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北京的春节
1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猜谜语
挂灯笼,贴对联。
舞狮子,敲锣鼓。
猜一个节日
春节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一起去北京过春节吧。
北京的春节
1
第一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自读提示
腊月 展览 风筝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联 扫除 年糕 充足 店铺 开张 对联 年画
通宵 间断 除非 光景 必定 燃放 拜年 寺院
轿车 元宵 一律 彩绘 广告 分外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后面的字是轻声。读得又轻又短
铺
pū (铺路)
pù (店铺)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
读一读:姥姥店铺( pù )门前正在铺( pū )路,我们只能
绕路前往。
.
.
多音字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腊月】
【腊八粥】
【初旬】
【小年】
【除夕】
【庙会】
节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农历十二月。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娴熟】
【零七八碎】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更:变更。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本文中指实在没有办法赶回来过年。
熟练。
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老舍:(1899—1966)
满族,生于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走进作者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提示:儿化音。后面的“儿”只做卷舌的动作,音不要读出来就可以了。
a.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b.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课堂小结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正月十九结束。
讨论交流: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老规矩”说明这是流传下来的习俗。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初六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初一 男人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女人在家接待客人,寺院开放,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初六 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听戏
元宵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
△
△
△
北京的春节
1
第二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农业展览会” 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腊
八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这样的句子还有:
仿 写:
我不是迷了路,而是山林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封”意思是封闭,交代了很关键的一个步骤,泡在醋里的蒜要与空气隔绝。
除夕真热闹。
除
夕
本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人们的活动
家家……
男女老少……
在外边做事的人……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
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放鞭炮
吃团圆饭
守岁……
味、色、声
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鞭炮声日夜不绝
嗅觉
视觉
听觉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除夕的热闹的
1.作者从人们活动的角度: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守岁,来写新年的热闹。
2.从“味、色、声”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透过“万不得已” “ 必定”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初
一
“截然不同”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对比
从哪里可以看出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除夕,街上挤满了人,非常热闹;初一全城都在休息,非常安静。一“闹”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描写了人们在正月初一的哪些活动
作者描写了正月初一人们走亲访友,招待客人,逛庙会的活动。人人乐在其中,轻松自在。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元
宵
“又”说明元宵节之前已经有了高潮:除夕、正月初一。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 “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排比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个总结句,与第11自然段的“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相照应。写出元宵节带给人们的总体感受——美好快乐。
文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
课文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讨论交流: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买杂拌儿
买爆竹
麦芽糖
江米糖
主题延伸
每年一放寒假,爸爸妈妈就会带我们去逛商场买年货,新衣服、春联、福字,以及各种食品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提倡环保,我们现在很少购买鞭炮了。除夕中午吃过饺子,我和爸爸就开始贴春联和福字,妈妈准备年夜饭。在满桌的年夜饭中鱼和年糕是必不可少的,象征着年年有余和步步高升。初一早晨我们会和父母一道给长辈们拜年,口里说着“恭喜发财” “恭喜发财”长辈们就会拿来糖果和红包发给每个小孩。拜晚年,中午是家庭聚会。从初二到初六,我会跟随父母走亲戚,给亲戚们拜年。
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阅读链接”见教材第5页)
《过年》这篇短文写“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除夕》这篇短文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的习俗: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大忙特忙,迎新送旧,忙围炉的年饭。而《北京的春节》中的除夕则是赶做年菜,穿起新衣,贴对联、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
腊月初旬——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过小年 买年货
除夕夜—— 灯火通宵 鞭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守岁
男人们出门拜年
元旦(正月初一)—— 女人们在家待客
孩子们逛庙会
正月十五—— 观花灯 放花炮 吃元宵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 春节结束
课文结构
北
京
的
春
节
特
有
的
民
俗
文
化
热
闹
喜
庆
团
圆
祥
和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描绘了一幅幅北京人过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课文主旨
抓住重点内容来写。
一篇好的文章有主次之分,主要内容就是文章的重点。重点内容的描写有利于更加生动、深刻地表现中心意思,运用得当可以深化主题。
举例: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 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作者抓住了元宵节这一重点内容具体描写了元宵节人们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的热闹情景。
练一练:
请你用抓重点内容的方法介绍一种节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