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别了,“不列颠尼亚”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 的支撑。大桥开通之前,由于珠江口的天然阻隔,香港对珠江西岸的产业辐射能力有限,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 ;而大桥开通后,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将从原先的向北、向东, 地向西延伸。有研究机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陆运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外资投入金额能分别增加0.2%和0.7%。就广东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加快香港的金融资本、人才和先进经验向珠江西岸集聚,让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而从香港、澳门来看,与内地的连通,不仅为港澳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其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契机。天南明珠一线连,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站在珠海滨海大道上,远远就能望见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 )。正如珠江口老渔民所熟知的一句谚语,“开船要趁涨潮”。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潮正涌,三地深化合作 已成,珠江口岸将书写新的繁荣传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可或缺 大相径庭 循序渐进 大势
B.至高无上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大事
C.不可或缺 天壤之别 水到渠成 大势
D.至高无上 大相径庭 循序渐进 大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B.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C.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D.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为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域创造了无限可能。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B.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其寓意是“一地三通,如意牵手”
C.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口岸外形,“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D.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一地三通,如意牵手”是其寓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香港的春天,每一缕风都是香的,每一滴水都是香的。
早在十几万年前的马坝人时代,香港人的祖先就蹲在香溪边,蘸着香溪水,反反复复地磨着石器骨针,熬着日落月升,陪着溪畔的花儿春开冬眠。时光流淌到文明时代,花香水汽,涓流成江,渔民们每天荡舟碧水,“香江,香江”在唇边叫着,自然就叫开了。
还有一种说法:一百多年前,五洲四海的香料登陆香港,汇聚于此,什么印度的檀香、肉桂、胡椒、花椒、八角、丁香、茴香、姜黄,阿拉伯半岛的海枣、麦拉卜、小豆蔻、干酸橙、乳香、蔷薇水、玫瑰水、藏红花、安息香……全世界的香料,能熏死人的香料,悄悄地攻入每一条街道,占领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安慰着人们的食欲,也安慰着少女的情怀。
香水的神奇令人无法抗拒: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迎接他(她)入世的是香水;姑娘嫁人,沐浴更衣要喷香水;贵客临门时,主人要喷上香水迎宾;人离世时也要喷上香水升上天堂。从生到死,香水陪伴,氤氲百年。
朋友,请到香港来吧,美美地香一回吧,做一回长眠花魂的香梦……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早在十几万年前的马坝人时代,香港人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香溪边。”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夸张是对事物特征的夸大(或缩小),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夸张修辞进行简要分析。
模拟试题练
(2022浙江金华建华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7时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有删改)
材料二:
BBC香港1997年7月1日报道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最后岗位》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着这历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
夜空紧接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
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
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有删改)
材料三:
美联社香港1997年6月30日电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上下雨了。
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减弱。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诞生。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用对比和双关的手法暗示了英国帝国主义的没落。
B.“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他们”是指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
C.香港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他没有把悲伤表现出来。
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减弱。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按照空间顺序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视角体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B.材料二认为香港曾是个荒凉寂寞的地方,其能有现在的繁荣富足,和大英帝国的统治是密不可分的。
C.彭定康离开时,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D.材料三从第三方的角度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语言不带有任何感彩。
3.下列对材料一第一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段是这篇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英国撤离香港。
B.本段点题,点明英国降国旗后,“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一次完成接载英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撤离的使命,该游轮的离去象征了英国的衰落。
C.本段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降下,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D.两个“最后”表明米字旗再也不会在香港升起,中国政府将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字里行间洋溢着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欢快。
4.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三则材料是如何体现的。(4分)
5.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①不可或缺:不能有一点点缺失。至高无上:最高;没有更高的。此处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提供不可缺少的支撑,应选“不可或缺”。
②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此处强调,大桥开通之前,珠江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存在极大差别,应选“天壤之别”。
③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此处强调,港珠澳大桥开通这一条件的成熟,使香港的经济辐射范围向西延伸自然成功,应选“水到渠成”。
④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多指政治局势)。大事:重大的或重要的事情。此处指三地深化合作的趋势,与前面的“大潮”对应,应选“大势”。
2.B A项,“为让建设……成为……”句式杂糅。C项,“已建设成为……无限可能”前后矛盾。D项,“给……建设成为……”搭配不当。
3.A B、C两项,“口岸外形”后置,不能与上文末“口岸”构成顶真式衔接。C、D两项,“其寓意”的“其”指口岸外形按照“如意”造型设计,“其寓意”后置,使前后分句衔接不紧密。
4.答案 ①表达方式方面:原句运用形象的描写,以诗化的语言再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富于情感;改句仅为概括性叙述。②句式方面:原句整散结合,既错落灵活,又语势通畅;改句句式单一,不具备和谐之美。③修辞方面:原句使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富于情味;改句则无修辞,情味不足。
解析 首先要找出原句和改句的区别,然后从表达方式、句式和修辞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从表达方式来看,原句表述形象,运用了描写;改后的句子则仅仅是对一个事实的叙述。从句式来看,原句整散结合,错落有致;改后的句子则无此效果。从修辞来看,原句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改后的句子则没有修辞。答题时要突出二者的不同,在对比中突出原文的表达效果。
5.答案 ①说“全世界的香料”,突出了汇聚于此的香料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②说香料“能熏死人”,突出了香料气味的浓烈;③说“每一条街道”“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突出了香料的售卖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解析 首先找到句子中的夸张,即“全世界的香料”“能熏死人的香料”“攻入每一条街道,占领每一间厨房、每一张化妆的桌子”。然后分析三处夸张各自突出了香料的什么特点即可。
模拟试题练
1.D “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在减弱”错误。材料三中说的是“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已减弱”。
2.B A项,材料一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报道的,并非空间顺序。C项,“彭定康也将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于文无据。D项,“语言不带有任何感彩”过于绝对。材料三的最后一段,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认可。
3.B “该游轮的离去象征了英国的衰落”错误。应该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4.答案 ①新闻中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6月30日下午到7月1日0时,而这三则材料的发表时间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②真实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具体时间、地点,以及具体人物、事件经过;二是材料中穿插的史实都是一些真实的材料;三是材料都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解析 扣住“时效性”和“真实性”进行分析即可。可以从报道的时间及材料中出现的人物、数据、事件等入手。
5.答案 ①材料一是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②材料二是英国媒体的报道,从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的角度表现这一历史时刻,并表明了英国对香港的贡献。③材料三是美国媒体的报道,从第三方的角度,既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开始对香港行使主权表示不信任,也对交还香港主权的英国表示嘲讽。
解析 分析侧重点时要看材料的出处。三则新闻的报道者分别是中国官方媒体、英国媒体、美国媒体。然后结合其各自的立场,分析材料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