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单元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4 11: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图是热播美剧《冰与火之歌》的剧照。剧中庄严的城堡、等级森严的列王和诸侯、宁静的庄园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一设计依托的历史背景是(  )
A.中古西欧 B.古代南亚
C.古代美洲 D.古代西亚
2.“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中世纪庄园 B.西周诸侯国
C.古希腊城邦 D.印度种姓制度
3.按照中世纪的法律观念,农奴的人身属于主人,主人有权随意处置、惩罚农奴;农奴除交纳地租外,还须承担各种相关赋税,如婚姻税和继承税等。这个“主人”是(  )
A.奴隶主 B.农奴主
C.罗马贵族 D.封建领主
4.在西欧庄园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的是(  )
A.自由农民 B.农奴 C.奴隶 D.领主
5.每年的复活节、圣诞节,佃户要向领主送鸡蛋、鸡一类的礼物,教会也向佃户征收“什一税”。这说明庄园制度下的佃户(  )
A.承担劳役地租
B.承担实物地租
C.承担各种捐税
D.承担货币地租
6.有一幅画描绘了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文法、算术、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的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3世纪的印度
C.13世纪的巴黎
D.19世纪的英国
7.下列当代国家中,拥有共同祖先的是(  )
①法国
②西班牙
③德国
④英国
⑤荷兰
⑥意大利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8.佃户一般每周要在领主的直领地上劳动三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由此可见,佃户向领主缴纳地租的形式是(  )
A.货币地租 B.实物地租 C.劳役地租 D.税收地租
9.“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据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恩格斯的这段话反映的是拜占庭帝国(  )
A.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 B.迅速衰亡的原因
C.对欧亚文明发展的局限 D.迅速衰亡的过程
10.“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古代印度河流域 B.古代两河流域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封建时代的欧洲
11.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在 (  )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巴比伦
12.关于下图所反映的帝国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
B.该帝国的首都是罗马
C.该帝国灭亡于16世纪
D.该帝国被俄罗斯所灭
13.534—565年,查士丁尼又发布了168条敕令来对三部法典进行补充。在他死后,法学家将这些新的敕令汇编颁行,称之为 (  )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学汇纂》
C.《法理概要》
D.《新法典》
14.《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15.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对以下哪一区域法律的发展影响重大(  )
A.欧洲 B.东亚
C.西亚 D.印度
16.中古时期西欧分封制与中国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分封的对象不同
B.相差的时间很长
C.维护的制度不同
D.分封的方式不同
17.查理大帝统治时期,基督教会的势力越来越大。其原因是(  )
①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②查理向人民征收“什一税” 
③查理有条件地将土地分封给封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8.查理死后,他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是在 (  )
A.800年 B.843年
C.859年 D.960年
19.下列国家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西罗马帝国 ②法兰克王国 ③查理曼帝国 ④德意志王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20.10﹣12世纪,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和商贸的发展,西欧出现了一些新兴城市。下列各项中符合当时城市状况的是(  )
A.西欧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B.先后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而自治
C.教会也无力进行控制
D.工商业者成立了许多行业组织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庄园的图解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说说庄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土地。
(2)从材料一中可知,庄园的主人是谁?在庄园中主要从事耕作的劳动者是谁?
材料二 庄园里设有庄园法庭,每隔一段时间开庭一次,由领主或其管家主持,主要审理农奴与领主之间的纠纷,以保护后者的利益。另外,法庭也审理一些其他案件。
(3)材料二中庄园法庭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维护谁的利益?庄园法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欧中世纪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的异同。
22.拜占庭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世,但后来却衰落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强盛的帝国】
材料一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备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可悲的衰亡】
材料二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深刻的启示】
“学史明智,以史为鉴”,在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如何面对新的环境挑战方面,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给了我们很多的借鉴,请据此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世纪德国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讲的是按照惯例,如果一个农奴在自治城市住满101天,就取得自由民的身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世纪封建主剥削农奴的方式有哪些?
(2)西欧城市通过哪些方式获得自治权?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封建庄园衰落、西欧城市复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影响
答案
1-5AADAC 6-10CACAD 11-15AADCA 16-20CABAD
21、(1)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此外还有共用地等。
(2)庄园的主人是领主。从事耕作的劳动者是佃户。
(3)领主的利益。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4)不同点:西欧中世纪庄园中的农民世世代代被束缚在庄园内,依附庄园生活;而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大多生活在宗族亲戚聚居的村落,即聚族而居。相同点: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都要缴纳地租,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22、(1)拜占庭帝国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保存和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同时,对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
(2)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②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③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④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任答两点即可)
(3)①要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②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任答一点即可)
23、(1)缴纳租税(劳役地租、实物地租、缴纳份地继承税);承担劳役;限制农奴人身自由。(任意两点即可)
(2)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3)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直接原因:有手艺的农奴大量逃亡,他们和商人聚居于交通便利之处,形成最初的城市;封建领主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同意在自己的领地建造城市。
(4)商业的繁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为适应新兴市民的需要,城市兴起了反映新的世俗生活观念的市民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