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以及总价、数量与单价等常见的量,理解速度和单价的意义。
2.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掌握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两个常见的数量关系式,了解其余四个数量关系式,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理解并运用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请同学们用快慢说一句话。
生:说话有快慢,走路有快慢……
师:森林里有几只小动物、松鼠、猴子和小兔,他们时常为谁走得快而争论不休,有一天他们又碰在一起,各自炫耀起成绩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举出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探究新知
1. 比快慢,了解速度。
师:竞走比赛,松鼠4分钟走了280米;猴子4分钟走了240米;小兔3分钟走了240米。猜猜,谁能赢。 (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观察表格。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板书:路程、时间)
预设:
生:松鼠比猴子快,因为同样的时间,松鼠走得路长一些;
生:小兔也比猴子快,因为它俩走的路一样长,小兔只用了3分钟。
师:时间相同时,谁走得路程远谁就走得快?路程相同时,谁走的时间短谁就走得快?
学生可能会发现问题。
师:就剩小兔和松鼠比了,它俩谁更快呢?当时间不同,路程也不同时,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生:可以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各自能走多少米。学生说出算法并列解答。
师:小兔每分走80米,松鼠每分走70米就是他们竞走的速度。(板书:速度)
师:回顾刚才的算法,说一说速度和什么有关系,怎么求出速度呢?
师生共同小结,一边小结一边在上述算式下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2. 认识速度及速度单位。
师:根据关系式让学生快速口答出他们的速度。
“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州七号”飞船的速度约是( )。
小青骑自行车,2时骑了16千米,小青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一架普通战斗机,8分飞行了64千米,这架战斗机的速度是( )。
师:仔细观察这三个速度,他们的速度都一样吗?说说你的想法?有什么办法能区分开呢?
教师介绍速度的单位,并讲解它的写法和读法,速度单位与原来的一些单位不同,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两部分复合而成的。
师:这几个速度分别表示物体多长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学生回答。
师总结1分、1时、1秒都是单位时间,你对速度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能说说速度表示什么吗?
小结: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问答的方式使学生认识速度的单位,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解速度的概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数学中常见的量所表示的意义。
感知生活中常见的量。
师:其实速度在咱们的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起来往下看,出示课件。
师:先想一想,再填一填。
生:时间=路程÷速度 时间×速度 =路程
师:甲商店,每袋豆子3千克12元,乙商店,每袋豆子5千克15元。哪家商店的豆子便宜呢?
师:如果遇到这里问题怎么办呢?
生:可以比较豆子的单价
师:什么是单价?
生:每千克豆子的价钱。
师:对,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另一组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总价÷数量=单价。
设计意图: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速度的快与慢,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速度。再出示生活中比较价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另一个知识点,单价、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考察学生对速度单位的理解,以及对关系式的运用。
2.完成教材“练一练”第1题。
先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有没有将单位写错,或将数量关系式弄反。完成后同桌交流,指名汇报或板演。
完成教材“练一练”第2题。
先说说“7.9千米每秒”是什么意思?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表示翟志刚在太空每秒“行走”7.9千米。追问学生:相当于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学生回答。
师生对话,感受科技的神奇,祖国的强大。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速度就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总价÷数量=单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