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二(下)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二(下)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6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5 16:1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高二(下)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尚书》中周王告诫后人“人无于水监(镜鉴),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出土文物清华简中有“民心惟本”的记载。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 君权神授 B. 民本思想 C. 天人感应 D. 德主刑辅
2. 两宋时期,都城形成一个开放城市,临街开店,沿街叫卖变成常态,景德年间(1004-1007)
夜市更延至四更,甚至“通宵买卖,交晓不绝”。材料表明( )
A. 商业经营突破了时空限制 B. 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
C. 市场活跃夜生活丰富多彩 D.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3. 元朝宫室中除严整规则的建筑群外,还散布着纯蒙古式的帐幕建筑,如“帐殿”“毡殿”。
帐殿中帐房和木结构琉璃瓦的殿宇交错分布;室内还装饰有:白石阶基红墙、朱地金龙柱、
朱栏、各色琉璃等。元朝宫室建筑体现了()
A. 皇帝行营四季迁徙的制度 B. 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C. 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结合 D. 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4. 如图两幅图片反映出古代西亚和埃及( )
A. 原始农业和手工业较发达 B. 彼此进行文明交流
C. 手工业制作工艺水平较高 D. 文明水平大致接近
5. 1784年,瓦特制成新式蒸汽机。瓦特的第一个客户是阿克莱特的纺织厂,纺织厂用蒸汽
机来泵取瀑布的水到浆轮上;第二个客户是威尔金森的钢铁厂,蒸汽机被用来控制风箱以保
持熔炉空气的恒定供给。到 1815年,英国已拥有几千台新式蒸汽机。由此推知( )
A. 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B. 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
C. 英国普遍建立了工厂制度 D.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6. 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慰劳团访问延安,发现“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共产党主义的存
在。如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归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并无异易”。这反映出
( )
A.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B. 国民党反共宣传最终破产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 D. 土地改革稳定抗日根据地
7. 罗马共和国晚期一些土地所有者开始把土地分成小块,分租给包括奴隶在内的佃耕者,
后来也被称为隶农。到了 2世纪,隶农制渐趋流行。隶农日益附着于土地,向奴隶主交租,
提供劳役。由此可知( )
A. 罗马开始向封建社会转型 B. 奴隶制生产方式逐渐消亡
C. 奴隶社会内部诞生封建因子 D. 隶农人身自由逐渐受到限制
8. 《晋书 五行志》记载:“泰始(265~274年)之后,中国相尚用胡床貊槃,及为羌煮
貊炙,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会,皆以为先。太康(280~289年)中,又以毡为絈头
及络带袴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内迁民族认同中原地区文化 B. 人口迁徙利于南方地区开发
C. 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D. 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化
9.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作家柯南 道尔写就的一系列侦探小说的合集。
小说中福尔摩斯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观察敏锐,甚至利用化学原理来验证犯罪行为。这一
形象得到了同时期广大读者的喜爱。这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 )
A. 小说逐渐成为文学主要形式 B. 城市化进程导致犯罪率提高
C. 工业革命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D. 科学理性观念获得民众认同
10. 南宋后期,《袁氏世范》在分析士大夫子弟可就之业时,虽然仍将习儒登进士而致富贵
视为首选,将私塾教师作为第二选择,但同时也将代书人、巫医、僧道、农业、商业、技术
等作为养生之计。这反映出来宋代( )
A.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 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政府商业政策发展变化
11. 生活在公元 2世纪的希腊历史学家包撒尼雅斯在其《希腊志》中提出,赛里斯人用作制
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
小动物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足上的细丝。该记载表明此时()
A. 养蚕缫丝技术已传入欧洲 B. 海上丝绸之路己达地中海
C. 西方对中国有了精确了解 D. 中西方存在经济文化交流
12. 有学者指出,“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
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
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该学
者意在强调日本( )
A. 对外来文明的本能抵制 B. 对文化传播起桥梁的作用
C. 发展文化注重结合实际 D. 竭力摆脱外来文明的影响
13. 宋代诗人留下众多对乡村田园生活吟咏的诗句,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史料。
从下列诗句描述的农业生产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杨万里 却破麦田秧晚稻,未教水牯卧斜晖。
陈造 半夜天晴一夜雨,前日麦地皆青秧。
曹勋 隔岁种成麦,起麦秧稻田。
陆游 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
A.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 B. 理学思想影响文学创作
C. 农业生产工具有重大革新 D.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14. 台家寺遗址(距今 3500年-3100年)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是准河流域的
高等级聚落。考古发掘出了完整的方形围沟、大型建筑、铸铜遗迹遗物、祭祀坑、贵族墓葬
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遗物。对该遗址解读正确的是( )
A. 多元一体的格局已形成 B. 建立了早期国家的形态
C. 仍处于旧石器时代阶段 D. 社会生产分工日趋细致
15. 明代的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分布着丝绸业市镇、棉布业市镇、
粮食业市镇、盐业市镇、笔业市镇、冶业市镇、海运业市镇等,不仅是财赋重地,而且是农
工商各业发达的经济重心。江南市镇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
发达的市镇网络把各市镇联成一体,发生密切的经济联系。这表明明代( )
A. 市镇经济专业化发展 B. 城市经济职能进一步扩大
C. 全国性统一市场形成 D. 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16.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
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
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
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这表明( )
A. 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先进文化 B. 移民社会存在文化认同的问题
C.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融的主要途径 D. 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存在障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 (12分)贸易往来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5至 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
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
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
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
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
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
坚固、快速和装备精良的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
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据研究,自 1571年马
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的 20年间,平均每年有 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
中国。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15至 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的根本原因和对加强世界联系产
生的影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的特点。
18. (14分)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
地,全球化网络的重要枢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州北部萨克拉门托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四周,有
9个县、101个市镇,互无隶属关系,相互独立。1850年代因加州的淘金热,运输、采金、
冶炼、金融开始兴盛,形成了由移民组成的多样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1930年代经济萧
条,奥克兰海湾大桥、金门大桥修建,解决了就业、刺激了经济发展,实现了湾区区域连接,
构筑了跨区域快速流动的交通网络。二战,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大量的制造、研究需求,联
邦政府投入的巨资,激发了湾区造船、军事高科技研发产业的发展。战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
福工业园区的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所、教育机构、人才和风投资金等来到湾区,
铸造了硅谷,形成全球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科技创新湾区。加州政府,重组、改革碎片化的
地方政务体系,建立跨区域职能组织、跨界管理体系,解决制约区域跨界整合发展的行政分
割问题,实现市镇地方利益和跨区域更广范围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推动湾区发展。(陶
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2017.10.18.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2018.3.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2019.2.1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
区发展规划纲要》。明清以来,湾区地域属广州府管辖,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传统岭南
文化的本根之地;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多元文化交融;近现代以来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
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具有复合型的产业机构,产业体系健全,利于金融、科技、产业的
融合发展。世界湾区经济先天具有创新属性,传统三大湾区都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而
崛起,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国际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涉及到三个关税区、
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更新。
——摘编自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胡润《粤港澳大湾区 VS
旧金山湾区》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旧金山大湾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兴起的相似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1世纪初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对于 20世纪旧金山湾
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19.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大事简表
◎1858年,法国主导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1903年,《美巴条约》签订,美国取得独家开凿
司成立,并决定发行 2亿法郎股票作为资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权力。
本。埃及总督购买了六千万法郎的股票。◎1914年,巴拿马运河竣工,美国总统威尔逊把运
◎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在运河通航河、运河区和巴拿马铁路全部交由陆军部管理。
的第一年中,通过运河的货物吨位是 43.7◎1919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使得美国东西海
万吨,英国货物达 29.1万吨。 岸的航程缩短了 12万多千米。美国 40%的对外贸
◎1882年,埃及发生阿拉比起义,英军占易是通过运河进行的。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从北
领苏伊士运河,并驻军埃及。 美进口商品更多。
◎1956年,埃及彻底收回运河主权。 ◎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
——摘编自[英]阿诺德 T.威尔逊《苏伊士运河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伊士运河修建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拿马运河通航的作用。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和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共同政治意义。
20. (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揭开了国际贸易向世界规模发展的序幕,商品流通、贸易往来、货币
支付等活动,遍及五大洲。例如,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在此时兴起,由于菲律宾群岛当年较为
落后和贫瘠,其主要贸易商品来源于周边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地,其中又以中国商品为最
多。中国所产的手工业产品价廉物美,不仅能够满足当地的日用消费需求,还可以运往美洲
赚取高额利润,因此菲律宾便成为中国与拉美贸易的中转站。另外马尼拉为更多种类的贸易
提供了便利,由于日本人被禁止进入中国境内,这里甚至成了“唯一一个允许中日两国人民
在阳光下交换丝绸和白银的地方”。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 19世纪晚期至
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世界市场
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
加速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世纪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据统计,发展中
国家在获得世界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从 1995年的 30%上升到 1996年 37%,其中 48个最不发
达国家在 1996年的资本流入量也增加了 56%。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制成品在
出口中的比重从 1980年的 60%上升到 1990年的 73.3%和 1994年的 77.7%。有些发展中国家
的跨国公司已从贸易活动深入到国际生产领域和高科技领域,并开始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等,很
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在 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
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向发
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加强,而发达国家则更加注重发展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金融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速度日益加快。
——摘编自张文红《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的原因,并说明世界市场形成
的历史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B
【解析】材料“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民心惟本”强调的是民众的重要性,即民本思想,B项
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与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关,排除 AC项; 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德主刑辅与材料无关,排除 D项。 故选:B。
2.A
【解析】依据材料“临街开店,沿街叫卖变成常态”可以看出宋代商业经营打破了地点的限制;
依据材料“夜市更延至四更,甚至‘通宵买卖,交晓不绝’”可以看出宋代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
限制,故 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市民阶层崛起,故 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商业经营突
破了时空限制,没有体现出市场活跃夜生活丰富多彩,故 C项错误; 宋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
策,而且材料也不能体现政府行为,“有所松动”的说法错误,故 D项错误。 故选:A。
3.C
【解析】根据材料“元朝宫室中除严整规则的建筑群外,还散布着纯蒙古式的帐幕建筑”可知,
反映了元朝宫室建筑具有汉地传统与蒙古习俗结合的特点,C项正确;
皇帝行营四季迁徙的制度是辽朝的四时捺钵制度,与元朝不符,从材料中看不出元朝皇帝的行营
在四季迁徙,排除 A项;
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宫室建筑的特点,不是城市建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B项;
元朝宫室建筑保留了本民族传统,不能体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排除 D项。 故选:C。
4.C
【解析】依据两幅图片信息可知,公元前 4千纪西亚彩陶罐和埃及前王朝时期(公元前 4千纪)
红陶花瓶,在造型和图形上都比较美观,这反映了当时古代西亚和埃及手工业制作工艺水平较高,
故 C项正确;
仅凭两只陶器看不出古代西亚和埃及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故 A项错误;
同一时期两地虽都有彩陶文化,但仅凭图片看不出彼此进行文明交流,故 B项错误;
仅凭两只陶器不能说明两地文明水平接近,故 D项错误。 选:C。
5.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适应了各种工厂,说明蒸汽动力适应了经济发展,B
正确; A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排除; C错在“普遍”,排除; 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 故
选:B。
6.C
【解析】依据材料“1940年”可知,处于全民族抗战时期;依据材料“垦荒,个人自垦自种,各
归私有,经营行业,也是市肆如恒,并无异易”可知,这一时期延安地区私有制存在,商业贸易
活跃,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受到民族矛盾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政策来维护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这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故 C项正确;
A项发生在解放战争爆发前夕,错误; 此时国民党并未放弃反共宣传,故 B项错误; 此时中共
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故 D项错误。 故选:C。
7.C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共和国晚期一些土地所有者开始把土地分成小块,分租给包括奴隶在内
的佃耕者,后来也被称为隶农。到了 2世纪,隶农制渐趋流行。隶农日益附着于土地,向奴隶主
交租,提供劳役。”可知,隶农是租种大土地所有者的佃耕者,他们向奴隶主交租、服役,租佃
关系的产生导致他们对土地的依赖加强,这是封建生产方式在罗马的一种形态,C项正确;
A项错在开始一词,排除 A项;B项与史实不符,奴隶制并没有消亡,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
人身自由受限制,排除 D项。
8.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羌煮”就是从羌人那里传来的涮羊肉,“貊炙”就是从东胡人那里传
来的烤全羊。魏晋时期出现了“相尚用胡床貊槃……又以毡为絈头及络带袴口”说明汉族使用少
数民族的家具,学习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反映了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化,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排除 A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南方地区开发的信
息,排除 B项; “均衡发展”表述不当,不符合史实,排除 C项。 故选:D。
9.D
【解析】根据题干“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甚至利用化学原理来验证犯罪行为”体现了科学理
性的观念,而福尔摩斯这一形象受到广大读者喜爱,体现的是科学理性观念获得民众认同,故 D
正确;
题干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的一部小说受到欢迎,但不能得出小说是文学的主要形式,故排除 A;
题干中广大读者喜爱福尔摩斯是因为其“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观察敏锐”的形象,且侦探小说
受欢迎,不能与犯罪率提高建立直接因果关系,故排除 B;
工业革命的成果主要是机器的应用,材料中并未体现机器的使用,故排除 C。 故选:D。
10.B
【解析】根据材料“南宋后期,《袁氏世范》在分析士大夫子弟可就之业时,虽然仍将习儒登......
技术等作为养生之计。”可知,南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四民观念受到了冲击,
B项正确; 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当时并没有得到提高,排除 A项; 材料并未体现传统伦理的瓦解,
排除 C项; 宋代政府依然采用的是抑商政策,排除 D项。 故选:B。
11.D
【解析】根据“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足上的细丝。”可得出
材料反映出古希腊的丝线是来源于中国的丝绸,因此说明中西方存在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
材料只说有丝线,并不能说明技术已经传入欧洲,排除 A项;
当时主要是陆上丝绸之路,排除 B项; 从“有一种小动物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可以看出,
当时西方人把中国的蚕当成了蜘蛛,说明对中国了解不够,排除 C项。 故选:D。
12.C
【解析】材料“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
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
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作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反映了日本人在借用汉字、
借用儒家学说以及接受佛教时,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以变通,这说明日本发展文化注重结合实
际,又善于创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明,而非抵制,排除 A项;材料
反映的是日本把外来文化为己所用,而不是充当桥梁去再次传播,排除 B项;材料强调的是日本
吸收外来文明,为己所用,而不是摆脱外来文明的影响,排除 D项。
13.A
【解析】通过阅读表格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诗人在描绘农业生产时,多次提到稻麦复
种,反映出当时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A项正确; 通过阅读表格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材料强调的并非理学思想对文字创作的影响,排除 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工
具的革新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与材料内容
无关,排除 D项。 故选:A。
1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 3500年-3100年台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了完整的方形围沟、
大型建筑、铸铜遗迹遗物、祭祀坑、贵族墓葬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遗物,说明其己具备了早期
国家的形态,B项正确; 仅此一处遗址不足以说明当时已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排除 A项;
仍处于旧石器时代阶段与城市、宫殿和人殉等现象的出现不符,排除 C项; 材料体现的并非生
产分工日趋细致,排除 D项。 故选 B。
15.A
【解析】根据材料“分布着丝绸业市镇.......海运业市镇”,可以得出,明朝时江浙一带的市镇,
每个镇之间经营的商品呈现出专业化特点,A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明代市镇和城市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排除 B项;
材料只提到江浙一带的市镇,没有提其它地方,也没提到全国性统一市场,排除 C项;
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是指个别地区出现雇佣关系,但雇佣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项。
故选:A。
16.B
【解析】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美洲印第安文化进行了贬低,从非洲贩卖到美洲
的奴隶在保持其原有文化传统的同时也在努力适应新环境中的文化,由此可知在人口迁移的过程
中出现了不同地区文化的认同问题,故选 B;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认为美洲和非洲文化低劣,
但并不能据此他们给美洲带来了先进文化,排除 A;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并不能说明人口迁移
是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排除 C;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古代美洲文化的形成过程,不能说明存在障
碍,排除 D。 故选:B。
17.(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商业交流;推动了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有利于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了疾病的传播等。
(2)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航线横跨亚洲和美洲;商品以中国丝制品为主;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18.(1)优越的地理条件;区位优势充足的劳动力、人才资源供应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便捷交通治
理体系创新;升级地方治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推动发展。
(2)丰富深厚文化底蕴;中西文化的交汇东亚区域自由贸易、经济全球化推进;多元的全球贸易网
络和供应链的延伸;从中央、地方、湾区,制度顶层设计;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的广阔回旋余地;
一国两制下三地不同制度规则的碰撞。
(3)带动区域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给疲软的全球
化注入新的中国发屦动力。
19.(1)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扩张;欧亚间主航路需要绕道好望角;法国的大力支持;
成立股份公司筹集到大量资金。
(2)作用: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便利美国东西两岸的经济联系;加强了美洲与
亚洲、大洋洲之间的经贸往来。
(3)共同政治意义:打击了殖民主义势力,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利益和尊严;推动第三世
界国家的崛起。
20.(1)原因:西欧殖民扩张,西班牙确立了在菲律宾的统治;菲律宾地理位置优越;菲律宾经济
落后不能满足殖民者的需求;中国手工业发达,且对菲律宾商贸往来频繁;明朝中后期的抗倭斗
争,限制与日本的贸易。历史作用:有利于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
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和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影响: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强了在世界市场中的竞
争力。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易遭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冲击;易导致发展中国家
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认识: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更加明显;国际分工将进一步
分化;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