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9 16:5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26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请思考:   面对美苏的压力,法德会以怎样的政治智慧予以对抗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真正的和平却未来到。围绕美苏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西欧诸国被美国控制,成为其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如漫画所示,代表法国和德国的两个小人生活在两个对立的核武器超级大国的夹缝中。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探究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必要性:(利益需要)2.可能性:(有利条件)(1)历史:统一思想,由来已久。(2)现实:法德和解,关键一步。(1)自身:第二次世界大战丧失地位,发展经济的需要。(2)国际形势:美苏冷战,保障安全的需要。3.联合过程: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3)欧洲共同体成立。(经济组织)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4)1993年11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政治经济组织)。(5)1999年推出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4.影响(1)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西欧国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政治上的联合。(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法德之间打了1 100多年,据历史学家统计,双方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其中大战23场,平均50年打一场大战。战争没有解决法德之间的宿怨,相反仇恨越积越深,积重难返。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巴黎条约》)【思考】法德之间应该如何解决上千年的仇恨和积怨? 【思考】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1)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2)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3)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1.表现
(1)日本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2)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198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探究二:日本的迅速崛起2.影响
(1)增强了日本的经济实力;(3)政治上开始摆脱美国控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4)增强了抗争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发展。(2)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战后初期日本劳动者的生活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幸存者徘徊在废墟上 。国内:国土荒芜,经济衰退,民不聊生。
国际:美国占领制裁。【思考】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1.内因
(1)政府进行大力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前提和保证)
(2)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3)加强政府投资,重视科技教育;
(4)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口号。
2.外因
(1)美国的扶植帮助。
(2)朝鲜战争的刺激。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的汽车工业日法英德意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欧共体
1967建立
1986年发展为
12国日本
20世纪60年代
末世界第二经
济大国三足鼎立以美元为中心的
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崩溃相




交相对独立外交美国【思考】日本的崛起给我们当前的经济建设什么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①摆脱美苏控制。
②维护自身独立,发展经济。(根本) 1961年贝尔格莱德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②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标志着新兴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④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非集团、不结盟 ;
20世纪70年代后,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探究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铁托(南斯拉夫)尼赫鲁(印度)纳赛尔(埃及)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铁托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不结盟运动真的是不结盟吗? 并非真的不结盟,只是不和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团结起来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 。想一想 思考:从20世纪50到80年代,在两极格局之下,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国在这个国际大舞台上应该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新中国建立恢复发展“文化大革命”挫折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振兴的影响
(1)对中国:增强国力,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提高国际地位;
(2)对世界: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发展。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的多极化趋势?1.对内
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
国力。
2.对外
(1)立足于第三世界,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
(2)同时也注意和发达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和政治对话。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中国的振兴强大的美国强大的苏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前的1 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
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
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
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是( )
A.都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共同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法德和解,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2.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
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
C.有利于世界和平
D.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D3. 某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
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
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
织是( )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B4.《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
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
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
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C【本课测评】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提示:(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4)新中国建立后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加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实力的迅速提升,使得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学习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克松这段话的认识。
提示:(1)尼克松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但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美国霸权地位动摇。
(3)尼克松是用发展的眼光,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局势的发展趋势,得出世界将向多极化发展的结论,这样为其任内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在小事情上一丝不苟,并且能为他人着想的人,在大事上也决不会马虎。