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3.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同步练习(含解析)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4 10: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①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    。要把人民牢牢记在心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时刻将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办好与人民    的事,积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政治信仰。要把国家安全摆在前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护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②,要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要把责任重担扛在肩上。“十三五”③以来,我们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克服疫情影响,抵御洪涝灾害……这些成就    。百年艰辛历程,孕育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我们要继续传承发扬“三牛”④精神,以接续奋斗的昂扬姿态,    时代华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奋勇前进 息息相关 来之不易 续写
B.自告奋勇 息息相关 不可多得 叙写
C.奋勇前进 休戚与共 来之不易 叙写
D.自告奋勇 休戚与共 不可多得 续写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是保护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
B.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
C.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所以是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
D.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战略“武器”,要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
3.下列对文中四处引号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处引号标示直接引用。
B.第②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
C.第③处引号标示着重论述。
D.第④处引号标示特定称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焦裕禄组织栽种泡桐防风固沙,为兰考振兴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战略资源。有文艺天赋的焦裕禄喜爱泡桐,焦裕禄钟爱的泡桐 ① 。
1995年,北京乐器研究所比较全国十几个地区的泡桐,认为兰考泡桐具有纹理均匀、耐腐蚀、不易变形的特点,以及无可比拟的优良声学品质, ②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件中国新型民族乐器文琴,能让文琴发出美妙声音,并令世界知名图书馆决定永久收藏的,正是兰考泡桐的上乘材质。
1994年,轻工业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确定,兰考县为民族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2014年9月,兰考泡桐及其制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美誉。具有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以及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等特点的兰考泡桐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兰考生产的桐木拼板、胶合板、叉接板等板材,年出口量占河南省同类产品出口量的三分之一。2018年到2019年,兰考泡桐产值达96亿元,全县销售乐器82万台(把),生产的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漂洋过海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达40亿元。今日兰考, ③ 。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5.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模拟试题练
(2022山东潍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以反映自己的时代为己任,最大限度地把时代风云摄照到自己的作品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说:艺术家乃是“时代的儿子”。这是由文学艺术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文艺和哲学、法律、政治、道德及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同属意识形态,是生活和现实的反映。文艺和其他意识形态的不同,在于它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不是通过概念去说明,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毛泽东同志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这一反映论,是不是否定了作家的主体性呢 毛泽东同志一方面强调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另一方面又认为,它虽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无限生动、丰富的,但还是属于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它只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作家、艺术家必须对它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进行选择、概括和提炼,然后,才有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过程。这里,无疑需要调动作家的思想、情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即使进入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作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
文艺作品不管怎样千姿百态,是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也好,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也好,是形式主义、抽象主义还是现代主义也好,它们无不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只不过有的正确反映,有的错误反映;有的反映得深刻,有的反映得肤浅;有的鲜明、具体,有的抽象、模糊。文艺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我国文学史上,从《红楼梦》到《阿Q正传》,从《暴风骤雨》到《创业史》……哪一部优秀的作品,不是因为深刻地反映了时代而得到人民的喜爱,并且流传于世的呢 那些“背对生活,面向自我”的东西,不管作者有多大的艺术才能,也肯定是为人民所不取的。
自然,我们也应当看到,世界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趣味也有很大的改变,文艺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也应随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便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墨守成规是不行的。同时,文艺作品是通过作家、艺术家的自我感受来反映生活的,笼统地排斥“自我”“个性”,必然导致文艺作品的单一化、概念化。问题的关键是,作家、艺术家应当把个人的感受、情绪,从狭小的天地中引向博大纵深的历史长河中,与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密切联系,从自我的情绪中触见时代的风云。以群体性否定个体性,同以个体性否定群体性一样,都是违反艺术辩证法的。
总之,尽管文艺反映生活的方法多种多样,作家感受生活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文艺要反映时代,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样一个根本原则是不容置疑的。
(摘编自张振金《文学要反映时代生活》)
材料二:
在多元化文学创作格局中,为何要强调和呼唤现实题材文学创作 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命题。
我们说作家要讲好“中国故事”。这里的“中国故事”,很大程度上是指当下发生的、关乎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故事,是一幅幅呈现复杂世相的现实生活宏阔画卷,是一曲曲文化、人性与时代共筑的人间交响。在这个前提下,作家当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叙述国人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中华民族历史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家面对这样的历史变局,要认清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并在大时代环境中塑造更多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并通过对具体的充满人格魅力的人物群像的塑造,描绘出大时代的基本面貌,为新时代文学提供一个不同的形象世界。作家要努力写出社会生活的饱满度、人类命运把握的精确度,以及作品细节的鲜活度、柔软度,从而提升读者阅读审美的愉悦度。作家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个体遭遇的书写,让更多人的命运呈现在他们的笔下。作家笔下的世界,应不乏人世苍凉及悲苦之音,更要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这是现实题材创作、现实主义精神的意义所在。
好的现实题材作品,不仅要有对现实问题的关切,还必须在艺术上保持相应的水准。作家要融合多种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写出更多具有现实痛痒感的艺术佳作。事实上,与那些玄幻、盗墓、穿越作品相比,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反映现实本质,同时能够让读者有切肤之感的佳作。因此,作家应努力掌握鲜活的创作素材,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去除创作上的定式、套路。在处理材料时,既要有宏观视野,又要善于抓住生动细节,对作品进行精益求精的打造,以更多优秀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摘编自周思明《新时代呼唤现实
题材文学崛起》)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艺术是通过形象而不是概念来反映时代和生活的,其艺术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正体现于此。
B.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作家、艺术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需要创造性地使用它们。
C.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个创作的根本性原则不会因为创作者的“个性”而改变。
D.玄幻、盗墓、穿越等作品不能反映时代生活,所以其剖析现实本质的力度和给读者的切肤之感不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家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选择、概括和提炼社会生活,就能使社会生活进入到艺术创作中。
B.文艺创作分属的“主义”不同,反映客观世界的程度会有不同;因此选择了抽象主义是不会有正确、深刻、鲜明和具体反映的。
C.《百年孤独》中,写马孔多的人们集体失眠,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是由材料一中所说的“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趣味”决定的。
D.《平凡的世界》叙述普通人生存的艰难与坚忍不拔,印证了材料二中作品不乏“悲苦之音,更要升腾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的观点。
3.下列选项中能证明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明凡传世之作,都是笃定恒心、呕心沥血之结晶。
B.文艺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影响大众对国家和民族的亲近感。
C.一个作家必须坚守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物内心世界和美好情感的尊重,才有可能获得共鸣。
D.文艺创作不仅要关注真与善的内涵,也应该注重美的形式的创造,只有两个方面都有所突破才是真正的艺术创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穆青等人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作为现实题材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运用材料中的观点,简要分析该作品成功的原因。(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①奋勇前进:鼓起勇气,一直向前。自告奋勇: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语境强调的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勇敢前行,故选“奋勇前进”。
②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语境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办好与人民关系密切的事,故选“息息相关”。
③来之不易:得来不容易。不可多得:形容非常难得。语境强调这些成就的取得不容易,故选“来之不易”。
④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原文的思路,对原文进行延伸。叙写:叙述描写。“续写”强调延伸,“叙写”则无此意。语境强调我们要继续传承发扬“三牛”精神,接续书写时代华章,故选“续写”。
2.B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保护国家发展安全”搭配不当,“安全”应与“保障”搭配,因此,应将“保护”改为“保障”;二是语序不当,“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是目标,应放在最后,所以,应改为“要始终将创新置于首位,让创新成为社会进步的鲜明底色”。故选B。
3.C “第③处引号标示着重论述”错误。第③处引号标示特定称谓。
4.答案 ①也极尽自身优势回馈伯乐、造福人民(答出“回馈”或“造福”之意即可) ②是制造民族乐器音板的首选材料 ③已成为中国著名泡桐加工和民族乐器生产基地
解析 ①由前后语境可知,“有文艺天赋的焦裕禄喜爱泡桐”,而“焦裕禄钟爱的泡桐”报答焦裕禄、回馈人民,据此可确定要填写的内容。②由横线后的内容可知,此处要突出泡桐与民族乐器之间的关系。③横线前的文字主要突出泡桐对兰考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横线上要填写总结句,以突出这种影响。
5.答案 兰考泡桐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加之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
解析 首先提取句子主干,即“兰考泡桐跻身家具和航空用材市场”。然后拆分定语,“隔潮、不透烟、不易虫蛀和耐腐蚀”都是兰考泡桐耐用性方面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句子;再将“纹理优美细腻”“色泽鲜艳光亮”“自然图案逼真”三个陈述兰考泡桐纹理、色泽和图案特点的句子分别单独成句。最后排列语序,使句子通顺即可。
模拟试题练
1.D “玄幻、盗墓、穿越等作品不能反映时代生活”错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中“事实上,与那些玄幻、盗墓、穿越作品相比,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反映现实本质,同时能够让读者有切肤之感的佳作”可知,原文是说玄幻、盗墓、穿越作品也能反映时代生活,但是其在剖析现实本质和给读者切肤之感方面远没有现实题材作品真实深刻。
2.D A项,“就能……”说法绝对。材料一第二段说的是“才有可能进入艺术创作的过程”。B项,“因此……是不会……”说法绝对。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文艺作品不管怎样千姿百态……它们无不是客观世界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此可推知文艺创作选择抽象主义也能正确、深刻、鲜明和具体地反映客观世界,只是程度有所不同。C项,“是由材料一中所说的‘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趣味’决定的”错误。根据材料一中“无疑需要调动作家的思想、情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即使进入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作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分析可知,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是作家调动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生活经验、艺术素养等,发挥创造精神进行创作的产物。
3.B 材料一第四段的观点句是倒数第二句话。A项,只是证明凡传世之作都是笃定恒心、呕心沥血之结晶,不能证明第四段中作家要“从自我的情绪中触见时代的风云”这一观点。C项,论证的是作家要尊重人性、人物内心世界和美好情感,才可能与读者产生共鸣。D项,论证的是文艺作品真正的创新不仅要关注真与善的内涵,也应该注重美的形式的创造。
4.答案 材料一围绕“文学要反映时代生活”这个核心观点;(1分)从为什么要反映以及怎样反映等方面,深入展开论证;(2分)最后重申核心观点。(1分)
解析 联系文本内容和出处可知,材料一是围绕“文学要反映时代生活”这一核心观点展开的。其中,“这是由文学艺术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文艺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等内容阐述了文学为什么要反映时代生活,“作家、艺术家必须对它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作家、艺术家应当把个人的感受、情绪……”等内容阐述了文学应怎样反映时代生活。由此可知,材料一从为什么要反映和怎样反映的角度展开了深入论证。最后一段则总结全文,再次申明观点。
5.答案 ①作品再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画卷,反映出时代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代表作品。②作品刻画了焦裕禄不向恶劣环境屈服、敢于斗争的形象,写出了社会生活的饱满度,体现出永在的希望和精进的力量。③作品保持了艺术上的高水准,既有宏观视野,又善于抓住生动细节。④作品体现出作者的创作个性,使自我的情绪跳出个人狭小的天地,进入博大纵深的历史长河,触见时代的风云。(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解析 解答本题,要筛选材料中能够体现该作品成功原因的信息,也要联系作品的内容加以分析。如材料二第二段,可由此说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讲好了中国故事;再如材料二第三段中的“要努力写出社会生活的饱满度、人类命运把握的精确度,以及作品细节的鲜活度、柔软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也体现了这一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