阳光的转移,这些山丘的角落陡峭的阴影和颜色起着奇特的变化,到黄昏时分,紫色的山巅连成一片壮丽的海洋,深色的天鹅绒般的褶层从上而下,好像满族的百褶裙,一直到看去似乎深不见底的沟壑中。
赏析:这一段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巅比作海洋,把山上的褶层比作百褶裙,使语气更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4分)
【考查点】主题见解或发表看法
【参考答案】示例:①共产党及红色军民不是“办匪”,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浴血奋战的优秀中华儿女:②红色苏区政府组织严密、政策合理、群众基础牢固,生命力越来越旺盛;③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激起老百姓的仇恨和反抗,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深受民众欢迎,中国的未来属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④长征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⑤“西安事变”不是政变,而是兵谏,它的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停止内战。(每点1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预判】此题考查学生对纪实性作品的意义和影响的把握,在阅读时,要思考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接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重点专题探究
【长征】
长征的起因
(1)苏区地盘太小(2)红军缺乏作战的物质条件(3)兵力得不到补充。
长征的路线
首先向西,然后向北,经历了11个省,总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中面临的困难
(1)敌军的围攻(2)我党我军内部的错误与矛盾(3)征途中恶劣的自然条件(4)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情。
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1)四渡赤水(2)巧渡金沙江(3)强渡大渡河(4)飞夺泸定桥(5)爬雪山(6)过草地。
长征的历史价值
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
外貌形象与言谈举止
出身与家庭
童年的经历
受教育情况
参加革命的起因
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参考内容:
人物:周恩来
主要经历:出身官僚家庭——就读南开中学、大学——领导学生运动——帮助创建共产党——任职黄埔军校——组织大罢工——组织“八一”起义——在南方艰苦斗争——参加长征。
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或细节:第52页第2自然段。
作者评价: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 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终愉快乐观!
他,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又是红军普通的一员,他的身上闪烁着红军特有的精神。
其他人物也从要求的几方面,梳理主要事迹和人物形象即可。
【信仰与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作为当代中学生,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脚踏实地地为实现革命理想,争做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努力。
读后感范文参考: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
《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
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
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纪实性作品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纪实性作品的特点】
真实性
文学性
启发性
【纪实性作品的阅读方法】
利用序言、目录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目的: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解决“主题”和“情节概述”类题型。
边读边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
目的:解决“情节概述”类题型。
把握作品中的“事实”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用事实说什么“话”。
目的: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决“人物形象”和“主题”类题型。
获得启迪,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目的:解决“感悟评价”类题型。
中考专题练习
【专题练习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936 年; 张学良、杨虎城
(2)逼蒋抗日,停止内战, 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3)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专题练习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这段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段话,是对A________(事件)的高度评价。________和________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红星照耀中国 长征 毛泽东 周恩来
【解析】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选文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一段话,“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是对长征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解析】 考查“红星”的含义。提取选文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一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专题练习三】简答题:
(1)《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至少列举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述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②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③“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尼姆·威尔斯《续西行漫记》 ,哈里森·福尔曼《北行漫记》 。
红军一共爬过 18 座山脉,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小城市,突破 10 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一九三七年十月, 《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①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②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 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 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 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思维导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