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 2022-2023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检测试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1. 过度捕杀青蛙导致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维持生态平衡
2. 在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钟南山 D. 贾兰坡
3. 海虹学名贻贝,其贝壳黑褐色,身体柔软,不分节,生活在海边岩石上。它属于( )
A. 腔肠动物 B. 扁形动物 C. 环节动物 D. 软体动物
4.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因为它的根上共生有( )
A. 根瘤菌 B. 乳酸菌 C. 白僵菌 D. 放线菌
5. 生物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众多科学家的探索与付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是( )
A. 林奈 B. 巴斯德 C. 伊万诺夫斯基 D. 弗莱明
6. 下面关于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多数种类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B. 都会危害动植物和人的健康
C.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D. 有些种类能与动植物共生
7. 下列动物与所属类群及其主要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水母等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 虾、蜈蚣、昆虫等节肢动物,体表都有外骨骼
C. 蛔虫等扁形动物,身体呈圆筒形,都是寄生生活
D. 水蛭等环节动物,身体分节使它们的运动更加灵活
8. 了解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生物分类等级中,“界”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 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C. 生物分类单位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密切
D. 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9. 测量下列部位的温度中,最接近人体实际温度的是( )
A. 口腔温度 B. 腋窝温度 C. 体表温度 D. 直肠温度
10. 螺蛳粉中的酸笋酸爽开胃,风味独特。在酸笋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 )
A. 根瘤菌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 青霉
11. 在生物圈中,除了绿色植物和人以外,还有形形色色的动物。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蚯蚓的身体有刚毛,能辅助运动 B. 七星瓢虫身体不分节,不利于运动
C.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 D. 兔的牙齿有分化,提高了摄食能力
12.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 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B. 腐生的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扮演“清洁工”的角色
C. 如果没有细菌真菌,动植物的遗体会堆积如山自合
D. 猩红热、足癣由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引起的疾病
13. 如表为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次 30 6 64
A. 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行为
B. 乙的学习能力最强
C.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
D. 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14. 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
A.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B.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C. 有的群体内部还形成等级 D. 群体内部成员必须保持平等
15.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将生物进行分类。最小的
分类单位是( )
A. 界 B. 种 C. 目 D. 属
16. 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它
与人类的关系是( )
A. 腐生 B. 竞争 C. 共生 D. 寄生
17. 牛胃中有一种白色瘤胃球菌,该菌在帮助牛分解青草的同时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下列关于白色瘤胃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瘤胃球菌是一种真菌 B. 与牛为共生关系
C. 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 D. 营养方式为自养
18. 艾滋病是因感染 HIV(病毒)而引起的恶性传染病。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
以摧毁大多数病毒,但少数 HIV 在体内潜伏下来,经过 2~10 年发展为艾滋病(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 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
B. HIV 在人体内营寄生生活,能杀伤免疫细胞
C. 图中表示 HIV 在人体内浓度变化的曲线是Ⅱ
D. 曲线Ⅱ中 ED 段上升是由于 HIV 入侵导致免疫细胞增加
19. 2022 年 9 月 23 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伯伯收获的粮食要晒干保存,所依据
的原理是( )
A. 袋装杀菌 B. 低温抑菌 C. 脱水抑菌 D. 巴氏灭菌
20. 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
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 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C. 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1. 虽然病毒常常令人谈“毒”色变,但是人类在研究和利用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
成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病毒结构简单,主要由细胞壁和遗传物质组成
B. 病毒个体很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D. 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作为接种的疫苗
22. 大肠杆菌、蘑菇的生殖方式分别是( )
A.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B. 孢子生殖、出芽生殖
C. 出芽生殖、分裂生殖 D. 分裂生殖、种子生殖
23. “运动演绎精彩,健康成就未来”。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关节是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的 B.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运动
C. 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D.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24.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有关说法科学的是( )
A. 这句话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为“虾→小鱼→大鱼”
B. 这句话描述了生物与生物间的竞争关系
C. 小鱼、大鱼、虾米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扮演消费者的角色
D. 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则体内有害物质最多的可能是虾米
25. 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容易繁殖生长( )
A. 煮沸牛肉汁 B. 干燥的衣服 C. 潮湿的香肠 D. 潮湿的沙上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8 分)
26. 2023 年,被租借到美国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健康状况引起了中国同胞的关注,它不仅
身体瘦弱、患病,而且精神上也出现了抑郁症状。网友们不断呼吁,盼望着丫丫能早日回国
治疗,安享晚年。4 月 27 日,旅美 20 年的丫丫终于回到了祖国。这场“丫丫事件”让保护大熊
猫的种群延续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是 ______ 。
(2)野生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之一是人类大量砍伐森林,破坏了大熊猫的 ______ 。且由
于山系、公路、村庄等原因,野外的熊猫种群被阻隔成很多小种群,各群体之间没有交流,
因近亲繁殖使得小种群中大熊猫的遗传病发病机率 ______ 。据调查显示,野生大熊猫的后
代成活率仅有 30%左右。
(3)各级政府派出科研人员进山搜救大熊猫并带回基地进行圈养。到 2022 年底,圈养大熊
猫成活率超过了 90%,全球圈养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已有 673 只。虽然种群质量有待提高,但
保护了 ______ 的多样性,保护了珍贵的遗传资源。
(4)圈养大熊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熊猫的生存问题,我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大熊猫
的种群延续? ______ 。
27.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是 5 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
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微生物中,甲和丁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二者细胞的最大差异是 ______ 。
(2)制作馒头时需要的微生物是 ______ (填图中文字),其发酵产生的会在面团中形成许
多小孔,使馒头膨大松软。
(3)在我国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以防止伤
口发炎,推测可知,长有“绿毛”的糨糊中可能含有抗生素,能够杀灭 ______ 。
(4)图中,寄生在活细胞内的生物是 ______ (填图中文字,下同)和 ______ ,需用电子
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其结构。
28.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
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当地时间 2022
年 12 月 7 日,COP15 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中国将继续作为 COP15 主席国,
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
资料二: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
野生猕猴种群及其生活环境。除了猕猴,该保护区内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水獭、黄喉
貂、大鲵等。
资料三:河南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 95%。目前,
全省已知的高等植物 3979 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
生植物 24 种。据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初步显示,全省陆生脊椎动物由 10 年前
的 520 种增加到目前的 560 种。截至 2021 年年底,全省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 345 处,有效保
护了我省 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 80%的典型生态系统。
(1)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______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
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其中 ______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
被称为“地球之肾”。
(2)猕猴的生殖发育方式为 ______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大鲵属于两栖动物,肺的结构简单,需要 ______ 辅助肺呼吸。
(4)资料三中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______ 的多样性。保
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2 分)
29.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组装置(如图)用于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一: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1)预测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相同环境下 24 小时后,乙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液面
位置 ______ (填“不变”或“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实验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该同学在甲组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 A、B 两组。A 组
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 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
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A 组叶面温度 B 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 10 分钟 41.7℃ 38.2℃
照射 20 分钟 42.9℃ 35.2℃
(2)A 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 ______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
蒸腾作用。
(3)实验中,设置 B 组的作用是 ______ 。对数据处理的方法是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
(4)与照射 10 分钟相比,照射 20 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 ______ 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
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答 案
1.D 2.B 3.D 4.A 5.B 6.B 7.C 8.D 9.D 10.B 11.B 12.D 13.B 14.D
15.B 16.D 17.B 18.C 19.C 20.A 21.A 22.A 23.D 24.C 25.C
26.胎生哺乳 栖息环境 上升 基因(遗传)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人工繁殖或技术创新;③国
际合作与意识传播;④将人工大熊猫养殖和野生大熊猫保护工作并轨;⑤立法保护
27.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丁 细菌 丙 戊
28.生物圈 湿地 胎生、哺乳 皮肤 基因(遗传) 建立自然保护区
29.下降 保卫 形成对照 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B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