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 《寒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古诗三首 《寒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5 09:4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语文
《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背诵古诗。
2.通过抓住“飞”“斜”“传”“散”等关键字,展开想象,理解古诗大意,在拓展中进一步了解寒食节的习俗。
3.结合时代背景,对比社会等级,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大意,在拓展中进一步了解寒食节的习俗。
2.结合时代背景,对比社会等级,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古诗,了解寒食节习俗及由来,了解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制作 PPT,准备相关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诗句引入,了解“寒食”
1.诗句导入: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日习俗的古诗词有很多: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了解另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板书∶寒食)
3.了解寒食节的由来。
(1)你了解寒食节吗 指名交流。
(2)播放课件。
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母亲隐居绵山。晋文公求人心切,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和母亲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介子推死后,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举国上下不许烧火,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4. 认识诗人。
韩翃,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建中年间,因作了这首《寒食》而被唐德宗赏识。
这首诗为何会得到唐德宗的赏识,流传至今呢?一起去探个究竟吧
(二)朗读古诗,体会大意
1. 读正确,读通顺。自由读,指生读,齐读。
2.关注停顿,读出节奏。
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读一读,韵脚稍微拖长。自由读,合作读,展示读,齐读。
(三)概括画面,疏通大意
1.读完整首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配有文字的图片:春城飞花图、东风御柳图、日暮传烛图、袅袅轻烟图。
2.这么美的画面,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一边看图,一边借助注释,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
(四)借助想象,感受景美
聚焦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 这两句诗写的是寒食节的白日风光。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请边读边圈画出来。(春城、飞花、东风、御柳)
(1)春城、飞花、东风、御柳,这些景物交织成了长安最美的春光,一起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看到这些景物、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些词语?(万紫千红、落英续纷、色彩斑斓、春风拂面、花红柳绿、婀娜多姿……)
(3)你能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把你脑海里的景象写一写吗 (学生独立写话;指名交流、点评)
预设∶春城无处不飞花。
①整个长安城里春风吹拂,漫天飞舞的花瓣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就像下起了花瓣雨。
②暮春时节,整个长安城落英缤纷,满地都是落花,好像铺了一条色彩斑斓的地毯。
预设:寒食东风御柳斜。
①春风轻轻地吹拂着,绿绿的柳枝在春风中摇曳生姿。
②柳树被春风撩起长长的头发,好像跳起了婀娜多姿的舞蹈。
(4)是呀,这样的花,这样的柳,多让人喜欢呀!一起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让你感觉到花在飘、柳在摇?
“飞”和“斜”,写出了花和柳的动态,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带我们走进了美丽的长安城。(板书∶景美)这两个字明写花和柳,暗写风,与东风相呼应,诗人韩翃用得可真传神啊!一起读——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这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动人画面呢?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小视频,感受寒食春城之美,再次读诗句。
(五)想象补充,感受“恩重”
聚焦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白天的长安城如此迷人,晚上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预设: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家里升起。
(随机了解“汉宫”“五侯”,指导书写“侯”,提示不要与“候”混淆)
3.这两句诗中,你认为哪两个字用得特别好
传:一个“传”字,不但写出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散:“轻烟散入”,虽未写马也未写人,但却使人仿佛嗅到了那烛烟的气味,听到了那嘚嘚的马蹄声
韩翃真是用字高手!一起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此时,你仿佛看到那些受恩宠的大臣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呢
预设:
①我仿佛看到他们正在吃着美味佳肴,饮着玉露琼浆,谈笑风生。
②我仿佛看到他们一边饮酒,一边看歌舞表演。
③我仿佛听到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是呀,多么欢乐的画面呀。一起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学到这里,你的心中是否有疑问
预设:寒食节禁火,为什么皇宫里和五侯家可以例外呢
补充资料:据《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寒食节那天虽然禁火,但是皇帝却赏赐给侯门贵族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唐承汉制,也在寒食传烛示恩。
原来这袅袅轻烟代表着皇帝的恩宠啊!(板书∶恩重)齐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多种形式,积累古诗
1.多种形式背诵古诗。(填空式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2.吟诵古诗∶古人的诗既能朗诵,还能吟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唱唱。(播放视频,学生跟唱)
(七)拓展古诗,对比升华1.引导思辨。
据记载,这首诗一经问世就受到唐德宗赏识。唐德宗钦点韩翃为“驾部郎中知制诰”,这是专门为皇帝写材料的官。当然,也有人说这首诗不是一般的写景诗,其实是很含蓄地对当时政治腐败、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了讽刺,你觉得有道理吗?说说理由。
2.对比拓展。
唐代的孟云卿也写了一首《寒食》,他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寒食节的呢?这首诗传递给你的感受与韩翃的诗一样吗?好好读一读,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寒 食
【唐】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①往往无烟火,不独②明朝③为子推。
【注释】
①贫居:贫困的生活。
②独:仅。
③明朝(zhāo)∶明天。
(1)交流读诗感受。交流后出示大意:
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凉。贫困的生活常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不仅仅是明天为了纪念古代寒士介子推才断炊啊。
(2)比较异同。
孟诗主要以一个“悲”字写出了异乡人过寒食节的辛酸,描述了贫居者常常“无烟火”的生存状况,少食无食的清贫生活淡淡道来却入木三分。韩诗则从皇都风光着笔,选择典型形象,表达含蓄,除了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之外,还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