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书写等级: 质量等级:
Ⅰ.基础过关
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造诣(yì zhǐ) 枇杷(ba pa) 隶书(dì lì)
间隔(jiān jiàn) 压抑(yáng yì) 撇捺(nài nà)
剖析(pōu pō) 驰骋(pìn chěng) 国子监(jiān jiàn)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0分)
(一)道:①道路;②水流通行的途径;③道理;④道德;⑤说;⑥用语言表示;⑦以为,认为;⑧量词。
1.我们要培养自己能说会道的能力。 ( )
2.这件事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 ( )
3.这条高速公路有六个车道。 ( )
4.他做事头头是道,让全班同学佩服。 ( )
5.今天的50道口算题,我全做对了。 ( )
(二)典:①标准;②典范性书籍;③典故;④典礼;⑤主持。
1.开国大典( ) 2.引经据典( ) 3.行文用典( )
4.优秀典范( ) 5.典试( )
三、选择正确的一项,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20分)
1. 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省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
A.对联 B.诗歌 C.歇后语 D.谜语
2.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 、 等平整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用有颜色的矿石画字。后来,人们把它写在 和 上。直到东汉时期,人们才开始在纸上写字。( )
A.竹子 木头 兽骨 龟甲 B.兽骨 龟甲 竹子 纸
C.兽骨 木头 竹子 龟甲 D.兽骨 龟甲 竹子 木头
3.下列形声字按形旁声旁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骑 ②闷 ③管 ④豪 ⑤凳 ⑥爸
⑦雄 ⑧窍 ⑨园 ⑩编 慈 晨
A.①③⑦⑩ B.②④⑥⑨ C.③⑥⑧ D.⑤⑨
4.把下列歇后语填在句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②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③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④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佛山陶瓷十分畅销,连外乡人也知道,可以说是( )啊!
(2)我本来十分看好我们国家男子足球队,可自从世界杯开赛以来,球队( ),真令人失望。
(3)劫匪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劫,真是( )。
(4)父母、老师都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可他却是( ),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5.下列谜语和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新衣——(袭) 一点不出头——(术)
B.多出一半——(夕) 七十二小时——(晶)
C.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需)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D.半部春秋——(秦) 再会——(观)
四、按照课本内容填空。(20分)
1.汉字已经有 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 、 、 、 、 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六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 ,,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3.隶书形成于 ,通行于 。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或 ,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 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4.魏晋时期有了 。 “楷”是 、 的意思。楷书字形 ,笔画 ,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
Ⅱ.阅读升级
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20分)
材料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13年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学生160人,组成32支代表队,以独特竞赛形式构成多场紧张精彩的晋级竞赛框架。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正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
材料二 “猜谜语、出谜语”这种文化活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还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流传千年的出灯谜、打灯谜游戏已经成为元宵佳节独特的文化活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元宵节增添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联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举办首届大型电视益智竞技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1.材料一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 ,它的意义在于 。 (5分)
2.材料二中介绍的电视节目是 ,它的意义在于 。(5分)
3.对比两份材料可以得出,这两档电视节目的不同点在于 ,相同点在于 。 (5分)
4.为了号召同学们观看,请你从上面两档节目中任选一档,为它设计一条宣传语。(5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体会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25分)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 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4分)
“咳”不容缓( )默默无“蚊”( )
“骑”乐无穷( ) 无可替“带”( )
2.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三个成语。(6分)
3.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3分)
(2)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3分)
4.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4分)
“貌合神离”指
“一举多得”指
5.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中写到哪几种意见 请加以概括。(5分)
Ⅲ.习作赢家(20分)
本单元,我们遨游了神奇的汉字王国,感受了汉字神奇的魅力。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不少与汉字有关的故事,比如练书法、猜字谜等等,从中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