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作业本,提取关键信息,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场面,并简要叙述开国大典过程。
2.通过朗读、比较、想象等方法品析关键词句,了解并迁移运用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3.通过图文、视频等资料拓展,引导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比较、想象等方法品析关键词句,了解并迁移运用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2.播放歌曲
明天就是国庆节——10月1日。我们将迎来祖国的生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在优美的歌声中祝福伟大的祖国吧!
3.齐读歌词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祝你永远没有忧患,永远宁静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愿你月儿常圆,儿女永远快乐
4.过渡:这节课,就让时间回到73年前,回到我们祖国诞生的那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吧。
二、预学检查
1.林伯渠 聂荣臻 政府 瞻仰
2. 迎风招展 排山倒海 旗帜飘拂 擎着红旗
3.普天同庆 载歌载舞 锣鼓喧天 欢呼雀跃
(拓展积累描写节日喜庆的词语)
三、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人人都是新华社记者。作为一名新华社记者要报道开国大典,我们先要完成大典档案。
任务一:完成大典档案
1.快速默读第一自然段,完成大典档案。
2.学生默读实践。
3.交流点评,学生订正。
大典档案: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
参加人员: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人士、各行代表、外宾
参加人数:三十万人
任务二:熟悉大典流程
过渡:当记者了解大典的概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报道。各位记者朋友,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先熟悉大典的几个场面吧。
1.提问:哪几个自然段写群众入场、阅兵盛况、群众游行?PPT呈现。那么5—10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举行典礼)
归纳成四个场面:群众入场 举行典礼 阅兵盛况 群众游行(板书)
2.出示要求:
默读课文5—10自然段,将开国大典的流程图补充完整。完成《作业本》第三题上半题。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指名交流。问:你是怎么提炼概括出来的?你圈出了哪些关键词?PPT呈现。
4.指导概说:我会根据流程图,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学生自己练习,指名说。评价(评价标准:1.有条理2.简要说3.信息全)
四、聚焦典礼
过渡:接下去让我们聚焦典礼现场,到群众中去,体会群众对新中国、对领袖的的情感。
预设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提问: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体会到群众对新中国、对领袖的情感?
(1)我抓住关键词“排山倒海”“三十万”“一起”“投向”。从这些词使我感受到人数的众多,而且他们的动作是一致的,突出场面的隆重和人们的激动。
(2)排山倒海,形容声音很大,气势宏伟。这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掌声如雷,从声音上写出了场面之大,表达了人民对领袖的爱戴和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3)我从“一齐”体会到三十万人民群众的动作整齐划一,体会到人们盼望见到主席的急切心情和对领袖的热爱与爱戴。
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预设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体会群众的深厚情感
提问: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体会到群众对新中国、对领袖的情感?
(1)从“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我体会到三十万人欢呼起来的声音是多么气魄雄伟,简直是地动山摇。
(2)“欢跃”写出了人们的激动、自豪。
(3)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民群众欢呼雀跃、万众一心,激动、自豪的心情。
(4)文中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感情更强烈。
2.理解宣布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1)提问: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声音。)
(2)视频: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声音。
(3)提问:为什么你觉得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如果你在场,听到这声音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和感受?
预设:这句话具有伟大的意义,它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中国人从此当家做主了。如果我在场,会欢跃起来、欢呼雀跃,为想象说话做铺垫。
3.想象说话,体会人们的激动、自豪心情。
4.朗读体会,升华情感
朗读体会,教师点拨。(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激动人心的场面,想象群众的神态、动作,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预设三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体会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
提问: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体会到群众对新中国、对领袖的情感?
(1)“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等词写出了人民群众对国旗的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
(2)“脱帽肃立”“瞻仰”等词语等词语让我感受到现场的庄严肃穆。
2.补充背景资料,理解国旗升起的伟大意义
(1)出示中国的近代史、屈辱史,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表明 。
3.现场国歌响起,诵读语段
4.想象说话:假如你是现场的记者,听到国歌响起,你有什么想说的?
五、梳理写法
1.思考:写点时,在三十万人中,有人民群众,也有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只重点突出了毛主席?写面时,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地出现三十万人一齐呢?
2.师生合作读。理解点面结合的好处。
3.小结:同学们通过品读词句,把镜头聚焦到对毛主席言行的描写以及群众的反应上,对主席的描写是“点”,对群众的描写是“面”,这种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既烘托了领袖的伟大形象,又感受到庆典场面的盛大隆重和庄严热烈的气氛。
六、实践运用
1.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些难忘的镜头?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如主席出现时;宣布成立时;按动电钮时;宣读公告时)
示例: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就在开国大典的现场。我选拍的难忘镜头是……
2.学生汇报,评价提升。
3.在大典中还有一场特别壮观的场面——阅兵式。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