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乘法结合律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24 19:2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你会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定律吗?(课件展示)
a+b=b+a a×b= b×a (a+b)+c=a+(b+c)
师:我们发现,加法有个交换律,乘法也有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非常像,只是把符号变了一下。
师:谁能说说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生:(a+b)+c=a+(b+c)
师:利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形式”来完成学生新旧知识的过渡学习,同时乘法结合律与加法结合律的探究方式、叙述方式、字母表现形式、具体应用都很相似,为后面的新知学习埋下伏笔。
师:我们知道加法有结合律,那么乘法呢?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想?
生:也有结合律么?
师:那要让你用字母来表达,应该怎样写?
生:(a×b)×c=a×(b×c)(板书)(a×b)×c=a×(b×c)那乘法是否具有你们猜测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示形式,所以乘法结合律就直接猜测,然后举大量的算式进行验证,从而强化对乘法结合律的认识,乘法结合律老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通过计算,从几组算式间的联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乘法结合律,最后抽象出用字母表示的定律。它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有实感才能有认识,认识深刻才能理解透彻,理解透彻才能熟练地应用,这个环节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展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组算式。(出示课件)
师引导学生观察:
(1)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为什么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
(3)你能照样子再写一组乘法算式吗?
(2×4)×3=2×(4×3)
(7×4)×25=7×(4×25)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算式,联系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语言归纳出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发言)
师生归纳并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所得的积,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所得的积是相等的。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发现的规律吗?
1)一共有几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数的?
师:(2×4)×3表示什么? 2×(4×3)表示什么?
生: 先算一排有多少个再算3排一共多少个小正方体。先算一竖面有多少个,再算一个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2)买两箱饮料,每箱24瓶,每瓶6元,一共多少要花多少元?(出示课件)
师:(2×24)×6表示什么? 2×(24×6)表示什么?
生: 先算两箱有多少瓶饮料,两箱一共多少元。先算一箱多少元,再算两箱多少元。
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
(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 ×c=a× (b×c)。
师: 对比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运用小括号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结果不变。
设计意图:改变例题形式,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体会计算简洁性,下面的运用就水到渠成。
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出示课件:125×9×8 )
1)学生独立做,指名几人板书——集体交流,展示不同方法、评价,说依据。
2)小结:要观察算式中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125和8这两个数很特殊,相乘得1000。
因此,把125×9×8中的125×8先算出来,就变成9×(125×8),下面的会简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及时练习 (13×25)×4 125×32 (出示课件,板练结合,集体订正)
2.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出示课件)
从这幅图上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40×3)×6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0×(3×6)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3.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填一填。(出示课件)
35×2×5=35×( )
(25×60)×4=( ) ×( )
125×4×25×8=( ) ×( )
设计意图:口答,并说出解题依据,和最后的结果,进一步体会乘法结合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所得的积,与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所得的积是相等的。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2.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3.在连加或连乘计算时,应先观察运算符号和数的特点,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